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从汉朝开始
繁体版

第17章 除扫院子

    李长青端着瓮坛来到井边打水。

    水很清澈,想来是宋井神替雨花石巷这口井梳理过水脉之气,所以有活水源源不断的流淌进来,水质才清澈甘甜。

    看到隔壁有个青衣童儿正眼巴巴望着他,那座空院子有人家搬进来了。

    牙行的人以天干地支命名,将这座院子叫作雨花石巷癸第,与东第毗邻。

    小蒲生正望着隔壁的先生,他们家刚从外县搬来,好奇隔壁住着一户怎么样的人家。

    准确来说是否有和他年纪相仿的同龄玩伴,可令他失望的是,隔壁似乎只有个先生。

    李长青看了童儿一眼。

    便收回了目光,豆子已经浸水,瓮坛也洗好了,好奇记有成给的方子能做出什么样的豉酱。

    回到庖房中,过了过水将锅碗瓢盆清洗干净,蒸熟豆子。

    做得虽然有些慢。

    但也不着急。

    按照记有成说的配方,豆一石,盐五升,然后还要倒入半壶清酒。

    洗干净锅之后,点燃柴火,把蒸熟的豆子倒入锅中,炒熟了装在瓮坛中,过几日就可以吃了。

    贴上封条便搬到穿堂处晾晒。

    院门外响起敲门声。

    看不到人脸,但是透过门栏的缝隙能看到院门前是有人影的,是方才那个小邻居来登门拜访了。

    打开院门,看见龆童端着一盘枇杷站在门前。

    觉得甚是有趣,八九岁的童儿,只是见过一面而已就敢登门来拜访,礼数也像大人一样周到。

    “先生吃枇杷吗?”

    眼前的童儿端着枇杷眼睛却透过自己的衣裳往里张望。

    “刚才看见先生在洗豆子,好香…所以过来问问。”

    李长青看了几眼枇杷,大概手指头大小,金黄色泽上略带斑点,很诱人的样子。

    “多谢了。”

    不见外的接过。

    蒲生瞧见青衫先生接过,很是高兴,本以为先生会婉拒来着。

    是从东海郡的街巷上搬来的,那里是大郡,见过的人和事很多,再加上天生对什么都好奇,所以不太怕生人。

    方才犹豫了许久,问了家中长辈可以出门但不能走太远,于是就跑过来敲李长青的院门。

    “先生,要换盘子来装吗?”

    李长青抬头望向隔壁邻居的院子,此时此刻,蒲家门前还有轺车在运来,装载着箱柜和书籍,看来搬来的东西不少,而且是举家搬过来了。

    今后恐怕是在沛县生活。

    轺车是一种可以远行的车,四面敞露,可以装载很多东西,乘坐者身份一般也不太高,但多少是个士人。

    看得出来主人家正在忙着搬卸行李。

    此时此刻有个中年男子。

    身穿青白襜褕,素面显出四十左右的年岁,相貌与这小龆童几分相似,看来是眼前这童儿的长辈。

    中年男子来到身前,朝着自己就作揖,李长青也礼貌性的回礼:

    “在下李长青,足下尊讳?”

    “鄙人蒲正兴,刚搬来雨花石巷,以后就在这里长住了,方才小儿蒲生说要出来转转,希望没打扰到先生。”对方用的是非常客套和善的语气。

    李长青看着眼前的龆童微笑道:“方才看见童儿观望,不知在找寻什么?”

    “他在寻找童伴。”蒲正兴也微笑道:“先生宅中看起来与寻常人家不同,不像是拖家带口的样子。”

    “李某只是在沛县住一段时日。”

    蒲正兴听闻眸中露出一抹惊喜:

    “先生是游士?在下最喜欢结交游士,也喜欢听听山中见闻,只是遗憾一直没有碰见。”

    看了眼李长青手里端着瓮坛,想来是正在忙事,被自己登门打断,又作了一揖:

    “不敢再打扰先生了,得闲再登门拜访。”

    “多谢蒲公枇杷。”

    双方都有事要忙,只是一次简单的寒暄,自然不可能闲聊太久。

    李长青回到院中。

    进入西侧寝房,这间寝里有梳妆匣和镜架。

    镜台半人高,中间方形,还放置有胭脂粉盒,其旁边有简易书架,应当是原主人的寝房。

    用清水把屋内的莞席和凭几擦拭干净。

    在一个靠窗干净的角落坐下来,拿起前主人的书。

    这本书叫《略书》。

    翻开其中涉猎内容很广,经方神仙、天文五行、杂占形法、杂赋文体。

    读起来有趣,说的是一个叫季简的游士,行走诸县和名山大川时的糗事经历和所见所闻。

    其中甚是有趣的是,这个叫季简的游士为了搜集古时的佚书,冒充游侠到田氏家中当宾客。

    舍身至此,可以看得出来这个游士是真的在认真收集这些佚书,在书后也附注了在田府收集到的书籍。

    可惜翻到一半时没有了。

    倒是还想看看后头内容。

    手中法力流出,书页随之翻动起来,隐有华光显现,其上字迹宛如百花齐放般显墨绽开,残缺的内容不断浮现出来。

    完成时却已经有一指厚。

    此时此刻院中响起敲门声。

    蒲正兴带着童儿站在院门前,虽然仍是白色襜褕,看得出来已经换了一身衣裳:

    “先前没有正式拜访,这次特意来正式拜访先生,不知先生可否方便?”他礼数周到,也怕惹人不喜。

    若这位先生不喜被打扰,便打算带着童儿离去,只是作完揖后就听先生说道:

    “蒲公里面请。”

    好奇领着童儿来到穿堂前,瞧见穿堂的莞席上放着一本书厚厚的书,想来刚才自己敲门时这位青衫先生正在读书。

    蒲正兴瞥了一眼穿堂里的书,不由随手拿来翻了一眼,眼神变了。

    好像是看到这本书的名字,以及确认了这本书是全册,紧接着便抬头望着李长青:

    “先生这本略书,可否借蒲某回去看看?”

    说来有趣,不过是刚登门转头又想回家。

    李长青方才复现内容时也看完了,“可以。”

    只是过了一会儿蒲正兴便又带着童儿前来,这次院门没有关,所以直接来到院前:

    “先生能教童儿识字吗?

    现在能买到的书很少,能用的典籍也很少,自己能教儿子的都已经教了,书上记载的很少,主要是人身上的见识。

    想请青衫先生当先生,男子感觉自己看人的眼光不会差。

    李长青看了眼这童儿,倒也是一段不错的感悟:

    “识字可以,当不得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