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香江二十年
繁体版

第48章 报界周讯

    本周的香江报界很热闹。

    周一的时候,《天天报》一篇论狗的文章,矛头直指《信报》创始人兼主编林山止,引起了业内哗然。

    普通民众看不懂不要紧,当日晚报就有业内人站出来,为大家科普林山止的背景,甚至扒出了所谓的《明报》系。

    李清源那篇文章被多次引用,好多小报有样学样,大骂金镛仗着一众狗腿子朋比为奸。

    这一骂捅了马蜂窝,因为《明报》成立18年,曾为其撰稿者何其多?

    第二天早报,各路笔杆子齐齐上阵,痛斥无良小报颠倒是非。

    问题在于,撰稿人们发表这些文章的载体,同样是小报……

    毕竟大报爱惜羽毛,受限于立场,不好做出回应。

    香江大报还未入局,小报们左右互搏,已经吵翻了天。

    就在这个时候,由林山止亲自主笔写的一个历史杂文,发表在了《信报》上。

    这篇文章不但体现了武则天胸怀宽广,侧重点还表达了骆宾王的被逼无奈。

    比如骆宾王曾上书朝堂,针砭时弊,却因此被下牢狱。

    可他并未妥协,在狱中写下名篇《在狱咏蝉》,以“蝉”自喻明志。

    这里的用意,明眼人一看即知。

    林山止时任《明晚》副总编,为何离开自创《信报》?

    还不是和金镛因为《明晚》的内容路线起了冲突?

    《明晚》本侧重财经,但遭遇石油危机后财经版遇冷。

    金镛有意调整《明晚》战略,奈何林山止是志不在狗马娱乐的人,遂才出走创立《信报》。

    而骆宾王出狱后,果断辞官,和徐敬业一同造反,与其境遇何等相似?

    这一篇文章,等于一个信号,让无数曾在《明报》撰稿者顿足捶胸。

    下官正欲死战,中堂何故倒戈?

    然后纷纷转笔,在当天晚报上,将矛头再次对准信报。

    张亨福眼见居然没人骂《天天报》,不甘寂寞,主笔一篇标题名为《一犬欲动,百犬先行》的文章。

    文中阴阳怪气,不过受限于笔力,没写出李清源那个味儿,只有一句比较有劲。

    “主人拉的屎,有些狗认为是香的,有些狗明事理些,所以要先尝尝咸淡……”

    这一下求锤得锤,第二天不光小报,就连几家大报也下场了。

    不过他们并未论事,而是论文,说张亨福行文结构散乱,用词轻浮,前言不搭后调,由此贬低《天天报》办报水平低下。

    想要的热度没蹭到,反而弄巧成拙,为此张亨福被总编好一顿训斥,简直欲哭无泪。

    值得一提的是,周二的《时报晚报》,刊登了一篇“情侠”萧亦抵港的新闻。

    周三的《信报》没理会小报的攻讦,也在副刊重磅报道了萧亦的消息,并声称拿到了独家约稿。

    这一年,金镛早已封笔,古龙沉浸在电影编剧之中,温瑞安因办诗社,在湾湾惨遭拘留,梁羽生目前在《大公报》连载《剑网尘丝》,但反向平平。

    唯独萧亦本年光是出版,就有五本小说:《浪淘沙》《七禽掌》《红线金丸》《狮头怪侠》《金玉鸣》……

    每一本都堪称一时之选,且与古龙合著的《龙吟曲》,传闻也即将出版。

    可以说目前萧亦在新派武侠作家之中,风头一时无两。

    《信报》消息一出,顿时引起无数书迷关注。

    周三下午,素有香江小报王的《新夜报》,对萧亦抵港做出点评。

    这份报纸视野清奇,结合昨天林山止的发文,很是分析了一下《信报》意欲何为。

    《新夜报》认为,当年林山止出走《明晚》,金镛特地书写文章温言鼓励。

    可没过多久,香江经济一回暖,金镛就又利用《明晚》和《信报》打起了擂台,试图重新夺回财经板块的市场份额,为此阴招不断。

    《新夜报》做出预言,林山止昨天发文是个信号,已经吹响朝《明报》进攻的号角,请来萧亦,也一定和金镛有关。

    小报王就是小报王,《新夜报》一发声,大众无不侧目,原本除了死忠粉,没人会单纯为武侠小去买一份报纸。

    毕竟连载的时候,只有一千多字,萧亦没那个号召力,换做金镛同样不行。

    《信报》一般刊印数量是三万,实际发行量一直在两万八到两万九之间浮动。

    但多了这个噱头,周四一早,《信报》居然卖到脱销。

    不光三万份全部售出,紧急加印的一千份同样售罄。

    可惜市民们买到《信报》后,并未看到萧亦的小说,只有一篇短文,标题只有两个字。

    论侠!

    “天边缥缈奇峰,曾是我旧时家处。拂袖去来,软尘初踏,蒙城西住。短锄栽花,长诗佐酒,几回凝伫……”

    开篇是梁羽生少年时代所作的一首《水龙吟》,然后讲到了新派武侠的起源。

    当年是武术界太极派掌门和白鹤派掌门决斗,引爆香江舆论,《新晚报》负责人决定开设武侠小说专栏。

    梁羽生临危受命,发表《龙虎斗京华》,由此开启了新派武侠盛世。

    而在此前,武侠小说因为北派五大家,也就是还珠楼主,宫白羽、王度庐、郑证因、朱贞木,这几位或停笔,或离世,早已沉寂很久了。

    写这些是什么意思?

    当然是给市民科普一下,武侠作家的历史地位,告诉大家谁才是新派武侠的祖师爷!

    然后短文接下来做了一则预告,明早《信报》将会开启一个新的专栏,详细论述武侠小说大家们的生平轶事。

    第一期人物,选择的就是香江名气最大的金镛……

    自从金镛出事,无论外界多少风波,《明报》始终按兵不动。

    由于市民们期待《明报》回应舆论,这些日子反而销量见涨。

    可《信报》的专栏预告一出,《明报》再也坐不住了。

    当天《明晚报》就发文,强烈抵制《围炉煮酒话金镛》这个专栏。

    首先“论侠”,你有那个资格吗?

    好吧,是萧亦主笔,可能还真有。

    问题是你论侠可以,讲什么人物生平?

    在短文里也说了,按照辈分来,应该先讲讲北派五大家啊。

    就算从新派讲起,也应该先轮到梁羽生,凭什么从金镛开始论?

    人家金镛还没死,远没到盖棺定论的时候,这个节骨眼你玩这套,不是摆明了不安好心吗?

    无论《明晚》如何谴责,周五一早,《围炉煮酒话金镛》还是如约见面。

    专栏一出,《信报》销量再次迎来增长,周五当天居然卖到近四万份!

    而当天在这个专栏下,《信报》又一次刊登了个莫名其妙的短讯。

    “请广大市民,警惕假鸡蛋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