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圣君养成日记
繁体版

第26章 引蛇出洞

    一连数问,问的万安、刘珝、刘吉三人哑口无言。

    他们心里不是没有答案,而是这答案根本无法说出口。

    甚至三人都很清楚,一旦说出口,他们将站在所有官员乃至全天下所有士绅的对立面,届时他们将会众矢之的,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他们有胆子骂皇帝,但是绝对没胆子和天下士绅为敌,骂皇帝或许能名垂青史,但后者一定会遗臭万年。

    文人的笔,是杀人诛心的刀,到时候别管是正史还是野史杂谈,他们都将被口诛笔伐,死了都会被拖出来鞭尸的那种。

    “怎么都不说话了?”朱佑极冷笑:“是不知道怎么说还是不会说或者不敢说?”

    三人汗颜,刘珝身躯动了动,可还是坐稳了身子,心里只是一声沉叹。

    “既然爱卿们不说,那朕便说说,先皇之所以没有全力追索彼岸花之贼,是因为他们杀的是贪官污吏,杀的是荼毒百姓之豪强。

    民间百姓说‘彼岸花下无冤魂’是说这伙贼杀的都是曾经欺凌他们的恶霸豪强。

    天下承平,为何会有彼岸花?

    是因为官绅不法,百姓宣告无门,是因为官官相护,让百姓没了活路!

    为什么厂卫查不到彼岸花的踪迹?

    换做三位爱卿是被欺压的百姓,你们知道彼岸花贼人的踪迹,你们会在官府探问的时候,如实相告?

    甚至于彼岸花的贼人到底是什么身份?他们会不会是某个商贾,某个农夫,某个郎中或者某些当兵的,乃至是和尚或者道士?

    先皇的意思,不管是民还是官员,都该有敬畏之心,现在民间多出一股不受朝廷控制的力量,可以无视任何规则的力量,他们就会害怕。

    人一旦有了敬畏之心,便会收敛恶行,毕竟谁也不想自己成为下一个彼岸花屠灭满门的对象。

    但说到底,这也是一伙反贼,可这反贼头子很是聪明,他知道如果举起叛旗,必定会引来大军围剿,所以他们不举反旗,诸位爱卿觉得是不是。”

    “陛下。”刘珝道:“太祖当年攻略天下,原本打算称王收天下军民之心,然而学士朱升建言太祖‘高筑墙、缓称王、广积粮’,如此巩固实地,加强防御,退可守,进可攻,避免天下树敌,故有大明天下,臣以为这彼岸花不外如是!”

    “怎么讲?”朱佑极笑问。

    “朝廷不怕举叛旗的反贼,但就怕这种隐忍之贼呐,彼岸花的反贼这些年杀了不少官员,但同样也破灭不少豪族,这些豪族的家产几乎都被搬空,粗略估算,怕不得有五百万两之巨,就算拿出一半养着这些贼人,还有一半也能存下来发展壮大,打造兵器,囤积粮食,一旦天下有变,这贼人囤积的粮草拿出来振臂一呼,只怕瞬间就能积聚十数万兵马,到了那时候,便是塌天之祸。”

    万安和刘吉两人和刘珝不对付,但这时候也点头表示认同。

    朱佑极心里好笑,彼岸花的贼首就是他自己,刘珝这话说的,跟指着和尚骂秃子,似乎也没多大区别。

    “刘爱卿说的不无道理,这伙贼人如果真的在暗中积蓄力量,倒还真是不能不防,然而朝廷在明,贼人在暗,想要将他们一网打尽,只怕也不容易。”

    “臣以为可以引蛇出洞。”

    “怎么引蛇出洞?”

    刘珝道:“彼岸花之贼,这些年种种作为,颇有积攒民声之嫌,既如此,可以放出风声,指出某个豪强如何荼毒百姓,放风说彼岸花既然主持天下公义,为何不出手诛灭这豪强云云,或许彼岸花之贼迫于民声,便会出手灭之,届时,伏兵尽出,想来可以抓捕一些贼人,到时候以点破面,不难挖出彼岸花贼人老巢,将之一网打尽。”

    朱佑极呵呵道:“刘爱卿老成持重,这法子倒是未必不可行,既如此,这事便交给刘爱卿去办,朕拭目以待。”

    “臣遵旨。”刘珝说完坐定。

    朱佑极看向刘吉。

    “臣起奏,国朝之治,在抡才明德,天下士子,寒窗苦读,祈愿朝廷开科,而今陛下登基,乃大明朝之大庆,既有大庆,当有殊常之恩,臣以为,当于改元之年,开恩科取仕,行抡才大典,以安天下士子之望。”

    朱佑极沉思,恩科这玩意不是稀奇事,一般皇帝登基后改元之年都会开,当然也不是一定会开,开与不开,纯粹按当时情况来定。

    “现在已是十一月下旬,这时候明旨天下,春闱取仕,是不是有点晚了?”

    刘吉摇头道:“天下士子,翘首以盼的便是会试,那些数千里之外的士子,多是会试失利后滞留京城,等待下科会试者,更何况明年本就是会试之年,臣所言,不过是将常试改为恩科罢了。”

    朱佑极差点爆粗口,这他么可不就是脱裤子放屁?

    不过好像也怪他,他竟然忘了明年就是会试年……

    “既如此,就让礼部安排便是。”

    “臣遵旨,臣还有奏……”

    “说。”

    “社稷之稳,在国本为固,国本之固在于中宫,如今陛下年已十七,当选后、妃入宫,正位中宫,开枝散叶,以固国本,以安臣民之望。”

    “这事不急,朕年不过十七,更何况此乃朕之家事……”

    “陛下,皇家家事也是国事,至于年岁,太宗皇帝十六岁迎娶徐氏为燕王妃,仁宗皇帝十八岁娶张氏为世子妃,永乐十五年,宣宗皇帝年十八,大婚,英宗皇帝年十六,钱皇后正位中宫,先皇十八岁,吴后入主坤宁宫,陛下转眼便满十八,却连正宫人选尚未定下,天子大婚,诸事繁杂,臣等岂有不急之理?”

    这还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朱佑极有些无语,脑海中莫名其妙浮现出一道人影。

    李家丫头,好像叫李秀芸来着?

    那丫头的手艺确实不俗,而且性子大大咧咧的,让见惯温温顺顺女子的朱佑极,颇有些好感。

    不对,怎么会想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