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从汉朝开始
繁体版

第1章 山中借道

    露水顺着檐顶滴落,门前一株木芙蓉直插天上,声音清净而幽远。

    李长青睁开眼眸,看样子似是一座破庙之中。

    自己此时此刻坐在中央筑台前的干草上。

    “此处何方世界?”

    方才还在渡劫,瞬息之间,便出现于这座荒郊破庙之中,饶是他也难以置信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

    但鼻腔中草木之气如此清新。

    有人来了。

    纵目望去,朦朦胧胧的山雾中,两個戴斗笠披蓑衣的庄户走出,那披蓑衣老者提着湿哒哒斗笠进入庙中。

    抱了一堆柴火来,在李长青面前点燃。

    纵然互不相熟,又在玉景山这座小庙中遇上,总会搭几句。

    “先生这一趟打算去往何处?”

    见对方率先搭腔,倒省去套近乎的功夫,李长青点了点头:

    “老丈,左近可有县城?”

    老叟哑然,行到此山竟然不知左近县城,转念之间,却释怀了,总有些不循迹不按路径上山的游侠方士。

    他是山脚下西溯村佃户,这样的山野闲人见了不少了。

    闻言,晦暗的眸底泛出光芒,看着李长青说道:

    “沛县,是不得了的地方。”

    “如何了不得?”

    “沛县百姓世世代代可不向官府缴税。可惜啊,小老儿是丰县百姓,纳完粮后,便不剩多少了。”

    老叟最关心的便是徭税。

    所以逢人便喜欢说上几句,哪怕不能减免,抱怨一下心情也舒坦。

    说了几句便又没话说了。

    老叟望着庙外,雾气侵染深山的苍松翠竹,便喃喃说道:

    “这里是玉景山,玉景山这条盘羊山道贯通沛县和丰县,中间有段狭窄的栈道,不便通行,可比官道快半日,若是落雾,凶险无比,贪快的货郎子才会选这条小径。”

    经过攀谈得知。

    这里距离沛县十余里,一处叫玉景山的深林破庙之中,雨天山道湿滑,鲜有行人走这条山道。

    老叟垂头自叹,又有几分痛惜:“家中老大生了病,钱都喂给药铺了,所以老朽才冒险走这条玉景山道赶日子去城中谋个生计,攒些银钱。”

    他原本西溯村中的佃户,上了年纪,若非生活所迫,何需去郡县讨生计。

    并非第一次行走俗世。

    听着眼前老庄户述说,李长青不觉油然生出一股熟悉之感。

    行走在破庙驿站。

    遇上佃户,他们便会与你说些赋税田租,遇上樵夫掮客,他们便会与你说山林中妖鬼精怪之事,遇上江湖侠士,他们会畅谈红尘快意恩仇。

    破庙之外,玉景山的大雾非但未散,反而有愈演愈烈的意思,白色烟雾侵在地面上,连山路都没有了。

    篝火跳跃,劈里啪啦响着。

    橘红的火焰映照在李长青和老庄户脸上,方圆五里偌大的玉景山里,庙中仅有一仙两人。

    “老丈去哪里讨生计?”

    老叟闻言霎时流露出几分自信笑容:

    “去沛县,小老儿有一门做酱手艺,去东云饭馆做豉酱,军中力士也会买豉酱作菜吃,攒了钱,买一头耕地的黄牛。”

    百姓仍以人犁地,官府会借出耕牛,但只有几头,往往会错过时令,若买一头黄牛会快上许多。

    李长青没吃过酱,想来极具百姓烟火:

    “豉酱,好吃吗?”

    老叟以做酱为生,但凡聊到便能说上许久:

    “酱用新鲜的豆子煮熟,加盐装入瓵罐等上十日,可好吃哩!若有条件的人家,用大肉一斗,麴末五升,做成肉酱,配上米饭可香哩。”

    “时下能做酱?”

    “当然不能,沛泽中有鳇鱼,可做卵酱,是非常之物,进孝便是用它,是富足老爷口中的好羞。”

    说完,又觉得眼前先生不似会吃酱之人。

    卵,即鱼子,还未吃过鱼子酱。

    李长青微笑道:“得闲在下尝一尝。”

    “这里地处偏远,山也不是名山,先生从哪里来?”老叟说完自己的事,便对李长青感到好奇。

    “老丈未必认得。”

    “游侠方士?我见过他们,天下有许多游历名川大山的游侠方士,他们游历名山,寻访高人,小老儿见过许多这样的人。”

    “那李某也算一个方士吧。”

    “果然啊,寻常人不会走这里。”

    老叟露出我果然没看走眼的眸光。

    几句话,看似短暂,说说停停,架起的篝火剩下一堆红温,老叟抱来柴火,重新坐下。

    青翠山林中,到处都湿哒哒的,谁料想这种天气有人会在山里。

    在茫茫的大山中一座小庙相遇,是一种缘分,闲谈结束,缘分便结束了。

    李长青起身。

    老叟本想说立春雨水多,不妨等雾小一些再动身不迟,可见对方走到庙门前,便知是急着离开了,话又咽了回去。

    望着小庙外,雨雾似是烟一样笼罩着山路,草木与雾融为一体看不清楚,人和飞鸟走兽都被困在这座玉景山里。

    凝望十里翠屏。

    一道犹如铜钟一样洪亮的声音,发自肺腑。

    “雨师道友,这雾雨还要下多久?”

    玉景山的浓雾中,出现一个透明如水的身影,鹿一样蹦跳蹿下山林,朝着小庙施以一礼,便有声音传来:

    “还要下一阵。”

    李长青对着那身影施以一礼:“在下想去沛县,道友可否行个方便?”

    一道清丽的声音响起:

    “道友且行。”

    雾气收拢为稀薄,似有一条路在庙前铺开。

    在老叟眸光中,李长青背对着破庙门口,站了一会儿,雾依旧大,想劝劝李长青歇会再走,雾水易浸透衣裳。

    老头只觉得纳闷和疑惑。

    凭他的生活经验,浓稠如细雨的雾可不是说散就散得了的,至少得先日头出来雾水才会慢慢褪散。

    却见小庙前的雾水朝两边褪开,出现一条不曾被淹拢的小径。

    风吹的?

    先前攀谈的先生走进雾中,云雾太深,已不知去处。

    心想以后又有一个古可以说给孩子们听了。

    可细细一想。

    任凭他如何想,也回忆不起来方才那人的音容,以及衣着。

    只记得有一个人,在雨雾中,于这座山中小庙坐过,攀谈几句,便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