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香江二十年
繁体版

第6章 第一次全体会议

    李清源回来宣布这些,其实是为了主持第一次全体会议的。

    但大家手头工作那么多,他一整个下午又不见人,所以先前的话,就起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现在问题来了。

    涨薪多少合适?

    奖励多少合适?

    因为没标准,是个值得头疼的事情。

    李清源事情多,薪酬结构和奖惩制度都没来得及做。

    这也引申出一个另外的话题,他们现在急需HR。

    融资到了钱就需要发展,发展就离不开人。

    不像后世的小型创业公司,几个的团队就能做。

    报业是个人员高密度行业,下来要招募极多的员工。

    人多,意味着需要的组织管理能力就越强。

    李清源可以做培训,可以做绩效管理,可以做制度设计。

    可等公司人一多,他不可能一直参与日常管理,解决纠纷和维护员工关系这些。

    外雇HR不靠谱,因为一个创业公司,老板开始就对人事权放手,那意味着已经进入失败倒计时了。

    这些事谁来做?

    只有叶盼盼!

    上述是第一个议题,第二件事,就是公司的财务工作。

    财务管理贯穿公司经营的全过程,覆盖经营全方位,其实就是跟着钱走,钱到哪,财务就要管到哪。

    而且财务这个东西,如果不能在前期做好规划,很容易在后期面临被动的局面。

    比如股权设计,如果一开始没分配好持股比例和股权架构,等后期股东撕逼起来,陷入经营内耗,税务超支那也离死不远了。

    更重要的是数据管理,它需要累积完整链条的业务数据。

    比如向市场投放了哪些报纸,成本是多少?

    卖出多少报纸,利润是多少,损耗是多少?

    相比其他报纸代理,我们的支出和损耗有哪些不合理和优势。

    然后拿出数据拍在老板脸上,告诉他我们该做哪些优化和调整,不做会怎样,做了有什么好处!

    另外财务最重要的税务筹划,如何做关联交易,如何做交销项税等等……

    这些不光要求专业性极强,还要对整个行业乃至社会规则有很深的了解。

    高妹很傲娇,但比起那份傲娇来,她的工作能力还很稚嫩,李清源对她未来同样期待。

    第三件事便是运输问题。

    这件事是李清源开了个头,然后便交给叶盼盼去做了。

    之后她陆陆续续谈了几个红巴司机,进展还算顺利,毕竟没人会嫌钱多。

    可后续的工作一重,她作为老板没可能亲自督促运营,这就需要一个信得过的人来负责具体事务。

    阿旺是叶盼盼的表弟,而且是李清源说服才招募进来的。

    今年刚24岁,已经是两个孩子的老豆了,他也真有一股子中年男人的爹味,老成,稳重,话不多,心思活。

    对李清源言行计从,光这一点就难能可贵。

    因为并不是你有能力,别人就一定会服你的,尤其是面对年龄小的人,哪怕事情摆在眼前,也有人会选择性眼瞎,看不到对方的优秀,反而用各种恶意去揣测。

    比如阿旺也会揣测李清源和叶盼盼的关系,但他拎得清一件事。

    如果是二者之间有个依附关系的话,那一定是李清源为主。

    顶多是表姐用了什么媚术,蛊惑了这个小年轻……

    李清源不像其他人一样,对在公司安插老板亲戚有什么忌讳。

    行的人上,不行的人叫其滚,没什么忌讳的。

    说句阴险的,往公司安插大股东亲戚,必要时还是掣肘大股东的把柄……

    最后一件事,就是建立公司的资料室了。

    普通公司的资料简单,只需要分类和归档各种文件、合同、报告以及会议记录等。

    但他们从事的是报业,资料室便很重要了。

    首先,他们需要从问卷中提取数据,而且这份工作日后会常态化。

    另外,各家报社都有自己的资料室,因为写作这种职业,不可能长时间脱离资料进行的。

    人脑不是电脑,记忆有限。

    何况就算是电脑,也要受限于存储技术?

    新闻稿需要严谨,哪年哪月发生哪些历史事件,这些不特意去找谁能记住?

    哪怕是文学和小说作家,也要找找资料,用词再三斟酌,古今中外信手拈来的又有几人?

    大作家都有独立的书房,小作家没这个财力,就需要报社做资料支持了。

    李清源的规划中,是要把一叶知秋,打造成香江乃至东亚最大的发行公司。

    一个庞大到足以媲美博物馆的资料室,是实现计划的重中之重。

    香江报社的代理,全部是报社内部的关系户,想取代这些人怎么办?

    用服务和专业打动,用数据和权威打压。

    但依旧拿不下呢?

    曹明志提到的那个阿乐是个很好的例子,两个半人办了一份报……

    不把发行交给我,那我就鼓励独立作家办小报,你写什么我写什么,和你搞同质化竞争。

    而一个庞大健全,且又免费对外开放的资料室,足够和无数独立作家建立起深厚友谊。

    公司目前包括李清源在内,只有五个人。

    除了他自己外,他把每个人都划定了目标,和日后的工作方向。

    除了孙老头可能没在意,其他人全有点打怵。

    看着有些沉默的众人,李清源笑着问:“怎么了,为什么都不说话?”

    孙老头打趣道:“源仔,你上辈子是养鸭子的咩,这么擅长赶鸭子?”

    老头没什么压力,他当了四十年资料员,就算一直摸鱼,相应的能力也早锻炼出来了。

    可其他人包括叶盼盼在内,都没有太多经验,接受的教育程度,也不支持他们胜任如此复杂的工作。

    最高学历的高妹,也只是相当于函授大专的程度……

    李清源笑了笑,伸手把孙老头喝水的茶杯拿了起来,用手覆住杯口,朝在场的人示例。

    “如果我把孙伯的茶杯装进来一只跳蚤,用盖子盖上后会发生什么?”

    叶盼盼想了想道:“跳蚤会向外地跳,但会撞上盖子跳不出来……”

    “冇错,跳蚤一直向外跳,但每次都会撞上盖子,久而久之,跳蚤会产生一个错觉,那就是他只能跳那么高!”

    “哪怕有一天,孙伯良心发现,把盖子挪开,跳蚤也只能在杯子里蹦跶,因为它认为自己出不来。”

    孙老头不乐意道:“源仔,明明是你盖的!”

    李清源呵了一声,“孙伯,你刚才什么赶鸭子的话,对大家而言,就像把杯子盖上盖子的凶手!”

    孙老头咕哝了一句什么,李清源没听清,他也不搭理对方,接着道:“大家过去的经历,也像无形中有个盖子,锁死了你们的可能。”

    “而我要说的是,永远不要自我设限,你们的未来还很长!”

    说着话,李清源取来写字板,在上面写上了两个大字。

    “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