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朱高煦只想当个富贵王爷
繁体版

第18章 朱允炆经济改革,朱高煦密云遇刺

    建文帝这两年也并非毫无作为,只不过他上位后发布的大多数政令都具有两面性。比如削藩虽然成功削掉了五位藩王,并成功控制了另外一些藩王,但因为操之过急,逼死湘王,给了朱棣足够的起兵口食。

    建文帝最成功的地方,是经济方面的改革。明朝的经济政策容易走极端,比如在江南地区赋税这一方面,朱元璋时期收的过重,而明朝末年又收的过轻。以苏州为例,1393年苏州一地的赋税为281万石粮米,占全国的9.5%,而苏州的耕地仅占全国的1/88。这就导致了原本富庶的苏州人民在丰年才能勉强度日,到了荒年因为交不上税,只能抛弃土地,变成流民。而这就让苏州剩余人民的赋税更加沉重,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这归根结底,是因为朱元璋虽然在军事上很厉害,但是在经济上完全是一个门外汉。

    建文二年初,朱允炆对南直隶和浙江等地区的赋税不公平采取了改革,他下令这些地区之后每亩地只收一石赋税。

    另外一项改革,是针对佛、道二教寺观侵占的免税土地的。在朱元璋的庇护之下,僧道们在江南富庶地区攫取了大量的肥沃土地,而且还是免税、不服徭役的,甚至还利用种种特权压榨百姓。这不由得让人想到南亚某大国的“种姓制度”。朱允炆下令每一名僧道拥有的免税土地不得超过五亩,多余土地应该分给需要土地的人民。

    客观的说,这两条政令应该都是利大于弊的。

    但是实际效果,是让朱允炆在赢得了江南一些百姓的拥护的同时,得罪了佛教和道教的既得利益者。至于豪强和世家,则要根据实际情况划分立场了。自此,豪强世家分裂成亲燕王的一派和亲惠帝的一派。

    朱高熙这些日子往返于燕山、北平和战场前线之间,为燕军运送着武器装备,同时也继续拉拢各种专业人才,为自己就藩之后的种田大业做着准备。

    初夏的一天,朱高煦带着几十名亲卫和一队民夫,押送最新一批装备,从燕山返回北平。行至密云附近,忽然感觉附近太过于安静了,朱高煦连忙下令手下小心,但是为时已晚,最前面的马车和几名亲卫突然掉进了大坑之中,而一旁的密林中也箭如雨下,几十名亲卫瞬间倒下一小半。

    朱高煦连忙拔刀躲到一辆车子的后面,剩余的亲卫也有样学样,但是还是又有十多人倒在了找掩体的路上。

    随后,百多名黑衣人从密林中窜出,杀了过来。

    幸存的民夫们除了少数四散逃跑之外,大部分跪在地上,不敢起来,或者干脆装死。

    朱高煦和仅剩的二十多名亲卫奋勇厮杀,且战且退,幸好他们身披铁甲,不然恐怕会被当场击溃。

    在奋战了近一个时辰之后,朱高煦这边仅剩下自己和三名亲卫,而且人人挂彩,而对方依然剩下几十人。

    朱高煦四人逃到一个小山岗上,另一边是几十米高的悬崖,此时黑衣人已经围了上来。

    “难道我朱高煦苦苦布局了两三年,就要这样无疾而终了么?”朱高煦想着。

    朱高煦是不相信什么主角跳崖,必有奇遇。这跳下去,有个新外挂的可能性不大,倒是有本新书的可能性很大。

    但天无绝人之路,黑衣人阵中突然一阵大乱,只见一人手持黑铁长剑,犹如剪刀撕扯布帛一般,杀了过来,四人处境稍有缓解。

    朱高煦在又砍翻了一个黑衣人后,向那人看去,不是李天罡又是谁?

    李天罡在黑衣人阵中左冲右突,手中黑铁长剑翻飞,只是看似简单的一个横扫或者上挑,就带走一条人命。十几息后,黑衣人的阵型,崩溃了,开始四散逃去。

    “留几个活口!”朱高煦大喊道。

    手下冲上去,朝逃跑的黑衣人腿上砍去,留下了五个活口,剩下的黑衣人大部分已被杀死,只有十几个跑得快的,已经逃过了大路,逃进密林了。

    朱高煦走到李天罡面前,低头便拜:“学生多谢李师傅救命之恩。”

    “哈哈哈,高阳王不必多礼,我此番出手相救,只因你是一个良善之人。否则不必这些黑衣人出手,我早已经清理门户。”

    这几句话中,信息量很大。

    一则说明李天罡近期一直在暗中观察着自己,要是自己胡作非为,欺压百姓,恐怕已经身首异处了。好家伙,自己不经意间,又躲过了两次生死危机。

    二则说明,李天罡已经把自己当做正式的徒弟了。

    “师父在上,请受徒儿一拜。”朱高煦跪地便拜。

    如果是对于一个封建王朝的王子来说,向普通人跪拜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这种一跪就能占很大便宜的事情,不做才是傻瓜。

    “殿下请起,这不合体统。”李天罡也马上扶起了朱高煦。

    “那这样,以后我不再行跪拜之礼,师父也不能再叫我王爷殿下,师父是长辈,私下叫我名字便可。”

    “也好。”

    “如今我们仅剩这几个人了,还请师父大人护送我们回北平,否则徒儿恐有不测。”

    “也好。”

    五名俘虏中,有三名已经自杀,只剩下两名还活着。三名亲卫把他们绑好,押上马车,指挥剩余的民夫继续启程。

    由于运力不足,在密云城住了一晚,补充了些人力,在第三天才返回北平。

    朱高煦安排李天罡住进了王府别院,交待下人好好伺候,就和亲卫们审问俘虏去了。面对看过古装剧和刑侦剧的现代人,两名俘虏在肉体、精神和囚徒困境的三重压力之下,崩溃了。只不过,这两人的地位并不高,最有价值的消息是他们知道的一个联络点,而对于雇主的信息等等关键信息,一概不知。

    等到朱高煦派兵赶到,联络点早已人去楼空,没有找到任何有用的信息,黑衣人的线索,断了。

    朱高煦把所有情况整理之后,把人犯和罪证上交按察使司。

    朱高煦静下心来,发现这个世界和自己熟知的前世,已经不一样了。

    第一个不一样当然是自己。

    第二个不一样是北平保卫战的寒流,比历史记载的迟了。

    第三个不一样就是李天罡和这些黑衣人组织,在历史上毫无记载。

    究竟还有多少变化是自己不知道的呢?这些变化给自己的种田大计,蒙上了一层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