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奇女子
繁体版

G1风雪洗礼

    在经历了漫长且残酷的暴风雪洗礼之后,阳光重新穿透厚重的乌云,照亮了曾经被冰雪覆盖的大地。

    当部下向草根将军报告这场灾难性的后果时,他的心仿佛被一把无形的冰刀切割,痛苦之情溢于言表。

    在这场自然界的狂怒中,原本跟随草根将军征战四方的草莽军团遭受重创,数百名战士化为了永恒的冰雕,他们的英勇形象在寒风中矗立,成为了一座座沉默无言的丰碑。

    草根将军和潇洒哥共同分析了当前的战局。

    草根将军揭示道:

    “潼关统帅挖掘的壕沟深阔无比,明显是为了封锁我们的退路,这是显而易见的防御措施。

    但令人费解的是,他在壕沟之外又修筑了一堵高耸入云、无法攀登的围墙。

    如果只是为了防守,那么这条壕沟已经足够,为何还要增设一道如此难以逾越的障碍?经过深思熟虑,我认为只有一个解释:

    这堵墙的背后,敌人并没有布置重兵,甚至可能只安排了少量兵力驻守。他们故意营造出坚固防线的假象,实则是调虎离山之计,将主力部队转移去了其他战略要地。”

    面对质疑的声音,草根将军坚毅地回应:

    “倘若我的判断失误,那我们也必将以军人的荣誉去迎接最终的命运——即使是最悲壮的牺牲,也胜过毫无尊严地被敌人暗算。至少我们可以确保不会因为背后的疏忽而遭到致命打击,我们要堂堂正正地面对一切挑战。”

    在月色朦胧的深夜时分,草根将军果断采取行动,挑选了几位智勇双全的将领,悄然带领一支精锐小队展开了对潼关围墙守军的突袭行动。

    他们在夜幕的掩护下,悄无声息地接近了那道看似坚不可摧的围墙。

    经过一番激烈的交锋,草根将军一行成功突破了守卫,深入到了围墙的另一侧。眼前的景象印证了草根将军之前的推测:

    正如他料想的那样,这一边的防守力量极为薄弱,只有几千名士卒在维持着表面上的戒备,远不及预期中的重兵布防。

    就在草根将军刚一突破围墙,敏锐地察觉到敌方援军正迅速集结并朝他们所在位置蜂拥而来之际,他毫不犹豫地做出了决定。

    他挥舞着手中的长剑,高声喝令,身先士卒,率领已登陆围墙的精锐部队再次向潮水般涌来的潼关士兵发起了猛烈的冲击。

    犹如猛虎下山,草根将军的队伍如同一把锐利的尖刀直插敌阵心脏,与潼关士兵展开了白刃战,刀光剑影交错,喊杀声震天动地。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每一位战士都拼尽全力。

    而在他们的身后,草莽军团的大部队也不甘示弱,借助简易的攀爬器具以及彼此的协助,快速而有序地攀上围墙。

    随着人数的增加,更多的战士加入了这场激战,双方在狭窄的城墙上展开了一场混战,血与火交织成一幅悲壮的画面。

    正当草根将军带领众勇士成功解决掉围墙上顽固的守卫之后,他的目光锁定在了不远处灯火通明的潼关军营。

    此刻的军营宛如被黑夜笼罩下的羊群,对草根将军这匹复仇之狼而言,无疑是一场注定要发生的大屠杀。

    草根将军怒吼一声,如雷霆般震慑人心,身后的战士们紧随其后,犹如破浪狂潮,直扑向毫无防备的潼关军营。

    他们手中的兵刃寒光闪烁,在月色下化作一道道死亡的弧线,疯狂的砍杀让潼关士兵措手不及,哀嚎连连,乱作一团。

    而在城墙之下,草莽军团的其他成员同样展现出了坚韧不屈的精神。他们利用巨大的力量和巧劲,硬生生用斧头劈开了一道可供逃脱的缺口。

    在共同的努力下,这座曾经束缚住他们的雪山之地,如今成为了过去。众人满腔热血沸腾,争先恐后地通过缺口,向着自由的方向狂奔而去。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这些奋力逃生的奴隶队伍之中,竟然隐藏着一位曾因命运多舛而心灰意冷的花枝。

    这位饱受磨难的少女,如今也鼓足勇气,选择跟随草莽军团的步伐,一同冲出重围,去追寻新的生活与未来的希望。

    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潼关统帅便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侍卫惶恐不安地禀报了噩耗——昨夜围墙已被草根将军率众强行突破,目前局势已然失控。

    更让他震惊的是,自己一向信赖的花枝竟在混乱中倒戈一击,不仅杀死了守卫,还趁乱混入逃亡的奴隶队伍中消失无踪。

    面对如此严峻的状况,潼关统帅顾不得疲惫,即刻披挂上阵,召集精锐兵马,誓要夺回失地,追捕叛逃之人。

    然而,当他在现场审视战场时,心中不由得浮现出一个巨大的疑问:草莽军团是如何越过那道深达10米、宽亦有10米的防御壕沟?

    这条壕沟乃是潼关城池的重要屏障,寻常军队难以逾越,即便是精良器械也难以短时间内架设桥梁。然而,草根将军的草莽军团似乎施展了某种奇策,进行了快速穿越。

    随着潼关统帅及其部下的深入,眼前的景象令人毛骨悚然。只见那原本深阔的壕沟之中,草莽军团竟以上千具冻僵的尸体堆积成了一座血肉之桥。

    这些尸体经过精心布置,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仿佛一道由死亡砌成的通道,硬生生填满了原本阻挡一切来犯者的10米宽、10米深的巨大壕沟。

    自雪山惊险逃生之后,草莽军团虽然暂时摆脱了生死绝境,但仍然如芒刺在背,时刻警觉于身后的追踪者——潼关军团。

    潼关统帅展现出了高超的战术手腕,既没有全力追赶以消耗己方兵力,也没有放弃追击让他们彻底喘息。

    相反,他采取了一种步步紧逼的战略,频繁派遣小股精锐部队进行袭扰和挑衅。

    这些小规模的攻击如同一阵阵冷冽的山风,不断冲击着草莽军团的心理防线,迫使他们在疲于奔命的同时,还需时刻保持警惕,以防备突如其来的袭击。

    草莽军团的领袖深知,潼关统帅此举意在逐渐瓦解他们的士气,削弱其战斗力,最终再集结主力发起致命一击。

    为了应对这种局面,草莽将军不得不一边带领部众在崇山峻岭间穿插躲避,一边寻找有利地形设立伏击,试图通过反击挫败对手的小股部队,争取更多的时间来重整旗鼓,或者找到能够彻底摆脱追击的机会。

    草莽军团中包含了大量非战斗人员,这无疑加重了草根将军肩上的责任。

    面对身后紧咬不放的潼关追兵,草根将军内心矛盾重重,但他深知以人为本的治军之道,决不允许无辜平民遭受无谓牺牲。

    然而,这一抉择无疑是将自己置于了不利之地。随着行军速度大幅减缓,潼关军团的大部队得以有更充裕的时间调整战略部署,缩短与草莽军团的距离。

    这样一来,草莽军团不仅要在物质资源和军事实力上承受巨大压力,更要面临时间窗口的快速关闭。

    草根将军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地扫视着眼前的将士和平民,他知道,这场战役关乎的不仅仅是生存,更是对信念和勇气的考验。

    草根将军心思缜密,他意识到仅凭目前的信息无法有效预测敌人的行动路线和速度,于是做出了一个大胆且果断的决定——从身后追来的俘虏士兵中留下一名活口,希望能从他的口中撬出至关重要的情报。

    这名潼关士兵尽管顽固抵抗,但在草根将军严密的审讯与心理攻势之下,最终还是透露出了潼关统帅的大军将在两天后抵达他们所在的位置。

    两天后,当潼关统帅果然率领大军按照预期抵达时,眼前的场景让他皱起了眉头。

    通过对现场遗留的尸体腐烂程度分析,他准确估算出草莽军团离开此处并未过久。

    这位深思熟虑的统帅没有浪费任何时间,当下便雷厉风行地下达了全军昼夜兼程的命令,誓要尽快追上并一举歼灭草莽军团。

    副官眉头紧锁,眼神中流露出深深的忧虑。他知道,此刻的军队正处在极度疲惫之中,强行追击并试图与士气高昂、团结一致的草莽军团正面交锋,无异于以卵击石。

    他曾多次尝试劝谏潼关统帅,分析当前形势,强调部队急需休整补充,以便恢复战斗力,再图良策。

    但统帅似乎被近来花枝的背叛所激怒,理智被蒙蔽,一心只想尽快复仇,彻底剿灭草莽势力。

    “大人,此时强攻实乃不智之举。”

    副官再次恳切进言:

    “草莽虽弱,然其民心所向,且困兽犹斗,若我军疲惫不堪之下硬碰硬,恐会陷入难以预料的困境。而花枝之事,我们更应该冷静对待,先稳住阵脚,查明真相,再作长远规划。”

    然而,尽管副官苦口婆心,潼关统帅仍固执己见,他的愤怒如同烈火一般燃烧,驱使着他无视一切警告,执意迅速推进,意图尽快结束这场追逐游戏。

    在这种情况下,副官只能暗自忧心忡忡,一边尽力协助统帅稳定军心,一边寻找机会调整策略,以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就在副官内心焦灼之际,一名急匆匆的手下来报,声称有来自长安方面的特使抵达了军营。

    这位特使的到来并非寻常慰问,而是带着朝廷的旨意和长安城高层对战况的关切,特别是对于草莽军团屡次成功脱逃的严重不满。

    当特使踏入大帐,其面色阴沉,显然已经得知了连番挫败的消息。甫一见到潼关统帅,他便毫不掩饰自己的愤怒,厉声质问:

    “统帅,你可知朝廷为何特派本官前来?你们一次次放走草莽逆贼,不仅折损国威,更是置百姓安危于不顾!如此轻率冒进,究竟何为?”

    面对特使的责难,潼关统帅并未因对方的身份地位而有所退缩,但他深知此事关乎整个战局的进展以及个人的职责荣辱。

    他拱手回禀,竭力解释当前面临的艰难处境和对敌作战的种种考量,但也透露出自己近期情绪波动对其决策的影响。

    面对特使的质疑与侮辱,潼关统帅脸色铁青,压抑着胸中的怒火,一字一句地回应道:

    “我薛某人在此立誓,定会荡平叛乱,不破草莽,誓不罢休!

    至于花枝之事,那是我军的疏漏,但绝非无法弥补之过。阁下若不相信我的能力,尽管上报雍王,我自有办法让事实证明一切。”

    然而,特使却越发嚣张,拿出花枝叛逃之事作为攻击武器,冷嘲热讽,言语间极尽羞辱。这无疑是往潼关统帅心头捅了一刀,长期积压的屈辱与愤慨在这一刻彻底爆发。

    他的眼神瞬间凌厉如鹰,完全无视了对方身为朝廷特使的身份,一时热血上涌,不顾一切地朝着特使冲去,挥动拳头,欲以武力宣泄心中的不忿。

    四周的部将们见状大惊失色,纷纷上前阻拦,几个亲兵更是拼力拉住了统帅,担心事态进一步恶化,影响到整个战局与军队士气。

    在一阵混乱之后,统帅终究被手下强行拉开,但那股恨意与决心却在他眼中燃烧得更加炽烈,仿佛在告诉所有人,他定要以实际行动洗刷这份耻辱,彻底荡涤叛军,以证自身之能。

    潼关统帅的脸庞因愤怒而扭曲,他瞪视着跌倒在地、满脸是血的特使,语气低沉而狠辣:

    “你现在就给我滚回长安去,若是胆敢在雍王面前提及此事半个字,或者对我有任何诋毁,哪怕我身败名裂,家财散尽,也必会在暗夜之中找到你,亲手清理门户!”

    说完这话,统帅的双眸犹如两团燃烧的火焰,充满了无尽的决心与威慑。

    周围的下属们皆瞠目结舌,他们深知自家统帅素来以智勇双全、冷静沉稳著称,此番竟说出如此决绝的话语,显然已是在极度激愤之下失去了常态。

    一时间,众人面面相觑,心中满是对未来局势的担忧与不安,却又不敢有丝毫表露,只能默默地站在一旁,等待统帅情绪稍作平息。

    副官眼见形势紧迫,深感如果统帅继续这般意气用事,恐怕会招致长安朝廷的严惩,甚至可能牵连整个潼关军队的命运。

    为了大局着想,还是硬着头皮找到了统帅的小儿子,那个平时虽有些叛逆,却深得统帅宠爱的年轻人。

    副官语重心长地向小儿子陈述利害关系,恳求他能劝导其父回归理性,以免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

    然而,出乎副官意料的是,小儿子听闻此事后,非但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忧虑,反而冷哼一声,脸上流露出对副官一贯的不屑。他直言道:

    “父亲大人所做的决定自有他的道理,身为儿子,我自当信任并支持。至于你,副官大人,我一直觉得你对我父亲多有掣肘,今天的事情在我看来并无不当,因此恕我不能帮你。”

    副官铁青着脸,面对着那位轻狂傲慢的小儿子,他的眼神如同寒冰般冷冽。他知道小儿子私下里对家族收养的花枝出言不逊,甚至行为恶劣至极,此事一旦传到统帅耳中,后果不堪设想。

    “你可知道,”

    副官沉声警告:

    “你之前对待花枝的侮辱行为,若被你父亲得知,他绝不会坐视不管。你以为仅仅是剥夺你刚刚得来的指挥权那么简单吗?

    哼,到时候,只怕他会因为你的忤逆和无德之举,而怒火中烧,即便他是最疼爱你的父亲,也可能会做出让你悔之不及的决定——说不定真会把你这个不孝子生生地教训得连骨髓都要颤抖!”

    这句话宛如雷霆一击,瞬间让原本还满不在乎的小儿子脸色苍白,心中泛起无法掩饰的恐慌。

    他知道父亲虽然平日里慈祥宽厚,但涉及家族荣誉与道义之时,其严厉程度无人能及。……

    在那紧张而又充满疑云的时刻,小儿子闻讯后心绪如沸,疾步踏入父亲那庄严肃穆的军营之中。

    他的眼中闪烁着焦急与决断,深知事态严重,首先稳住了父亲的情绪,以温和而坚定的语气对这位铁骨铮铮的老将进行了慰藉:

    “父亲大人不要生气,有孩儿在这里,为您分忧解难。”

    接下来,他不动声色地施展了一手巧妙的“借刀杀人”之计,看似无意实则有意地将话题引向了那位副官。

    “您还记得前几日副官未经您的许可,擅自将那个花枝带入军营的事情吗?正是因为他的擅自行动,违反了军令,才导致今日这意想不到的疏漏,让花枝有机可乘,逃离了我们的视线。”

    小儿子的话语掷地有声,每一字每一句都在挑拨父亲对副官的责任。

    这一招果然奏效,不仅暂时缓解了父亲面临的压力,也让在场的所有军官将领们开始重新审视这次花枝逃脱事件背后真正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