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未来,朱元璋封我为大明国师
繁体版

第五十八章 格格不入的燕王朱棣!(求追读~~~)

    在其他皇子还没有察觉的时候,晋王朱棡已经意识到父皇口中的这个大贤之人,非同凡响。

    毕竟能够让韩国公李善长和诚意伯刘伯温都佩服的人,除了消失的少年国师和少年军神之外,还没有听过还有谁。

    现在父皇却忽然说大明重新出现了这样的一个大佬,关键是在朱元璋说这些的时候,李善长和刘伯温两人的神色竟然没有改变。

    要知道文人相轻,尤其是刘伯温这种最孤傲的人,更是如此。

    本身自从少年国师消失之后,文武百官也是默认诚意伯刘伯温,乃是如今大明最聪慧之人。

    刘伯温虽然嘴上说着不追求这些所谓的虚名,但是熟悉他的人,都非常清楚,这位诚意伯还是非常在意这些虚名。

    不管是当初的杨宪还是现在的胡惟庸,等新起之秀,稍微依靠着才华在朝堂上闯出了一点名气之后,这位诚意伯,都是默默的在背后说道了几句。

    当然因为杨宪是他刘伯温的门生,所以他对于杨宪到没有多大意见。

    如果不是后来杨宪自己作死,居功自傲,引来杀身之祸的话,说不定在刘伯温的调校之下,真的能够成为大明新的肱股之臣。

    可惜的是,年轻人被朱元璋重用之后,就飘了,结果让李善长和胡惟庸抓到了把柄,最后落得个身死易处的下场。

    杨宪的死,在刘伯温心中也成了一件难以言喻的伤痛。

    除了杨宪,就是现在风头正盛的胡惟庸,李善长的得意门生。

    现在很多人都在传言,胡惟庸是目前大明朝堂之上,最后可能接替李善长成为百官之首的传奇。

    虽然胡惟庸没有说什么,而且一直要求所有人低调一些,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对于这个丞相之位势在必得。

    不是说胡惟庸真的就是外强中干的类型,相反他很有真才实学,否则的话,也不能跟杨宪斗争了那么久。

    只不过胡惟庸作为李善长的得意门生,有意气风发,在大明建国初期的很多国策上面,给出了很多让朱元璋非常满意的建议,让刘伯温多少有些不太舒服。

    虽然说刘伯温一直嘴上说着要辞官回家,但是一次都没有成功过。

    后世史料记载当中,说刘伯温之所以一直没有辞官成功,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是洪武帝朱元璋的苦苦挽留,说是大明离了刘伯温,可能会发生动乱。

    第二个关键人物就是一代贤后马皇后,因为马皇后也在暗中劝解刘伯温,留下来多为大明老百姓做点事实。

    就算刘伯温不愿意为朱元璋效力,但是看在大明百姓的面子上,委曲求全一下。

    只不过这只是史料当中的记载,在许洛看来,则是这个刘伯温实际内心还是有想要功成名就的一番野心。

    说白了,如果他真的一心想要辞官回家,破罐子破摔,至少有一百种方法,可以成功让朱元璋放手。

    之所以每次都能够成功的被洪武帝劝解留下来在朝堂做官,真正的原因,实际上还是因为刘伯温自己想要继续当官。

    人心啊,很多时候,真的很难看透的。

    当然说多了,这些都是闲话。

    言归正传,一句话,说白了,刘伯温虽然有才学,但是也并没有像史料记载的那么大公无私,那么大爱无疆。

    至少在大明建国之后,治国之道方面,刘伯温的贡献真的没有想象当中的那么多,甚至还不如那个后来被诛九族的胡惟庸。

    心思聪慧的晋王朱棡,已经从诚意伯的神色之中,判断出来,朱元璋说的这个让他们准备拜师的大才,真的比刘伯温还要厉害!

    当然朱棡也从朱元璋的决定当中,读出来了另外含义出来。

    那就是现在表面上看,只是各个皇子各凭本事,去想办法拜师成功。

    但是实际上,这很有可能就是朱元璋专门给众多皇子设置的一道考验。

    虽然说太子朱标的储君之位不可撼动,但是世事无常,谁有能够真正说得准呢?

    毕竟圣明如唐太宗,还有玄武门之变的黑历史呢?

    只要太子朱标没有真正坐上皇位的那一天,那么一切都还有可能。

    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这就是现在晋王朱棡内心最真实的心理状态。

    晋王觉得很有必要,等下立马回府邸跟自己的谋士好好从长商议一下,该如何在最短的时间,拜师成功,拔得头筹!

    无论如何,这次能够在拜师这件事情上,拔得头筹的皇子,就算是洪武帝没有特别的额风尚,也一定会被朱元璋刮目相看!

    心思深沉的朱棡已经大概的猜出来朱元璋之所以有这样的安排,背后的真正用意,所以神色才会更加的严肃认真。

    燕王朱棣则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神色。

    对于这位四皇子而言,现在真正能够让他动心的就是上前线打仗。

    在当初朱元璋和众人无限吹捧少年国师和少年军神的时候,这位四皇子则是一直看不上少年国师,而是对于少年军神非常神往。

    毕竟少年军神,可是被誉为大明冠军侯的传奇。

    只是很可惜的是,四皇子生不逢时,没有跟着少年军神一起打仗的机会。

    这一直成为了四皇子不为人知的遗憾,但是他也在暗中找机会,看看是否能够跟随少年军神的学生魏国公徐达将军,一起北伐!

    只不过不管是朱元璋,还是马皇后,在得知他有了上前线打仗的念头之后,就疯狂批评和教育他许久。

    身为皇子,有这种上阵杀敌,保家卫国的想法很不错,但是犯不着现在以身犯险。

    皇子身份,何等尊贵?

    岂能随意的上阵杀敌,战场可不长眼睛,不会管你是平民还是皇子,刀枪无眼,人说没了就真的没了!

    虽然说朱棣能够理解自己老爹和老妈的良苦用心,但是他现在的真实心态,就是能够理解,但是却不能接受。

    正因为如此,这位燕王殿下,现在每天在京师非常苦恼!

    原本他就对于学习圣贤之道没有太大兴趣,现在朱元璋又强行安排他们去偷偷拜师,更是让他头大!

    实在是头疼,头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