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香江二十年
繁体版

第10章 听听他的意见

    创业需要融资,但融资绝不等用于找钱。

    融资的第一目的,是要找寻能做事的伙伴。

    做报纸代理是叶盼盼的提议,而融来李清源,毫无疑问是成功的选择。

    第二目的,是找寻能够风险共担的合伙人,无论曹明志,还是孙老头,李清源找他们都是出于这点考量。

    曹明志是有钱,吹大估值的风险他能承担。

    孙老头有房,能降低公司运营成本。

    第三个目的,则是找关系,找资源。

    这一点曹明志也能起作用,但一来受限于年纪,他在香江报业的资历尚浅。

    二来《信报》股东的身份,在公司争取其他报社代理业务时,反而是个掣肘。

    张亨福就很合适。

    别看他名义上是观塘办事处主任,但那是因为观塘租金便宜,而且作为新兴工业区正在崛起,所以才把办事处设立在这。

    实际上,他负责的是报社在整个九龙五个区域全部事务,约等于管着三分之一的《天天报》,分量不轻。

    偏偏他这个职务,在总部却不太起眼。

    除了董事会外,上面还有社长、总编,连各部门一把手也和他平职。

    这种结构,就导致假如谁想找《天天报》办事,同等分量,张亨福说了算,效率高,成本低。

    由此在人脉这一块,太重分量的人可能结交不到,但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他认识的人可不少。

    这也是李清源不太想把他得罪死的缘故。

    可先前已经得罪了,张胖子又是个记仇的人,如何镇住他,缓和关系,乃至让其掏钱出来投资,就很考验李清源的沟通能力了。

    他是这么说的。

    “张主任,请让我为你介绍下公司的几位股东。我和曹sir你已经见过,还有一位,是兆发大厦的业主。”

    “兆发大厦的业主?”张亨福一惊:“是麦威对面的那个?”

    “当然!”

    虽然两栋大厦近在咫尺,但就算麦威的业主,张亨福也不认识,平时打交道的都是职业经理人。

    所以他没留意李清源偷换了概念。

    一层的业主,和一栋的业主意义完全不同。

    另外他没想到,曹明志还是一叶知秋的股东,这样的话,事情好像又陷入了复杂了。

    李清源不管他的头脑风暴,接着道:“但我们三人,都只是小股东,大股东张主任也见过,只是她的背景我就不方便讲了。”

    什么?

    他们三个是只小股东?

    大股东我见过?

    那肯定是那个女人了!

    她不是一个报贩吗,凭什么做大股东?

    她有什么背景,还不方便讲?

    张亨福脸上满是困惑,不断地回想着之前的情景。

    他记着当时那个女人穿了个西装外套,既干练又妖娆,确实不像街边小贩的气质,反而有点像有钱人的秘书或情人。

    这家公司的水很深呐!

    “张主任,我下面的话可能有点不礼貌,但您想想我凭什么可以骗你?不还是因为我冒充了ABC机构吗。”

    “而一叶知秋,就是香江未来的ABC!”

    好胆!

    张亨福倒吸口冷气,怪不得要做问卷调查,敢做这样的事,得是什么个背景?

    “张主任,你和我有过接触,相信能看出来我不是傻子。而曹sir和兆发的业主,自然是极有智慧的人。”

    你要是傻子,我被耍的团团转又算什么?

    说到这,张亨福已经有些意动了,但也仅是个意向。

    而李清源摆完了所谓的“背景”,才开始给张亨福讲述对公司的规划。

    这是他擅长的领域。

    先讲报业发行领域的痛点,给出清晰有效的解决方案。

    再讲选择以发行为切入点的理由,市场潜力有多大,又如何竞争。

    说服张亨福,和说服曹明志不同。

    对曹明志,李清源满口都是控制成本,财务计划,最终如何赚钱。

    而对张亨福,他讲的就是怎么干碎同行,垄断发行,扩大影响力。

    这招很管用,果然张亨福听了一阵后,开始变得热切。

    真要把对方说的实现,搞不好香江的报社,都要看一叶知秋脸色。

    到时候作为公司股东,那得是个什么社会地位啊?

    远的不说,就刚才走的那个女人,敢在自己面前说出“你怎么了”这种话吗?

    张亨福已然十分意动,目前公司初创,估值不高,几万块自己也拿的出来。

    可是还有一个顾虑,自己入股的话,有点人单力孤啊……

    “李先生,我可以再为公司引荐一位股东吗?”

    “别多心,我这位朋友也很有能量的,其父是九龙巴士的创始人之一,相信他一定能为公司带来助力……”

    李清源笑了。

    不愧是你啊张胖子,还没入股呢,已经为拉帮结派做铺垫了?

    但他没有理由反对,这是利大于弊的事,他那位朋友的身份,确实能为公司提供助力。

    只要把叶盼盼看住,再和曹明志与孙老头签个一致行动人协议,不怕两个小股东掀起什么风浪。

    心里答应了,但嘴上不能那么说。

    “张主任,我说了不算,这件事要大股东做主,不过我会为你争取的。”

    -----------------

    在李清源坐在兆发,和张亨福拉扯的时候。

    对面的麦威18楼,《信报财经新闻》总部,社长办公室中,除了创始人林骆夫妇,曹明志赫然在列。

    不过他们正在讨论的事,暂时和李清源无关。

    “金镛离开香江了。”

    说话的是林山止的夫人骆有梅,三十多岁,气质婉约。

    “唉,中年丧子,希望查先生节哀吧。”

    林山止被誉为香江第一健笔,却没传统文人那股子迂腐,一副中年帅哥的长相。

    “他节哀不节哀我不管,你是怎么想的?”

    骆有梅的口气很冲,对金镛也没那么客气。

    当年林山止离开《明报晚报》,金镛表面大度支持,可没过多久,就在暗地里不停使绊子。

    其实也很好理解,《明报晚报》侧重财经,林山止出走创立《信报》,和《明晚报》必然形成竞争。

    金镛使手段骆有梅不在乎,但她受不了对方一边使坏,一边装好人的恶心劲儿,所以一直有寻机报复的想法。

    上个月,因为金镛出轨一事,妻子露茜受不了提出与其离婚。

    消息传到米国,在哥伦比亚读书的长子查专侠,因为接受不了这个消息,同时又为情所困,选择了自杀,结束自己年仅19岁的生命。

    现在金镛离开香江,前往米国治丧,骆有梅认为是个机会,但林山止认为不妥当。

    但他城府极深,还擅长维护夫妻感情,不想和骆有梅硬顶,于是看向曹明志。

    “老曹,你怎么看?”

    曹明志也是人精,哪能接这个茬?

    “唉,要我说当局者迷,我今天认识个年轻人,很了不起,不如等明天听听他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