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莽夫
繁体版

第150章 天津卫!卖伞的人最希望下雨!

    从通州张家湾出发,下一站就是天津卫。

    用了大半天时间,汤昊一行人抵达了这座繁华城市。

    天津的繁荣,始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自唐中叶以后,天津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宋金时称“直沽寨”,元朝改称“海津镇”,皆是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心。

    不过“天津”这个名字,却是来自于天子赐名。

    靖难之役中,燕王朱棣率兵从天津的前身直沽出发,偷袭沧州,并经过几年的战争,最终攻陷南京,成功夺取皇位。

    为了纪念开始发兵的“龙兴之地”,朱棣把“直沽”这个曾的“天子渡河之地”,赐名为天津。

    “天”,自然是天子的意思;而“津”,则是指渡口的意思。

    天津得到天子赐名后,便于同年设置了军事部门,设有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统称三卫。

    后天津卫与威海卫,金山卫,镇海卫齐名,并称大明四大卫,在保卫国家、抗击倭寇的战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为后人所敬仰。

    此刻天色尚早,汤昊却下令所有官船全部靠岸下锚,在岸上扎营等命令继续前行。

    因为,天津卫同样隶属于海防三十六卫,而这也恰恰是汤昊此行出兵的目标。

    将士们忙着安营扎寨,汤昊带着汤木、常阔海等人,以及非要跟着的左一刀,骑马前往天津镇城,他想要看看天津百姓的真实生活过得如何。

    天子脚下,首善之地,怎么着都会做些明面功夫吧?

    “侯爷,咱这是去杀人?”

    汤木咽了口唾沫,小心翼翼地问了一句。

    听到这话,汤昊没好气地给了他一个白眼。

    “不是,本侯在你们心中,就是个暴虐好杀的屠夫刽子手不成?”

    然后,汤木、常阔海等跟随的三十二将,全都齐刷刷地点了点头。

    甚至就连满脸冷酷之色的左一刀,此刻也神情古怪地看着这位中山侯。

    那表情好像正在说,你是在逗我笑吗?

    汤昊见状很是火大,懒得跟这些混账东西过多解释。

    “不是啊侯爷!”

    “您想干啥,能不能提前说一声?”

    “要是杀人的话,那没有任何问题,兄弟们家伙事儿都带着呢!”

    “但要是逛街的话,那问题可就大了,兄弟们都没有带钱,侯爷您带银子了吗?”

    汤昊:“???”

    卧槽?

    你们都是些什么鬼啊?

    砍人二话不说,逛街还很为难?

    左一刀听到这话顿时惊为天人,下意识地离这群杀胚拉开了些距离。

    没办法,他活了大半辈子,就没见过如此杀性之重的屠夫刽子手,还他娘地整整一群!

    瞧见左一刀那眼神,汤昊忍不住苦笑着开了口。

    “本侯不杀人,也不逛街,就是想看看这天津卫情况如何!”

    “这天津卫位于京师和渤海之间,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以来此地不仅是京师的重要出海口,还承担着拱卫京师的重大使命,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军事要地。”

    提及正事,众将也收起了嬉笑之色,认真聆听着自家侯爷的教诲。

    “辽东之地,虽孤悬关外,但是此地对大明的重要性,你们应该都了解吧?”

    “其一是钳制北元,现在的蒙古蛮夷;其二则是控制女真各部的桥头堡;其三是控制朝鲜这个藩属国的桥头堡。”

    “但辽东是出了名的苦寒之地,朝廷为了控制辽东,就不得不通过海运的方式向辽东各军镇输送粮草物资,而天津卫就承担着这个重要职责,更是成为了大运河漕运以及海运漕粮的枢纽之地。”

    简单几句话,众人就明白了这地方的重要性。

    而他们也从汤昊的语气里面,听明白了一点。

    那就是这次出兵剿倭之旅,恐怕从这天津卫开始,就要杀人了啊!

    一路行过不少村庄集镇,众人看到的到处都是低矮的茅草房,低低的土墙,矮矮的房屋,没有什么后世电视剧里面的那种世外桃源。

    有的只是,大量百姓在里面劳作,不知辛劳不知疲倦,仿佛行尸走肉一般。

    见此情形,汤昊勒马止步,静静地观察着这些正在劳作的百姓。

    只见这些百姓面色大都枯黄,显然大多数的都有着营养不良的毛病,许多人身上的衣服更是破破烂烂,打满了补丁。

    见到这一幕,汤昊心中基本上就有了个底,这趟天津之行只怕不怎么平静了。

    “侯爷,看啥呢?”

    汤木略显好奇地追问道:“这些都是良善百姓,难道有什么问题吗?”

    良善百姓?

    好一句“良善百姓”!

    汤昊瞟了他一眼,意味深长地开了口。

    “汤姆,你觉得这天津怎么样?”

    “京师门户,繁华之地。”汤木很是实诚地开了口。

    天津卫这可是出了名的繁华富庶,漕运枢纽核心之地,商贾云集贸易发达,想不繁华都难。

    “那你看看这些百姓,尽皆面带菜色,连一件完好的衣服都没有,你不觉得奇怪吗?”

    听到这话,汤木顿时一怔,然后沉默了。

    “什么是民间疾苦?”

    汤昊看着眼前这些百姓,目光深邃地笑道。

    “讲个笑话,说这以前呐,有位帝王微服私访,当然他毕竟是皇帝,所以不能走太远,不过也就是京城郊外散散心罢了,路过一片田地,随即询问地里面的一位老农,他印象中的皇帝陛下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老农耕了一辈子田种了一辈子地,也不懂什么纲常礼法,所以如实回答称,在他看来,皇帝陛下的生活,无非就是吃饭的时候比他们多几个窝头,挑水用的金扁担,耕地用的金锄头罢了。”

    “这位帝王听后大笑不止,但等他回宫后,望着那些锦衣玉食,却是食不下咽,甚至最后泪流满面,你知道为什么吗?”

    汤木张了张口,想要说些什么,可最终还是选择了闭嘴。

    汤昊紧接着又看向了身后众人,包括左一刀在内。

    众人尽皆沉默,不明白这位中山侯到底想说什么。

    “那伱们呢?知道为什么吗?”

    “不知道对吧?你们当然不知道,因为你们不管出身再如何卑贱,那也至少是出身高门,最低都有着个世袭武官的职位。”

    “但是这些百姓,他们连“门”都没有,寒门寒门,说的不是这些百姓,而是没落的士族豪族,跟这些百姓没有关系。”

    “这些百姓从一生下来开始,就要熟悉劳作耕田种地,然后一辈子都过着这样的生活,在一个个村镇里面辛勤劳作,不知今夕是何年,更不知外界是什么天地!”

    “那位帝王之所以会伤心,是因为他看到了,百姓不认识他,他也从未了解过这真正的民间疾苦,天子是天下臣民的君父,而臣民则是天子的子民,结果到了最后,父不知子,子不知父,这难道不可悲吗?”

    顿了顿,汤昊突然话锋一转,看向了左一刀。

    “一刀,别愣着,把这些话写下来,传回去给陛下看!”

    左一刀:“???”

    嗯?

    嗯???

    你认真的吗?

    汤昊却是不再管他,继续自顾自地开口。

    左一刀犹豫了一瞬,还是取出纸笔开始认真记录。

    没办法,皇帝陛下的命令在前,狗贼中山侯想干嘛就干嘛。

    “方才你们也说了,这天津是京师门户,首善之地。”

    “但百姓却是面带菜色,衣不蔽体,你们觉得这正常吗?”

    “诚然,百姓生活艰苦,这是大明常态。”

    “当今天下,能够填饱肚子,还可以时不时沾点荤腥的,可能也就只有京师百姓了。”

    “但是,你们现在看到的这些百姓,他们不是填不填得饱肚子的问题,而是身体状况已经差劲到了极点,随时都有可能一头栽倒在这田地里面,变成一具尸体!”

    听到这话,众人这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确实,底层百姓吃不饱,这是常态,毕竟人家刘大夏就曾经说过,“天下军民穷困,民穷财尽”了。

    但是吃不饱归吃不饱,那后面还有一个饿不死,每天靠着稀粥充饥日子也能过得下去。

    但是眼前这些百姓呢?

    一个个地,看起来走路都快没力气了,还得辛勤劳作,还得耕田种地!

    这他娘地,究竟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汤昊看向汤木,后者先是一怔,随后这才反应了过来,急忙下马,走向了一位地里的老农,不断套话打探着消息。

    不得不承认,这汤姆还是有着几分聪明劲儿的。

    汤昊欣慰地笑了笑,随即下令就地休整,吃干粮的吃干粮,喝水的喝水。

    眼瞅着老农说话都有气无力的,汤昊瞟了一眼左一刀。

    这位傲娇的禁军统领冷哼了一声,不过还是下马走上前去,将自己的干粮和清水,笑着递给了老农。

    老农受宠若惊,颤颤巍巍地就想跪倒下去,好在被汤木给及时扶住了。

    唯恐老农不肯接受这番好意,汤木笑呵呵地接过干粮,然后与老农分食了起来。

    经过这么一层关系,约摸半个时辰后,汤木脸色阴沉地回来复命。

    “侯爷,问清楚了!”

    “说,问题出在哪儿?”

    “盐!”

    汤木言简意赅,吐出了一个字。

    汤昊闻言却是一愣,随即又觉得可以理解。

    盐是人体必需品,长期不吃盐,或者说吃不起盐,就会导致四肢无力,严重一点的还会引起全身水肿,身体出现一系列的毛病!

    可问题是,天津缺盐吗?

    天津海河口两侧,东临渤海湾,存在着一座巨型盐场长芦塘沽盐场,也就是我国三大盐场之一的长芦盐场。

    长芦盐区的开发历史悠久,远在大明立国初期,就在沧县长芦镇就设置了管理盐课的转运使,统辖河北全境的海盐生产。

    比如朱厚照刚刚即位的时候,因为内库没钱了,又得给他爹办葬礼,又要给他自己办登基大典,还要给夏皇后办立后大典,所以小皇帝伸手问文臣缙绅要钱,讨要一万二千盐引,就是这长芦盐引。

    因为长芦盐场距离京师最近,变现也方便,所以长芦盐引就成了大明官员行贿的通用物。

    你给银子又重又沉的,还容易落人口实,多不方便。

    但是你给盐引,轻飘飘的盐引往袖子里一收,这事情不就成了嘛!

    只是,不管怎么说,天津都不可能缺盐,也不会缺盐。

    就算没有这座近在咫尺的长芦盐场,天津可是大明漕运的枢纽之地,难道还愁没有盐吗?

    但是,偏偏天津老百姓们,连盐都吃不上,连盐都买不起!

    嘿,这可真是有意思!

    汤昊脸上挂着笑容,可是傻子都看得出来,他这笑容是多么冰寒刺骨。

    “那这位老人家,有没有说过,盐到哪儿去了?”

    “没有,他确实不知道。”汤木低声回答道:“据老人家说,以前还是吃的上盐的,而且那个时候盐也不贵,大家都买得起。”

    “但是自从前些年开始,这盐价就一路飙升,而且官府也丝毫不予理会,哪怕有人去报官也没用,反倒是那些倒卖廉价私盐的私盐贩子,官府抓捕起来倒是积极,抓到一个杀一个,所以后来连卖私盐的都没有了。”

    “这官盐太贵买不起,卖私盐的又被官府给杀光了,老百姓是真买不起盐,被逼得没办法只能不吃”

    官盐太贵买不起?

    私盐贩子被杀光?

    漂亮,真是漂亮!

    官商勾结,贪腐受贿,玩的这么花吗?

    汤昊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个关键信息,那就是老农说的从前些年开始。

    老农做了一辈子的老农,可能连这个村镇都没有出去过,所以他不知道那是什么时间也很正常,甚至你要是现在去问他,他可能都不知道大明皇帝是谁,这是封建王朝绝大多数百姓的真实写照。

    但是,他不知道,汤昊知道。

    大明对于盐价的管控,一直都很重视,直到大明弘治五年,叶淇变法!

    时任户部尚书的叶淇提出改纳粮边仓为纳银运司,即盐商不再运米、麦至边卫换取淮盐引额,而是直接纳银于两淮各盐运司,换取盐引,赴场守支,所得银两一并解交太仓,以银分解边卫,边卫以银购粮。

    朝廷开中,本是为了输粮到边,因此让渡出部分食盐利润。

    叶淇变法后更是脸都不要了,朝廷等同于是直接将食盐交给这些盐商去经营销售,而朝廷只管从盐商手里面收钱收取真金白银,至于九边军民的死活,天下百姓的死活,他们并不在意。

    而现在,报应就开始了。

    如果把下雨的权利交给了卖伞的人,那么雨还能停得下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