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之公子无双
繁体版

三十六章 舌功了得

    “秦国使臣李斯觐见!”

    内侍尖细独特的嗓音飘散开来,大殿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春秋战国,早朝没有后世那么多的规矩,甚至文武百官还专门设有坐席,方便跪坐。

    君臣关系更接近于雇佣关系,君择臣,臣亦择君,君不正臣投他国这样的事情也屡有发生。

    平日里朝会虽不喧嚣,但也没有这般屏气静声的场景。

    “笃”

    “笃”

    “笃”

    ...

    李斯手拄节杖,一下,一下,落在中间的阶陛上。

    仿佛落在韩国君臣的心间。

    “我由渡桥经东门入新郑,那里热闹不凡,似已无人记得,前任秦国使臣,正是在那里遇刺。”

    李斯于殿中站立,不等寒暄两句,出口就先声夺人。

    “韩国一向以礼事秦,这等意外绝非寡人所愿。”

    不等臣下出言发声,韩王安忙不迭亲自解释起来。

    李斯是布衣使者,韩王贵为王爵,关系并不对等,这等急切的姿态,让李斯心中暗暗得意。

    我虽尚未跻身公侯,但我的身后站着强大的秦国,你我的地位似乎就此颠倒过来了呢!

    “凡诸侯之邦交,岁相问也,殷相聘也,世相朝也,大秦遵循周礼,遣使相聘,韩国未能尽保护之责,这就是韩国的待秦之礼!”

    李斯的质问由缓而急,声调也不断上扬,最后一句就像是厉声呵斥出来的。

    虽然明知道李斯是借势压人,得理不饶人,但自韩王以下,莫不讷不能言,被震住了。

    韩王急得鼻尖冒汗,屁股不安得在座上挪动了几下,将求助的眼神投向了大殿中的一干臣子。

    乞求,无助,脆弱,多么浑浊而又茫然的眼神啊!

    哼!

    这就是韩国的大王。

    李斯眼中凶光毕现,有这等庸人在位,韩非,今天我让你有口难言!

    “这...”

    张开地都避开了韩王的求助视线,低着头研究起鞋尖与地砖缝的角度问题,姬无夜到底还是年轻,跟韩王的眼神不经意间就对上了。

    只好硬着头皮开口解围,“百越余孽善使妖术,我们必定倾力缉拿凶犯。”

    “哼,天泽在新郑掀起风浪,先绑太子,再抓公主,公主虽然得救,太子仍然遇难,姬大将军的倾力解决听起来倒像是拿天泽没有办法的借口!”

    姬无夜倒挫钢牙,气得额头青筋直跳,只是不敢翻脸发飙。

    “如果韩国无力单独剿灭天泽,大秦铁骑愿助一臂之力。”

    韩王惊得直起身子,姬无夜、张开地都是微微一震,白亦非冷漠的神情终于多了一丝变化,杀气外露,殿中的温度似乎都下降了几分。

    至于韩非为什么能观察得这么仔细,那是因为全场只有他,是最没负担的一个了。

    李斯身负使命而来,韩国上下要小心应对,韩经要做的是在合适的时机缓解局面,定下缉凶时间,等待政哥踏入漩涡的中心,新郑。

    古人信诺而轻生死,有的虽然达不到君子的道德水准,但也恪守着底线。

    可韩经不一样啊,他没有底线啊!

    什么昔日承诺,什么吕相恩泽,那玩意儿能吃吗?

    李斯无视了场上韩国君臣的反应,摆出一副目无余子的睥睨姿态,“大秦铁骑聚兵边境,蓄势待发。”

    “韩国的事,自有韩国自己解决,秦军不邀而至,兵戎相交,帮忙是假,恐怕反客为主才是真。”

    李斯一层层通过攻心术汇聚的气势压得殿上韩国君臣喘不过气来,白亦非素来自矜桀骜,站了出来。

    “现今楚人虎视耽耽,如果秦楚交战,无异于鹬蚌相争。”

    “秦使遇刺于韩,秦国若无动于衷,天下以为秦国可欺!”

    李斯将秦国公民在外请放心,强大的秦国是你坚强的后盾这句话表达得淋漓尽致。

    抓住韩国理亏的一面不放,再次将韩国君臣逼到墙角。

    紧接着话锋一转,“但是,如果王上愿意纡尊亲送使臣遗体归葬咸阳,以表诚意,秦国可能既往不咎。”

    居心叵测,论到礼仪规矩,张开地停下了假装研究地面的动作,“古语云,诸侯相送,固不出境,王上亲送,于礼不合。”

    “韩与秦并列诸侯,同为一国之主,岂能屈尊护送,为天下耻笑。”

    韩宇接着老相国的话头,顺着话风,展示了一下自己的存在感。

    “虽并列诸侯,却有分别。”

    李斯对韩国君臣的应对早有预测,丝毫没有受制的样子,“维鹊有巢,维鸠居之,韩固为国主,实乃合赵、魏三家分晋而得之。”

    “我大秦受命周天子封赐世袭,贵为正统。”

    李斯在提醒殿上之人,秦王是由周室封伯进位王爵,韩国是晋国大夫篡而得之。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舌辩之士有人能左右天下棋局的发展,李斯的口舌之利,功底丝毫不下于纵横之苏秦张仪。

    专业人士需要专业之人来对付,韩非在殿中观察了这个昔日的同门雄辩滔滔好久,终于抓到破绽,站了出来。

    “晋之衰亡,韩魏赵三国立,非人意,乃为天道。”

    “李大人虽宣传秦国受周天子这正统,但大周的王脉可是贵国的吕相亲手终结得呢!”

    “看来在秦国眼中,对这份正统,可谓弃如敝履,现在又拿出来谈论,难道正统是可以说丢就丢,说捡就捡起来的?”

    李斯看着韩非站出来,一开口就扭转了局势,风姿仪态一如当初荀夫子门下师兄弟互相印证学问之时。

    诟莫大于卑贱,悲莫甚于穷困!

    我李斯出身微末,远不及师兄你,可这次,我要赢!

    想到这里,李斯转向韩王,“如果大王不愿屈尊入秦,那么还有一种方法。”

    李斯转换了话题,不再在正统一说上纠缠,韩非知道他又有新的杀招,只能谨慎对待,见招拆招。

    “什么方法?”

    “昔齐存燕社稷,燕庄公亲自置酒礼送出境,不觉送入了齐国国境,齐桓公为免失礼,于是将燕庄公走过的地方割让给燕国,传为美谈。”

    “韩国何不效仿五霸之典,以秦国使臣遇害地点为界,割让与秦,此等诚信必能赢得天下美誉,平息兵灾。”

    图穷匕现,李斯亮出了最后的獠牙。

    师兄,你确实善辩,可我绕开你,对准韩王,你又能有什么作为!

    接着,扫了一眼韩经,该你上场了。

    据理力争,为韩国赢得喘息之机,拿到韩国朝堂更大的权势,将来才有策应的资本。

    这一眼,李斯整个人都斯巴达了...

    他是睡过去了?!

    不等李斯想办法弄醒站着闭眼假寐的韩经,韩非对上了李斯的双眼。

    “敢问秦使从咸阳出发到新郑,走了几日?”

    “十日。”

    “那好,就以十日为限,十天之内解决不了这个案子,就依大人所言。”

    李斯有点迷惑,都忘了接话,“难道昨夜我是去韩非府上递呈的吕相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