华娱:娱乐圈羁绊系统
繁体版

第20章 戛纳电影节开幕

    两天的时间转瞬即逝,吴畏步入那充满艺术气息的会场,与众影人共同观赏了备受瞩目的开幕影片——《达芬奇密码》。然而,这部影片却像是一场语言的迷雾,英文发音配上法语字幕,让吴畏如坠云里雾里。

    随着电影节的深入,各单元入围影片陆续亮相。Lumière大剧场,那座能容纳两千人的放映厅,成为了影坛精英们的聚集地。其中,吴畏的电影备受期待,安排在黄金时段与观众见面,而另一边一部影片则在Debussy厅悄然上映。

    吴畏心中充满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影片能让楼晔导演冒着被禁导的风险前来参展?带着这样的疑问,他抽空观看了这部影片。

    然而,观影体验却令人大跌眼镜。尺度之大,几乎可以媲美隔壁国家的爱情动作片,剧情质感却显得口水化,手持摄影导致的画面晃动、故意遮挡的画幅以及刻意营造的阴郁氛围,都让人观影体验极差。

    用初中语文课本上的一句词来形容,这部影片就像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仿佛是为了奖项而量身定制。难怪在某瓣上,这部影片竟然连评分都没有,大概只有楼晔的粉丝才会去搜索观看吧。

    观影结束,吴畏和刘思思都长出一口气,这片子看得比其他外语片都累。

    回到酒店,刘思思递给他一本场刊告诉他《寄生虫》的场刊评分出炉,高达3.4分!场刊,这本只在特定活动现场发行的小册子,不仅是活动的向导,还承载着每日新闻、排片表等信息。而戛纳电影节的场刊更有着特殊的“场刊评分”,由专业影评人打分,成为预测奖项的风向标。

    然而,尽管场刊评分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但获奖影片与场刊评分最高的影片之间的吻合率并不高。近20年来,只有6部场刊评分最高的影片获得了金棕榈大奖,预测准确率仅为30%。

    吴畏接过场刊,首先被封面吸引——那是王佳伟导演的经典之作《花样年华》的海报!

    里面写的啥他一个都看不懂,满脸懵逼的吴畏询问刘思思,她笑的很鸡贼。

    “哈哈哈笑死我了,我也看不懂,是佳辉哥给我说的,呐~就是这篇文章。”

    说完指着里面一页说道。

    看了一眼反正也看不懂把场刊丢到一边,吴畏抱过刘思思说道:

    “你说,楼晔导演为什么要拍这样的片子呢?”吴畏突然问道。

    刘思思愣了一下,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艺术追求吧。不过,这部电影确实让人感到有些失望。”

    两人陷入了沉默,思考着电影和艺术的问题。每一个动作都是电影的美感,每次碰撞都是艺术的表现,每一次都是你来我往。

    往后几天随着播放场次的增多《寄生虫》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作为今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得主,吴畏在欧洲的影响力还没消散,现在还没几个月又来参加戛纳电影节,这不是第一位导演这么干,但是第一位这么干成功的导演。

    入围名单有两部华语导演的作品,但楼烨那部电影不会有内地记者主动去报道的。

    当然还有几部进入非主竞赛单元,比如讲鬼故事的澎氏兄弟,还有杜导的黑帮片续集。

    吴畏还好对他们不太熟悉,梁佳辉和舒琦可就忙了,作为港岛演员不去捧场是不可能的。

    当然吴畏也逃不过,现在是公关时期一天一场酒会是逃不过的,如果不是为了拿奖谁愿意当孙子啊!

    吴畏在戛纳电影节上度过了一段忙碌而充实的时光。连日来,他不仅要应对密集的采访,还要在酒宴上保持风度,每一刻都仿佛紧绷的弦,让人几乎喘不过气来。

    然而,当夜幕降临,吴畏躺在床上时,他忽然对之前对楼晔等第六代导演的观感产生了些许反思。

    奖项,这个诱人的光环,谁不渴望拥有呢?吴畏也不得不承认,自己为了那个梦寐以求的奖项,也曾像个小丑一样努力。

    我们总是习惯于轻易地对他人进行道德评判,仿佛这样就能彰显自己的道德优越,甚至掩盖自己内心深处的道德瑕疵。我们常常把别人想象成单纯的坏人,而自己则是复杂的好人。

    但吴畏逐渐明白,批评指责并非不可,但在进行道德判断时,我们同样应该将自己置于评判的尺度之下。

    尽管如此,吴畏对某些人的反感并未因此消散。肚子咕噜作响,提醒他该去吃饭了。洗漱过后,他来到餐厅,享受着片刻的宁静。

    饭后,吴畏来到蒋志强的房间,只见大家喜气洋洋地聚在一起。蒋志强拿出一个黑色信封,兴奋地宣布:“闭幕式邀请函!”吴畏心中并未涌起太大的波澜,反而感到一种解脱,终于不用再应付那些繁琐的应酬了。

    这时,他才惊觉已经26号了,明天就是闭幕式。蒋志强请的公关经理站起来,对吴畏表示了肯定:“吴畏导演,你虽然不是一个好的配合者,但你是一个优秀的导演,《寄生虫》也是一部优秀的影片,恭喜你!”吴畏与公关经理拥抱致谢,心中充满了感慨。

    走到门口时,公关经理回头说:“曹,希望明年还可以见到你!”曹泽苦笑回应:“借你吉言。”然而,他心中已有了决定,明年大概率不会再来了。《寄生虫》在戛纳获奖已是圆满,欧洲三大他都能拿到奖,接下来的《画皮》更符合国内电影的调性,他要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票房的争夺中。

    这个时候的电影市场也慢慢起来了,而且他的等级和羁绊也刷的差不多了,不用看着系统流口水。

    大家直接在楼下的餐厅一起庆祝,之前都是各种各样原因导致人不齐,今天过后就正式开始颁奖典礼,大家都是很高兴。

    吃完饭景田非要拉着刘思思去海边逛逛,来了这么多天吴畏一直把刘思思带在身边。

    她又不喜欢和别的人在一起,唯一和她差不多年纪的刘思思一直跟着吴畏。

    她一个人无聊死了,她也单独去看了几次电影,没有她喜欢的,每次看完都是一脸懵逼,没有中文字幕,很多电影还晦涩难懂,对于她这种学渣很不友好。

    刘思思无奈的看着吴畏,吴畏也只能陪着她们一起走走,主要还是大晚上让两个姑娘在外面很不安全。

    尤其还是法国,最近戛纳的警察集体罢工,虽然后面又重新开始工作,但给吴畏的感觉很不好。

    晚上的戛纳沙滩还是灯火通明,尤其在电影节期间,从原本才七八万人的小镇一下涌入十几万人。

    现在不管走到哪里到处都是人,一路上也有知道吴畏的影迷和他打招呼。

    还有记者跑过来询问是否能拿到金棕榈,也有对他身边两个位美女不停拍照的,不用想也知道后面会报道啥。

    吴畏也不在意,他一个做幕后的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基本对他影响不大,维一受影响的是景田,但人家有关系,国内基本不会报道。

    最后被记者烦的不行的三人,只好灰溜溜的回到酒店休息,等待第二天的闭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