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从汉朝开始
繁体版

第8章 夺首!

    李长青走到景珑街。

    天上盖着一层灰蒙的乌云,大雨将下又不下的模样,阴着天。

    景珑街巷上,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片繁荣盛况,商贩走卒们将商品拿出来售卖,锦绣绮纨、犀象珠玉、琥珀玳瑁、金银珍玩、香料宝石等,铺满街巷。

    在街巷小型集市中看不见的货物,这里都有。

    “这里不是鱼龙会的场所吗?”

    李长青逮住一个人便问。

    被问之人转头望了眼李长青,面上泛出遮掩不住笑容:

    “是倒是,这样盛大的龙戏需要准备,若其中一个环节出了瑕疵,就衔接不上了,所以店家在鱼戏前准备了投壶。”

    正如李长青所见,街坊游侠士人拿着把箭,聚精会神,似乎并不容易。

    “如何投?”

    被问之人哑然看向李长青,投壶可是士人玩得最多的游戏,你一个游士竟然问我?

    “几个人,轮流拿着没有箭头的箭矢,向那只壶投去。”

    “每人四支箭矢,谁投中得多,谁就是胜利者。”

    “必须将箭头部分投入壶中才算是投中,而且必须按照顺序依次投掷,不能抢投。”

    “投中一支,叫作一算,以此类推,将八支箭矢投完,为一局。”

    粗看之下无趣,可加入胜负欲之后便有趣了。

    参加投壶的人都想得第一,而旁边观看投壶的人,就如同买马般,先是对投壶者臂力、精神专注力、熟练技术和身手进行打量,综合分析后下注买谁能赢。

    李长青瞧了眼,觉得那青色禅衣的士人能赢。

    果然一轮下来他拔了头筹。

    “先生要投壶吗?”

    和李长青说话的,是方才被问的年轻人,另一个老叟看着李长青笑道:“起行酒,饮酒歌,输了要罚二十枚铜钱。”

    刚才输了的游侠大汉有些不服气,想要再来一局,其余几人也是刚才投壶的人,胜负欲上来了想着赢一局。

    “试试吧。”

    李长青点了点头微笑说道。

    六人手中各持四支箭矢,壶筒约莫离着两丈远,从李长青开始分别投向壶中,连被问的年轻人和那老叟也没有买李长青能赢。

    然而一轮下来,李长青却是四支空箭全中。

    被问的年轻人讶然,肉痛递过二十枚铜钱:“哼!先生真的是第一次吗?莫不是消遣我们?”

    “运气好罢了。”

    老叟眼睛贼亮,看出来李长青不是运气好:“先生这门投壶技术,放在沛县属一绝了。”

    随手就能投入壶中,明眼人都能瞧出来这可不是运气好。

    被问的年轻人不服气,想让李长青再来一局。

    乐趣体验过便好,于是对年轻男子的邀请婉言谢绝。

    “鱼龙戏要开始了!“

    老叟兴奋说道。

    李长青闻言纵目望去,一头舍利之兽闯入街巷中,嬉戏于庭前,身穿制式相同衣袍的人一手持壶将水舀出由另一人接住,连接起来竟如一道横流,场面壮观,此时那舍利之兽褪去外衣化为巨鱼,游荡在激流当中。

    老叟拍手叫好,那被问的年轻人也全然忘记方才之事,亮出手臂吆喝助威。

    李长青被精湛的技艺和气势所感,觉得杨县令所言不假,觉得不虚此行。

    “沛县每年都有鱼龙戏?”

    老叟闻言从全情忘我中回过神来,凑在李长青耳边说道:

    “唉呀!先生若要问起鱼龙戏的渊源得有三五百年了,听闻在沛泽水下有片流州,长满了仙草灵芝,香气可达数百里,鱼虾们在期间逍遥自在,沛泽中有一条比目鱼,吸食元气玉泉生出麟角,气响雷电之夜化为龙。鱼龙戏便是显现由鱼化为龙的过程,如今春耕,祈求沛县今年风调雨顺。”

    “原来如此。”

    李长青点了点头说道。

    又纵目望去,那比目鱼喷水作雾,在浓浓雾气中一条黄龙若隐若现,长八丈,异常震撼!难以想象没有法术单凭技艺营造出这样仙气缭绕的场面。

    不虚此行!

    真是不虚此行啊!

    李长青看完仍觉得有些回味无穷,忍不住拍手叫好,然而这样壮观场面难以一直衔接,接下来便是履索,倡女在绳索上倒立,索下还竖立着刀剑。

    但都不如鱼龙戏有趣。

    离开景珑街,过了横桥往城西走去,牛巷街那家苏记酒肆逐渐出现在眼前,与初到沛县相比已经人满为患。

    但苏季文还是一眼就看到了李长青,笑着问道:

    “哎!长青先生来打酒?”

    李长青还没生火做过饭,一到食时便来到酒肆中,雨花石巷那间院子的庖房还没完全收拾出来。

    “不打酒,来一份蝎饼,一份烤肉。“

    蝎饼名字可怖,却是用面团做的,里面掺杂了动物骨髓和蜂蜜。

    “先生稍等。”

    烤肉上来,李长青将烤肉从竹签上拔下来,蘸了蘸盐蒜再送进嘴里。

    一阵风吹了进来,帷幄帐钩哐当乱摇,酒肆中微暗,要下雨了,牛巷街地面尽头出现杨元的身影。

    杨元左脚迈入酒肆,是来避雨的,只是进了酒肆看见李长青,想了想便径直地朝凭几走来。

    苏店家见状连忙介绍道:“杨大人,这位是长青先生,长青先生,这位是沛县县令杨大人。”

    杨元拂了拂衣袖上的露珠问道:“不知先生去看鱼龙戏了吗?感觉如何。”

    要不是要去井神庙一趟,他也不愿错过。

    “不虚此行。”

    李长青对杨元的推荐表示感激:“多谢杨大人告知,为答谢杨大人的情谊,李某人吃好了这张凭几便让给杨大人,杨大人告辞。”

    说完便缓缓起身结了饭钱,走入牛巷街中。

    杨元正惆怅着,也无意多攀谈。

    刚才在武定桥井神庙等了许久,那宋井神就是不肯显露真身,就连在庙里睡一觉也无法再进入那夜的梦里。

    苏记酒肆的酒最好喝,一来是避雨,二来是喝杯一冬酿浇浇心中的惆怅。

    几杯酒水下肚后,便问道:

    “苏店家和那位先生很熟?”

    苏季文摇了摇头:“只是从丰县回来的官道遇上长青先生,便结识了。”

    杨元独酌也无味道,每次见李长青总有种不急的感觉,与那些匆匆奔波生计的街坊百姓不同,与游侠方士也不同,真正有种游士的闲静,便好奇这位先生是从哪里来的,于是问道:

    “可否详尽说说?”

    苏季文于是将与李长青相遇的事一五一十说出来。

    杨元闻言难以置信地望着苏季文:“苏店家说长青先生是哪一日来沛县的?”

    “南锣鼓巷那口井冒出泉水当日。”

    杨元瞪大眼睛,身体忽然僵直,这样的举动把苏季文吓得不轻。

    原来……

    原来我已见过武定桥井神口中的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