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香江二十年
繁体版

第31章 百万估值(求追读)

    情绪这种东西,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都是会累积递增的。

    李清源在麦威大厦时,就利用曹志明来忽悠物业保安。

    何况他还扯虎皮误导张亨福,无端给《信报》惹麻烦?

    曹志明估计心里早就不爽了,只是看在他明确要加入《信报》的份上,有意忍让,只用了个故事轻飘飘的点了下他。

    小弟为什么拜码头,不还是因为大佬能扛事?

    在之后的交谈中,李清源言辞犀利,可以说是不卑不亢,但更多表现出来的是不知进退。

    喝酒的好处是无论什么过分的话,都可以用喝多了打个掩护。

    眼看半杯入肚,曹明志觉得是时候了,所以借着酒劲准备发飙了。

    没想到这时候李清源突然画风一变,直言其实我是给你送钱的。

    对,就是送钱。

    单纯凭问卷价值,一叶知秋估值五十万就不过分,何况公司的主营业务还是发行代理。

    尽管尚没拿到代理资格,可有曹志明的加入,配合那些数据,拿几家报社的代理资格完全顺理成章。

    起码能先拿到《信报》的……

    “曹sir,自49年内地文人南渡,海派有徐訏、曹聚仁、叶灵凤、黄思骋、刘以鬯……

    本土粤派作家黄天石、吴其敏、夏易、舒巷城,这些人在报纸副刊卖文为生,一时南北较劲,相互吐艳,香江报业由此步向繁荣……”

    所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这些是从拥有40年从业经历的孙老头那听来的,李清源记性甚好,把这些名字一讲,顿时将曹明志唬住了。

    他今年还不到三十岁,这里面又有些前辈早已去世,甚至连听都没听说过。

    “一九五七年,全港报纸共有四十二家,而到了一九七零年,香江小小弹丸之地,居然同时存在了七十多家报社,委实是不可思议!

    报社数量的增加,在读者基数不变的情况下,意味着高强度的竞争。

    在这种竞争下,各家报社涌现出无数名家,今圣叹、何观、司明、李雨生、欧阳天、司空明、南宫博、依达、十三妹……

    他们或典雅清丽,少有俗气,或迂回细腻,缠绵哀怨,亦或硬朗劲健,铿锵有声。

    但他们的竞争再激烈,也是从新闻操作模式入手,从内容上竞争。

    而一叶知秋,即将为香江所有报社,开辟一条新的竞争赛道……发行渠道的竞争!”

    接着,他开始详细阐述一叶知秋,有别于传统报纸代理发行的地方。

    简单的说,香江报纸的发行,实际就是个分级批发模式。

    由报社批发给代理,再由代理批发给带纸佬,最后带纸佬批发给报贩手里。

    而一叶知秋的商业计划如何?

    在分发问卷时,李清源特地嘱咐带纸佬们,要在每家报档的问卷上标注基本信息,方便事后退回不合规的问卷。

    等所有问卷回收完毕,他就掌握了所有报档的地址,有点对点和报贩接触的能力。

    所以一旦公司正式运转,便能撇开带纸佬这个中间环节。

    而一叶知秋在运输上,前期采取和红巴合作的模式,降本增效,多余的资金,将投入到对读者和报社的双向服务上,对传统模式形成降维竞争。

    再等拿到多家报纸代理权,建立起自己的运输部门后,以建立报纸收订与零售网点为核心,兼并香江大部分报档,开启连锁运营模式。

    之后积极扩展更多发行业务,杂志、图书、游戏、甚至电影!

    还可以提供增值服务。

    如为读者有偿送生活用品;代印名片,开展店面POP广告宣传以及新产品展示;

    代办航运、订票业务、代订宾馆酒店客房、代办旅游服务、代售电话磁卡……

    李清源极为擅长展望未来,他不光是画饼,而是真能把规划和运营细节说的极为细致生动,不然前世凭什么让一众投资人闻声胆寒?

    就是他能将一件看似不靠谱的事,用语言包装成可行性极高,有利可图,有投资价值的项目!

    何况他说的这些,本就是在未来得到成功验证的模式。

    哪怕纸媒死了,发行机构都没死,反而转型成城市物流业……

    等他把这些阐述完,站起身直视曹明志,语调激昂。

    “曹sir,报业即将面临一场发行风暴,没人能够幸免。而您是想主导这场风暴,还是随波逐流,听天由命?我相信您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曹明志都听傻了,任他再有头脑,受限于时代,也被李清源的战略构想惊呆了。

    真要把这些实现,走完IPO,那股价还不得上天?

    他不知是心潮澎湃,不能自持,还是醉劲上涌,忽然腾地站起来握住李清源的手。

    “源仔,投资就是投人。”

    “当年汉末,曹操尚在少年,何颙见他便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桥玄见其人,也赞道:‘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今日我见清源,恰如何颙见曹操,桥玄遇孟德!”

    李清源抚掌大笑,把杯中残酒一饮而尽,拿起筷子,蘸着菜汁往桌上写了三行字。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巨字榜书,一笔横龙,气势磅礴!

    曹明志学历不高,但文化不浅,曾在大家辈出的《明报》撰稿,岂能不识诗词书法?

    他看后不禁大赞:“好。诗好字也好!清源之字,有盘钢截玉之雄健,高古游丝之灵动,秋风破竹之枯涩。所谓字如其人,今日得遇清源,真是大开眼界!”

    李清源道:“曹sir,香江治安恶劣,报界龙蛇混杂,要开创这番事业,恰如当年领袖所遇困境。”

    “梦想虽然遥不可及,但我坚信,你我携手,将每天距它更近!”

    鸡汤这种东西,用的好了,就是能昂扬斗志,激励人心。

    曹明志还能说什么,杯来酒干,神态豪迈道:“源仔,公司估值一百万怎么样?”

    李清源竖起大拇指,赞道:“曹sir,即使你未来成为香江股神,我也认为那个成就配不上你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