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朱高煦只想当个富贵王爷
繁体版

第37章 胡萝卜加大棒

    朱高煦之前就注意到了,全寨子基本都穿着破旧的、甚至是打着好几个补丁衣服,这在古代的农村,这种情况很正常。

    但是在罗家寨,这是不正常的。

    这里的职工每月工钱是3钱到1两银子,一家里超过一名职工的每人额外发放一钱银子,很多厂子还有奖金等其他福利。坦白说,这个待遇本身,并不算高。

    但是,因为所有的员工都分配了食宿,而且供销社里的生活必需品也都很便宜。所以除了一开始购买家具锅碗这些花费了几钱银子之外,每月的花费都很低。

    因此,除了极个别的“月光族”之外,最差的单职工也攒了几钱银子,而一些多职工的家庭,已经积攒了好几两银子了。这还不算某些家庭是带着一些积蓄过来的。

    但是,穿新衣服出门的人很少。仔细观察后发现,这些人,基本都集中在商会、供销社或者歌舞剧团等单位。

    甚至于,有不少人明明做好了新衣服,也不穿出来。

    这并不是说明这些单位的人收入更高,或者有什么灰色收入。

    而是因为……其他大部分单位的职工的工作环境,对新衣,太不友好了。

    现在罗家寨男工主要集中在建筑队、砖瓦厂/陶瓷厂、石灰窑、木匠铁匠作坊等单位,或者是各单位的搬运工。而女工绝大多数都在棉麻纺织厂和各单位食堂。

    这里的每一个单位,你穿新衣进去,过不了几天,就会弄脏弄破了,又变成了旧衣。

    现在,一下来了这么多人手,朱高煦的下一步计划,终于可以开始实施了。

    首先,就是先成立一个成衣厂。

    因为建筑队有一千多工人,所以建筑工作一直没有停,纺织厂的周围开始,一直到云贵商会的这条路上,现在已经有了一些空置建筑。

    朱高煦就把纺织厂附近的一批房子批给了成装厂。

    人选方面,狄淑涵近几个月把纺织厂管理的非常好,而且她参与了纺织厂从无到有的整个过程,也培养了一批中层干部,已经非常熟悉招工和管理这一套了。

    纺织厂已经上了正轨,因此,朱高煦直接让她兼任成装厂厂长,主抓成装厂,并给她在人员调配上以极大的自由。纺织厂则可以交给留下的中层干部代管。

    对于此,纺织厂的中低层干部自然是很高兴,因为这代表着,她们都多了很多升职加薪的机会。

    狄淑涵带队的工作效率是真的高,仅仅用了几天时间,成衣厂的各个车间,就陆续开工了。

    朱高煦把成衣厂按照任务的不同,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生产各种制式服装,另一部分则根据市场需求生产相应的产品。

    朱高煦给成衣厂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生产秋冬季工作服。

    这工作服采用双层面料,外层采用黄麻布,内层采用棉布。

    黄麻布有优秀的透气性和耐磨性,不易破损,还有抑菌、不易发霉和虫蛀、易打理等诸多优点。缺点嘛,就是手感粗糙,所以并不适合用来制作贴身衣物。

    棉布则有柔软舒适、防静电、易清洗等优点,适合制作贴身衣物。缺点是不耐磨。

    这两种布料搭配在一起,可以起到很好的互补作用,而且也非常适合春秋季节穿着。如果天气再凉一些,你可以在里面再加衣服嘛。所以这个工作服,一年可以穿三季以上。

    至于夏天,很多温度较高的车间,如砖瓦/陶瓷厂、石灰窑、玻璃车间这些,都是全男工的厂子,大家光膀子就是了。

    因此,等到这批工作服发放完毕,大家在上工时,就只要准备夏天的衣物就可以了。

    而等到下工后,就可以换回新衣服了。

    因此,木匠作坊也接到了一个新订单,制作一批置物柜。同样来了大生意的,还有铁匠作坊的锁匠。

    这里的生活,比起之前的日子好太多了,再加上厂领导的一些鼓舞性发言,成衣厂热情高涨,终于在过年前,赶制出了第一批工作服。

    各个厂子都组织了工作服发放,和养护培训。然后各厂领导带头穿起了工作服,并要求大家秋冬季都穿着工作服上班。

    当然了,像纺织厂、成装厂等单位,因为工作环境特殊,发放的是双层棉布的工作服。

    不出意外的是,自从工作服发放以后,供销社的棉布销售量,立马上升了一大截,各家各户的大姑娘小媳妇都在给自己和家人赶制新衣,想让自家人在过年的时候,好好涨一涨脸。

    看着周围的同事邻居们,一个个穿上了新衣,那些光棍儿们,可就犯了愁。

    但是这个愁,并没有犯太久,因为很快,供销社就上市了一批新衣,基本上涵盖了绝大多数人的尺寸。

    于是,在这个春节之前,几乎每一个人,都有了新衣。

    与此同时,朱高煦还安五位从云南请来的老先生,开办了学堂,第一批学员都是已经认识一些字的男女,要求并不高,先学会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就可以。

    不要小看这三篇并不长的文章,在古代,如果你学会了这三篇文章,那么平常的阅读书写等等要求,基本都可以得到满足。

    为了提高学员们的积极性,朱高煦还专门拿出了500两白银当做奖励。

    第一个能全文背诵并默写这三篇文章的学员,将获得100两白银,第二名50两,第三名30两,第四名20两,第五名到第十名都是10两,正月十五之前完成的,每人一两,剩余的银两,则按照学员的成绩,分配给五位先生。

    而到了正月十五,所有通过的学员将获得初级教师的职位,每月一两银子,还没通过的,对不起,去那些靠力气吃饭的厂子吧。

    100两白银,对于这个年代的平民来说,已经是一笔巨款了,足够一个三口之家生活好几年的了。没有老婆的,拿着这笔银子也能够找一个非常满意的老婆。

    因此,学员都跟打了鸡血一样,拼命努力用功,学堂里的场面,堪比大学期末考试前一天的自习室。

    “胡萝卜加大棒,果然好使!”看着这个场面,朱高煦满意的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