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海盗风云
繁体版

第九十二章 参观铸币厂

    杭州西郊钱塘江北岸,船沿宋河上溯一里。郑袭、宋应星、宋士慧、宋士意等,一起前往造币厂。

    郑袭去年来的时候,此地还是一片荒芜。江边有两三户人家,山坡上偶尔有两块梯田。如今已大变模样,眼前出现了一大片房屋。犯人居住的地方,则建起了高大的围墙。郑袭目测有7丈高,想出逃几乎不可能。

    几人下了码头,负责造币厂安全的义勇军负责人,一个箭步跑上前。向郑袭敬了一个军礼,“第13团一营营长郑智先见过主公!”

    郑袭回了一个军礼,“带我们参观一下造币厂!”

    “是!”

    一行人跟着一营营长郑智先,经过了三道门才进入造币厂。郑智先介绍道:“所有的材料,都是提前加工好的成品。在这里经过锻打车间、碾压车间,最后送到冲压车间制成货币成品。”

    郑袭问道:“目前这里有多少囚犯?”

    “回禀主公,一共有2342名囚犯。造币厂一共有冲床20台,12台冲床专造铜币,6台冲床专造银币,2台冲床专造金币。”

    宋应星问道:“一日产量几何?”

    “铜币4千斤、银币500斤、金币100斤。”

    郑袭道:“原料供应呢?”

    “暂时尚能供应!”

    郑袭想一边投放钱币,一边回收金银。应该可以做到,供需平衡。用五年的时间,使白银退出流通市场。

    一群人一边说话,一边向碾压车间走去。宋应星看见高高的渡槽,从远方一直延伸到碾压车间。宋应星道:“这个木制的渡漕设计得很好,用上二十年一点问题也没有。”

    郑袭看这个渡漕是基隆的加强版,那边用的是原木做水槽。这边是用松木板,拼接成的水槽。并且支撑架的木头,底部全部垫上了石头,避免木头腐朽。

    宋应星道:“这个水车的设计,比当年我在天工开物中画的图更精细,且全部由精铁制造。主公手下人才辈出,能工巧匠不少。”

    郑袭道:“宋老,我家有不少欧州、波斯人关于制造器物的书籍,可以作为参考。我已经让人翻译好,给您送去作为参考。”

    “好!借鉴番人的经验为我所用。”

    郑袭又道:“从始皇帝统一度量衡1800年来,这些计量工具从未再进行精制。希望宋老借鉴番人的经验,制作一批统一的度量衡工具。然后用这批精制的度量衡工具为母本,大批制作度量衡工具。”

    “主公的意思,刻度需更精细。”

    郑袭道:“比方说重量,斤下面有单位两、两下面有单位钱、而钱下面的单位没有,斤上面的单位也没有。这都需要重新设定,最好以十为单位递进,便于换算。等回去我写一套各种衡器的称呼,由宋老进行监督制作。”

    宋应星点了点头,“明朝因为没有严格的度量衡标准,做出来的鸟铳士兵们根本不敢用。主公有先见之明,现今设定好标准,推广起来也比较容易。”

    来到冲压车间,宋应星的目光牢牢锁定在一台冲压车床上。不算太大的水车,带动着飞轮转一圈,薄薄的铜片就制作成了一枚枚铜币。宋应星随手拿起几枚,放在手中仔细观看。铜币非常精美,边上还带着些许毛刺。

    宋应星道:“主公制作这些模板,应该非常不容易吧!”

    “是的,模板的制作需要玉雕高手才能制作。”

    从铸币厂出来,宋应星道:“从冲压车床上属下联想到,如果有了水动力,可以建大型的碾米厂。比人工碾米,效率高100倍不止。可以建大型的榨油坊,大型的造纸厂。其实宋代就已经有这些技术了,只是这些年来技术几乎没有进步。”

    郑袭道:“宋老这话正确,如今很多技艺已经失传,甚至赶不上宋朝。我觉得主要的原因,跟我们的度量衡有直接的关系。制作某件器物,古人传下来的文字只有寥寥数语。没有准确的重量,尺寸,除了当事人,后来者很难真正弄得明白。所以很多优秀的技术,在历史的长河中,慢慢消失不见。不像欧洲,他们的记录中有详细的标准,后人也便于模仿超越。”

    “主公此话说的老朽无地自容,天工开物亦如主公所言,许多地方数据模糊。想一想旁人要制作某样器物,只能靠猜。”

    郑袭:道“明白自身的劣势,博采众长,我们一定能超越前人走出一条不同的路来。宋老等琉球的匠人过来,义勇军在杭州附近新建一座大型的炮厂。还有火药的研发,也需要你主持。”

    “好!属下一定尽力而为。”

    回家路上,郑袭远远看见一支沙船船队停靠在钱塘江码头。应该是郑清回来了,靠上去打听果然是郑清的船队。一名留守的义勇军士兵道:“五公子!郑清大人已经下船,应该去了公子府中。”

    “好!我知道了。”郑袭勉励了勇军士兵几句,一行人上了岸。跟宋应星等分开后,郑袭往家里走去。

    郑府,郑清正陪着曾氏说话。曾氏道:“老大人身体可好?”

    郑清道:“夫人,请放心!曾老先生一日三餐,非常有规律!神清气爽、身体健康。”

    “说谁?神清气爽、身体健康。”

    曾氏道:“袭儿回来了,说你外祖父身体好。”

    郑清站起身,敬了一个军礼。“属下见过五公子!”

    郑袭回过军礼道:“走,去书房。”

    书房内,馨宁奉上茶帮两人关上门。郑袭喝了一口茶,道:“吕宋情况如何?”

    郑清道:“回禀五公子,丁勇已经攻占了伊洛伊洛、宿务和三宝颜。三地的人口都不多,比我们想像中的城池小。义勇军水师,已经回到马尼拉。丁团长请求雨季过后,进攻雅加达。”

    郑袭点了点头,“同意他的请求!你派人去江宁(南京),将龙江造船厂的工匠家眷全部迁往马尼拉。江南如今很难找出造船的大木,除非四川云贵运来,成本太高。”

    “是!”

    郑袭问道:“云贵两省的李定国,孙可望有什么动静?”

    “李定国此人尚可争取,孙可望挟持永历帝以令诸侯,不堪大用。”

    郑袭道:“李定国此人尽量争取,孙可望到时直接灭了。今年没有时间管他们,等平定了湖南、江西,再收拾他们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