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正德开始的锦衣卫
繁体版

第26章 美酒入口难入喉

    淸曼楼,虽是已经入夜,此地却照旧灯火辉煌。

    灯盏高高挂起,火焰如炬,蜿蜒如龙,灯具做出各般模样,如月如树,数不胜数,灯油更是取自鲸油,足堪彻夜长明,灯火通明,几近白日。

    街道两侧虽然无有白日里海量般的商贩,却照旧络绎不绝,穿着清凉,腰肢纤细的美娇娘及年少公子或是中年男子无不放声高歌。

    此刻这欢好场地,已经再无白身,往来之人不是公子,便是官宦。

    便是姜堰目睹此景也不由得瞠目结舌,此番盛景便是与后世相比也不遑多让。

    饶是在京城之中,因为宵禁森严,这般时候也没有这等风景。

    “姜千户,可叫我们好等,不过此时倒也恰是时候,来来来,且随我先入楼来。”常复站在门口,丝毫没有架子,亲切的引着姜堰进入楼内。

    这楼比起莺燕楼,便又是云泥之别。

    若说莺燕楼楼内也算是美人,比起淸曼楼的美人来说,却是失却几分清雅,沦为俗套,一者为风尘女子,另一者却是清倌人,自是大有不同。

    而楼内却有一大舞台,上面此时恰有女子在轻声慢歌,亦有女子舞姿翩迁,弹琴奏乐,各有千秋,但无一例外,模样都俱是不俗,让人瞧了便赏心悦目。

    姜堰却是不由得忆起后世耳熟能详的秦淮八艳,只是可惜,便是距离自己最为接近的马湘兰也还差着许多年岁,想来此时还未出生。

    当然,便是没有位列秦淮八艳,也绝不是说这些女史便不如人,有的也只是时运不佳,但无论如何,在此时,她们都是眼下最为炙手可热,色艺双绝的名妓,可谓是天下达官贵人无不趋之若鹜。

    便如此夜,虽然她们在台上奏乐的奏乐,清唱的清唱,跳舞的跳舞,但是若是有哪位官宦妄图毫不顾忌的强占她们的身子,她们也绝对不吝于用死亡来留下自己的清名。

    “姜千户自进来,便一直盯着台上的金铃瞧个不停,可是对金铃有爱慕之意,只要你有意,我便替你撮合几分,想来金铃对你这等青年才俊,也应该颇有兴趣才是。”常复呵呵笑道。

    姜堰这才回过神来,倒也不难猜出常复口中的金铃是谁。

    毕竟舞台上,那清秀女子脚踝处金铃叮当作响,一双白嫩的小脚脚步不停,如同一对小鼓槌,不断敲击。

    纤细的腰肢虽然未曾裸露,但是上下翻飞之时,也倒也能一窥颜色,白嫩的小脸上此刻也满是汗水,黏连着头发,端的是我见犹怜。

    姜堰也是笑道:“若是有这机会,自然是妙极,只怕是人家看不上我这粗汉,怕是只肯接待秀才才是。”

    姜堰这话倒也有几分醋意在内,毕竟,明明自己这张脸帅的如此惨绝人寰,偏偏那帮妓子都不要钱般贴在唐寅那老白菜身上。

    真真是恨人。

    “放心放心,都有办法。”常复也没有多说,推开房门,领着姜堰走了进去。

    里面已经坐下不少人,虽然都未曾身穿官服,但是那气质模样,便不难叫人知晓各个都是有官职在身。

    “我来为姜千户介绍一番,这位是户部员外郎张抚,这位户部左侍郎刘冠青,廖主事,王给事中,礼部张给事中,吏部齐主事。”

    常复呵呵笑着,一一介绍,倒是一副老好人的模样。

    而他点到名字的俱都朝着姜堰看来,微微点头,脸上带笑。

    姜堰却是只用心去记刘冠青的模样。

    只见刘冠青面白微须,胡须修剪的极为得体妥帖,眼神深邃,气色红润,皮肤看着也是极好,显然平时有用心保养。

    此刻刘冠青脸上笑容甚是真诚,看向姜堰的眼神里更是满是赞许,好似看到一位冉冉升起的新星,发自内心的赞赏一般。

    若是只是看表情,从他的脸上看不出丝毫的问题,只教人觉得他是个可信赖,温和的好人。

    眼看姜堰看着自己,刘冠青更是主动招呼道:“姜千户,我便厚着脸皮喊你一声小友,来来来,坐在我身侧,我可是久闻你大名。”

    姜堰倒也没有回绝,便顺势坐在刘冠青身旁。

    常复还是一副老好人的样子,坐到自己位子上,品着桌上的美酒。

    刚一落座,马屁声便不绝于耳,换做一般人,此刻定然飘飘欲仙,浑然不知道自己所在何处,但是姜堰却是一直保持着警醒。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自己虽说遥领海部司,也算得上有头有脸,但是究其本质还是不过一个千户,论起官职也就相当于四品,又是锦衣卫,照理说无论如何也不该受到这等款待。

    姜堰心中狐疑,耳中却是听得更加仔细。

    这群文官马屁拍的响亮,但话里话外却都在暗暗探寻姜堰这一行的目的。

    若是换个没心机的来,也就顺着马屁和酒水泄露出去不少,可姜堰却是不同,且不说别的,就说自后世磨练出来的酒量,这等酒水入肚,也不过是暖暖肠胃。

    至于马屁,更是左耳进右耳出。

    姜堰也是经历过酒桌文化熏陶的,应对起来毫不生疏,便是这么多人,照旧每个都能回上几句,绝不叫人觉得冷场,更是明里暗里捧了回去。

    至于自己这一行的目的,姜堰自是只说为帮助剿灭沿海倭寇之祸而来。

    要是姜堰真说出自己此行的目的,还有海部司成立所图何事,保证今日说完,第二日便走不出这金陵城。

    片板不许下海岂是空谈,无论是明枪暗箭只会一齐朝着姜堰招呼。

    毕竟,吞下海禁利益最大的江南门阀,后世素有江南八大家之称,虽说现在只是打些倭国主意,但是已经吞下利益的这些门阀可不会管你是不是只针对倭国。

    何况,姜堰也的确有开海之念。

    姜堰并不是什么伟人,亦或者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圣贤。

    但他却也不吝于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尽自己的努力,帮助这个即将打盹的雄狮一把。

    欧洲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迫在眉睫,自己能做些什么呢。

    姜堰喝下杯中酒,眼前好似幻视那饱经苦难的未来,一时只觉得口中竟如饮下苦酒一般,难以下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