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香江二十年
繁体版

第60章 五十万

    林山止和金镛谈了许久,才回到酒桌。

    这个时候已经快晚上十点了,桌上几人除了李清愿外,连骆有梅脸上都红扑扑的,看起来没少喝的样子。

    曹明志见他回来,又连连喊他喝酒。

    可林山止满腹心事,哪有那个心思?

    看到李清源神态清醒,不像喝多的样子,刚想把他叫出去聊几句,忽然心念一动,想到对方刚才那句话。

    “非说有什么优点,也只有一个‘坦荡’……”

    林山止自嘲一笑,再不避讳,直言道:“刚才查先生给我打电话了,他要收回《明报》的数据,让你开个价。”

    桌上安静了片刻,李清源没自己做主,而是向大家询问道:“我开价多少合适?”

    他问的是往少要还是往多要。

    少是做人情,多是得罪人,主要是看看林山止的态度。

    对这种话题,萧亦不发表意见。

    曹明志道:“老查有钱,多要点。”

    骆有梅白了他一眼,嗔道:“你让我细佬得罪金镛干嘛,老查可不好惹。”

    林山止接电话的时候有个插曲。

    李清源谈到坦荡两個字,骆有梅曾借着话头,主动端酒敬曹明志。

    老曹不明所以,喝了之后骆有梅以一种玩笑的口吻,说了以他之名搅和明报的事,把曹明志逗得大笑,表面上这次的事就算揭过了。

    李清源赶紧表态:“想不想得罪都得罪了,大不了以后混得再惨,也不往明报凑合不就完了……”

    曹明志深以为然:“嗯,不能去明报,老查坏的很,给他打工能气死。”

    说者有意,听者有心,他们俩一唱一和,让林山止感觉很羞臊,假做正色岔开话题,给李清源解释明报。

    “你手里的数据对明报很重要,尤其是《明报月刊》……”

    林山止在明报从资料员做到《明晚》总编,对明报内部十分了解。

    以往李清源只知道金镛的江湖地位很高,但经常会有一个“小说作家”的刻板印象。

    听完林山止的解释,才明白金镛的江湖地位到底高到了什么程度。

    自创刊至如今,明报已经被金镛打造成了一个庞大的传媒帝国。

    明报系的几张报纸内容上各有侧重。

    《日报》主打主打严肃新闻,负责输出舆论,比如当年金镛以“徐慧之”为笔名撰写的“明窗小札”,和后来的“北望神州”版……

    《明晚报》早前曾定位财经,当年林山止担任总编时,恰逢股市狂潮,买股票等于买马票,《明晚报》就等于马经,专向股民提供专业指导,做隔天预测。

    “汇丰好市,会升多少;和记下挫,理宜抛出……”

    由于预测准确率极高,《明晚》就成了股民的指路明灯,《明晚》的发行量,曾一度为明报系之冠。

    后来林山止出走,《明晚》销量重挫,从此一蹶不振,多次调整战略,至今也没缓过来。

    《明报周刊》主打娱乐板块,创刊当年以“香江小姐何秀文的情书”为噱头,搞了一出爆炸新闻。

    值得一提的是,情书是写给陈柏祥的……

    对,是那个小鸡吃米的陈柏祥。

    可以说,《明报周刊》首开八卦先河,目前在香江娱乐报纸中处于绝对龙头地位。

    另外,金镛还在1967年远赴新马,创办了《新明日报》,目前已是当地销量最高的三份报纸之一。

    最尴尬的是《明报月刊》,它的定位是“全球高级学术刊物”,实际上却是金镛手里的工具,专门网罗比较有影响力的文人,为这些人塑造一个畅销作家梦。

    金镛最怕的,正是《月刊》的底裤被掀,因为这是奠定他文坛“帮主”基本盘。

    另外除了报纸刊物外,金镛还是香江报业最大的纸贩子!

    香江所用的新闻纸,多从北欧采购,报企受纸价波动影响,营收经常忽高忽低。

    而金镛不知通过何种渠道,总能以超低价格买进,再以一个相对合理的价格卖给同行。

    这也导致他在一定程度上钳制住了香江的部分报社……

    以上一系列,是金镛傲立报业的资本,这还没算明报旗下的出版和旅游业务。

    林山止和李清源说这些,是为了让他有个清晰的判断。

    明报是有钱,但金镛很可怕,最好别讹诈……

    李清源听懂了,慎重思考后,开出了个数字。

    “五十万。”

    曹明志吓了一跳,当初李清源要把所有问卷打包卖给他,开的价格就是五十万。

    而现在,仅仅是明报的数据,他就敢要这么多?

    萧亦在一旁听林山止讲金镛,心里要说不羡慕是假的。

    同为作家,看看人家,再瞧瞧自己。

    听到五十万这个数字,心里拔凉。

    我得写多少字,才能赚五十万稿费?

    他有三个孩子在米国,教育是一笔很大的支出,这些日子,他也在思考假如真的封笔后该如何生计。

    南非有一家华侨开的工厂邀请他去做厂长,萧亦不想去,但到了米国后总不能坐吃山空。

    我要不要也办张报纸?

    萧亦突然产生了这个想法……

    相比于他们二人,骆有梅则要淡定多了,她压根不认为五十万很多,相反还觉得李清源要少了。

    只有林山止诧异的看了他一眼,心里暗暗赞佩,这个数额的尺度妙极了。

    相比于公布数据造成的损失,五十万实在九牛一毛。

    但这个价格也不少,差不多是整个明报系半个月的利润。

    李清源开出五十万是有自己思考的。

    查先生那么吝啬,无论开价多少他都会很生气。

    可当他看到数据,就会明白这份数据的并不来自内部,能让他不再寻找内鬼,减少内耗,这就弥补了相当一份损失。

    而且数据的价值,更多在于定位读者画像,优化报纸内容,而不仅仅是一份粗糙的销量统计。

    一个是威胁,一个是服务,期间的心理落差,想必能让愤怒的查先生冷静下来。

    打个巴掌给个甜枣,这招放在大人物身上一样管用。

    没准金镛还会对李清源侧目。

    因为不久后他会发现,本来在和林山止的交锋中,他是赢了的,只因为半路杀出个李清源,才导致局面如此难堪。

    到时候会不会拉拢他,再搞类似的小动作?

    曹明志是去不了明报了,李清源呢?

    只要私下交流,李清源立场肯定没曹明志坚定,他会提出加入明报面子上太难堪,不妨让《明报》把发行业务,交给一叶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