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明
繁体版

第六十二章:走不完的路

    李维听到这个名字后不免有些激动。

    曹文昭,曹变蛟此二人名号此时可能不太响亮,但在他耳中算得上是如雷贯耳了。

    更何况他们所领的军队乃是大明帝国如今最为精锐的边军部队。

    现在不用去辽东也有可能看到关宁边军风采,这对李维来说很重要。

    练兵得有个参考。

    以西北边兵的精锐对辽东边兵的精锐,二者之间差距不小,更别说李维心头最大的假想敌必然是后金八旗,而辽东关宁军常年与八旗对抗。

    争斗的久了,二者战法必然会一定程度上趋同演化。

    以关宁军做参考,既能效仿,亦做假想敌。

    怀着这些个心思李维领兵与贺人龙一同奔往榆林。

    这一走就是二十天。

    是李维麾下这支新兵头一回连续行军这么长时间。

    而行军路上营里各种问题暴露,使得一众老卒的重要性就凸显了出来,刘义,张士坚等几名老边兵这一路上地位水涨船高。

    一些新武官比不得这些老卒,若是曾经没什么功绩的就只能给这些老卒让位。

    本着能者居上的原则李维一路上一番调整调动,最终只失踪了两人就成功带队抵达榆林城下。

    “麦子小米都种上哩。”

    大军入城要手续点人数,贺人龙作为守备自然随便进去,但李维这一营新兵尚未入册也不是在榆林本地征募的,所以要先在城外候着。

    正好瞧瞧城外农地原野里的春耕景象。

    李维看着远处在刚化冻的湿润土地上忙碌的农民,听得耳边李麻子满是羡慕的语气,脑里不免细想这崇祯四年西北的灾荒......

    西北连年灾荒今年也免不了的,但也不是没好事。

    朝廷要赈济饥民,崇祯帝遣御史吴甡带十万金赶来陕西延绥,并以时任西安推官史可法主持赈事。

    这俩名字也是颇为响亮。

    由他俩来办,这十万金指不定真能活不少人。

    说不定日后还能见上一面?

    正想着,老熟人高进库一脸喜气洋洋的样子来喊他,一见面便道出缘由:“快把你营里成丁点个数报上来,老的小的可不算啊!要发饷了!”

    李维闻言一愣,嘴角抽了抽还是露出笑颜:“好!”

    赈灾的钱和这军饷,应该不是同一批......吧。

    不管怎么说,见了饷银可是大好事。

    李维自去年六月入军籍挂在榆林镇北台至今快一年了,有安家银有赏银,官粮也吃上了,但按理说一季一发的饷银一次没见着。

    只是这次发饷他这一营新兵只可领一个月,只李维一人可领千总职位的一年饷银。

    他如今只是高兴,这延绥榆林卫下诸多兵丁可是乐坏了,他们可以领一年欠饷,这笔钱粮对灾荒年的边兵来说可以说是救了老命了。

    “咱们榆林卫的章程,钱六粮四,你小子记住回去了把粮都留下慢慢发,顶下面人的口粮,能多支一阵。”

    掌家的教诲得好好听着,李维点头接过盘子,面前是四百一十五两白银,好几大块五十两的金花官银加一些碎银,官银看着很新,银光耀耀。

    其中一百两是李维的饷银,四成没折成粮,直接按钱给了。

    领了钱再就是运粮。

    李维运着粮开始算数,瞧着那四块大银锭琢磨着要不要找回去让高进库给换成碎银子,这样好分发一下。

    正算着,这守备府校场内嘈杂之声让他觉得有些不对劲。

    发的饷不对劲。

    “奶奶的!老子们去年好几个月尽是饿过来的!每月如何支得一两二钱的月粮了!就不说这月粮!外出征战时的行粮也该是二两钱!这才......”

    “嘘!可闭嘴吧!有得发就不错了,你别害的大伙儿没银子拿......”

    李维看看手里四百多两银子,对他来说不重,真算起来也不够他营下三百左右战兵的足饷,高进库以他营里多是新卒为由发的少了些。

    当时觉得没问题,但瞧瞧别家的,这就有些问题了。

    发多了。

    大明各地募兵军饷不一样,但西北边镇的军饷也是第一档,兵士每月一两五钱到二两不等,其中包含了兵士每月吃饭支取的月粮。

    一月饷银减去吃饭的份发下来到手剩下的也就那几钱银子。

    人家都发少,李维这儿发的多,那肯定有事儿。

    赶紧找回去问问。

    高进库招他到近前耳语:“咱不知道,将爷给你定的饷......说是大老爷的意思。”

    说罢拉他到房里,掏了五两银子过来塞过来:“如今来了也免得之后寻你,之前说好的要制那腊肉嘛,洪大老爷老家乡里那种,快趁着老爷没调你今晚加紧制上!”

    李维把银子推回去:“掌家的给钱作甚?可不敢来这出!”

    “让你多制些!知道你小子鬼精鬼精的,但你这娃子有得学哩!知道洪老爷是南边来的,怎么没想到他身边随官侍从也多是南方来的?”

    这话说的着实有理,李维拿了这五两银子心头却是忐忑,也不知之前送上去的腊肉到底换来了什么。

    但高进库让熏的肉肯定得熏。

    找到城内屠户直接十分豪气的买上两头整猪熏腊肉,当晚李维拿猪下水犒军同时发下饷银。

    有钱拿有荤腥吃,营内自然欢腾,就连那十二个娃娃兵里稍大些的都拿了一钱银子,小些的拿五分银。

    臭得烘的杂碎骨头汤配着杂粮饼刨几碗,李维在营里驾棚子准备制腊肉。

    而他等待的命令来的也很快。

    翌日傍晚,高进库来传信顺道看肉熏的如何了。

    “是和咱们北人吃的不一样啊。”

    切一小块广式腊肉尝尝味儿,高进库嚼的啧啧称奇:“这腊肉是,之前大老爷府里有些南人兵将常抱怨也是,不想吃面想吃米,我之前还以为是麦米,结果是想吃那稻米。”

    说罢他看看这两头猪的量点头,边说边递了公文过来:“勉强够了,放心,我送出去的时候提你小子一嘴,在咱们榆林能制出这味道的也就你一个了。

    这是洪老爷的调令,三路总兵进剿那盘踞河曲的王贼,贼兵流窜于神木保德河曲三地,榆林卫内守备不得轻动。

    你正巧被杨大老爷点为千户,洪老爷便将你暂调往延绥东路总兵尤世禄麾下剿贼。”

    高进库说完一顿,摊开公文问李维:“听说你会算数?还识得几个字?我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