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朱高煦只想当个富贵王爷
繁体版

第129章 造船与“水路商队”

    永乐十四年三月,距离朱高煦与沐晟合作开办造船厂,已经整整两年了。

    这两年间,造船厂一直在建造普通的渔船和小型货船,主要的目的就是养出一批造船的工匠和熟练工人。

    而且,造出来的渔船和小型货船也没有浪费,朱高煦让沐晟以自己的名义,把渔船卖给或者租给附近的百姓,百姓可以用钱或者鱼等其他物资来还债。

    这样做不但能提高本地百姓的生活水平,并丰富云贵两地百姓的食谱,未来,也会有一大批水军的船夫或者士兵预备役。

    而商船,则是沐晟直接用来往安南地区销售本地或者朱高煦那里购买来的各种商品。

    安南虽然乱,但是这些年打仗的地方主要在升龙城或者更靠南的地区,靠近明朝的这边,基本上还算安定。

    明朝的云南临安府,属于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安南地区并入明朝后,作为云南和交趾的物资中转站之一,梨花驿附近地区的经济开始有所发展,但依然处于起步阶段。

    因为造船厂给出的工钱和福利都是这附近最高的,所以很多人都来到这里工作。

    朱高煦也陆续往这里派了一些工匠和管理人员,在造船工人中,挑选有前途的工人,培养成工匠学徒。

    两年间,造船厂的工匠已经超过六十名,工匠学徒超过四百人,另外还有一千多的各类杂工,主要包括伐木工、搬运工等等。

    人员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朱高煦开始让造船厂建造平底拖船。

    平底拖船的结构简单,在水流较浅的地方适应性较好,也更不容易翻船,相同木料造的平底拖船,载重量也略微大一些。缺点是相同数量的船夫,这种船会比尖头船速度慢很多。

    但是这种船也更适合各种改装,至于速度问题,未来朱高煦自有自己的解决办法。

    有了朱高煦提供的设计图和资金支持,工匠们开始大规模制造平底拖船,船的排水量也从十石、二十石慢慢提高到上百石。

    明朝的石其实是容积单位,而不是重量单位。因为明代一尺的长度略微大于后世,明代的一升也略微大于后世的一升,因此,一石大约为107升,十石大概就是一立方米,用于排水量的时候,大概就是一吨。

    这些大大小小的平板拖船的制造工艺逐渐成熟,为未来朱高煦建造水军,打下了基础。

    船夫、水军士兵预备役和造船厂都有了,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就可以开始一边“下饺子”,一边改造战船,一边训练水军了。

    朱高煦的领地内,自从永乐十四年开始,朱高煦就让将领们通知手下的军户家庭,如果一家有多个儿子的,其中一个可以在未来顶替父亲的士兵位置。

    而其他儿子们,只要游泳成绩达标,根据各方面的素质,将被招收进云贵商队的“水路商队”中,一切待遇从优,而且未来还有收入更高的职位可以担任。

    因为这些年,朱高煦手下的士兵数量一直被严格限制在一万七千人,所以通常都是父亲年纪大了,由一个儿子顶上。而军户的其他儿子们,除了在学堂表现特别突出的人之外,大多数都进了工厂。

    工厂的普通职工,待遇虽然也还行,但是在朱高煦的领地里,已经属于有正式工作的人中,待遇最低的一层了。而现在“水路商队”最基本的搬运工和杂工,收入也超过了在工厂干了数年的普通职工。

    虽然有一些脑子灵光的人,可能意识到这个“水路商队”,未来可能会变成水军,但是在钱财的诱惑面前,这也不算什么了。

    因此,仅是永乐十四年,就先后有数百人报名参加“水路商队”。

    这些人在鸭池河中完成游泳相关的训练之后,就参加了云南的商队,他们名义上是给云南的一个大商人打工的。

    这个大商人是沐晟的心腹,但是这些人的实际指挥官,是由朱高煦派遣的一个心腹团队。

    指挥团队的人员都是从亲卫、暗卫中挑选,分别负责员工管理、员工训练、船队指挥、思想教育和员工生活等等各个方面。

    此外,还有几名陈木槿的手下,被安排到这里教授这些员工安南方言。

    对于这些人的到来,沐晟也很欢迎,因为这些人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跟随沐晟的商队搬运货物,并提供保护,而这些人的工钱,都是朱高煦出的。

    这相当于朱高煦出钱给沐晟的商队打白工。

    当然,在这些工作中,朱高煦手下的员工,也将渐渐熟悉这些船只在梨花江以及桃江上面的行驶过程,并渐渐熟悉这个水系的各个城镇。

    同时,朱高煦还特别规定,未来还将考察他们的安南方言,每年学的最好的一批人,都将获得奖励。

    又过了两年,到了永乐十六年,交趾北部的情况比较安定,交趾南方的情况,可是已经一团糟了。

    在这一年,一个前世把明朝势力赶出安南地区的人,黎利登上了历史舞台。

    黎利虽然生在安南的清化省,但是他的的祖上是宋元时期的广东新会人。

    早在宋朝刚刚灭亡的时候,元朝还是忽必烈当政时期,黎利的先祖黎德就参与了林桂芳与赵氏兄弟的“抗元复宋”起义。这跟后世金庸先生某部小说中的情节颇为相似。

    那时候广东一带和安南地区都有小规模的抗元势力,广东地区一直坚持到了崖山之后的五年。

    后来,忽必烈派出大军镇压,黎德把自己当儿子送到了安南地区,被陈宜中收留,他与马南宝等起义军士兵却先后遭到杀害。

    因为起义军中有人告密,元朝后来一路追杀义军相关人员,黎德的儿子黎晦跟随陈宜中,曾一度逃到暹罗地区才幸免于难。

    黎晦长大成人后,离开暹罗,辗转漂泊于南洋各地,并最终在越南清化省定居下来。

    经过黎晦、黎汀、黎旷祖孙三代人的努力,黎家成为了清化省著名的豪强家族。

    而黎利,就是黎旷的儿子,黎晦的曾孙,黎德的玄孙。

    此外,还有传说黎晦是被掉包的宋氏后裔,这种说法到目前为止没有找到任何实际的证据,因为历代文人写了太多类似于“赵氏孤儿”的故事,我们暂时认为不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