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笔友朱元璋
繁体版

第12章 李晗的心愿

    回到家中,李晗开始回信。

    只不过这一次,自己该以什么身份来回信呢?

    思来想去,既然朱元璋自我脑补认为他李晗是上仙了,这也省了李晗去解释,干脆将错就错好了。

    人家朱元璋都自称老朱了,那也就借坡下驴吧。

    于是提笔写道:

    “老朱,收悉你的回信,很高兴。

    青花瓶很精美,我也欢喜得紧,置于家中,闲时赏玩一番也是美事一桩。

    只不过,你也不用称我为上仙,咱这没那么多礼数,就和以往一样,称我老李便好。”

    朱元璋叫自己上仙,可别真当自己是上仙了,而且李晗也不是那种喜欢装神弄鬼的人。

    想到和朱元璋互称“老李”、“老朱”,李晗便觉得有趣。

    嘿嘿,咱也是和明太祖称兄道弟的人物了。

    至于那远在欧洲的“老朱”,嘿嘿,我和你祖宗都称兄道弟了,你不得叫我一声先祖爷爷?

    寒暄过后,李晗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李景隆。

    谁让这家伙的骚操作实在太深入人心了呢?

    对于李景隆,李晗并无恶感,此人富有才华,熟读兵书,一表人才,口才俱佳,不然也不会讨得洪武、建文和永乐三代皇帝的欢心。

    让他去领兵打仗,只是用错了地方而已。

    或许在大明朝,李景隆安心做个大明的吉祥物挺好。

    写下对李景隆的看法后,李晗又想到了姚广孝。

    如果说朱棣能当上皇帝,李景隆和朱允炆的无能各占三成,姚广孝此人独占四成。

    李景隆那三成是被动技能,而姚广孝,则是主动技能。

    马皇后病逝后,朱元璋为各个诸王派选高僧,为马皇后诵经祈福,而姚广孝,则被选派给了朱棣。

    一个第一次见面,就敢给朱棣送顶“白帽子”的和尚,只能说,此人是专为造反而生。

    朱棣登基后,尊姚广孝为国师,按理来说此时他已位及权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可这位黑衣宰相依然深居简出,对权力和金钱毫无兴趣,只是偶尔给朱棣提个建议啥的。

    也不知道他怂恿朱棣造反到底图个啥。

    或许姚广孝是为了实现他理想中的天下大同,又或许是他纯粹就是出于个人恶趣味,单纯为了造反而造反。

    姚广孝的心理李晗不懂,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马皇后康复后,姚广孝这辈子大概率是见不到朱棣,也送不出那顶白帽子了。

    更有可能,朱元璋为了消除隐患,会直接将其关入诏狱秘密处决。

    写完姚广孝,自然得写楼英了。

    对于这位一生不懈追求医术的一代名医,李晗还是保持十足尊敬的。

    只是目前让楼英研究抗生素?

    恐怕会让这位楼太医直接郁郁了吧,那《医学纲目》恐怕也不会问世了,李时珍也写不了《本草纲目》,那他李晗罪过就大了。

    还是顺其自然好,或许,自己还是找些合适的医疗书籍给楼英,也算推动大明医学进步了。

    嗯,《赤脚医生手册》这本书就挺不错。

    正好,家中就收藏了好几本,待会儿一块邮寄过去。

    写完朱元璋问起的三人,接下来,该进入主题了。

    即大明未来的发展演变。

    对于朱元璋的疑惑,李晗开始认真思考起来。

    自己写给笔友的信,阴差阳错之下,穿越时空被朱元璋看到。

    从那时起,大明的历史已经开始发生改变,李晗清楚,自己接下来每一封信,都将深深影响明朝未来的走向。

    无论如何,李晗不想再看到大明因为海禁,而失去了开辟新航路的机会。

    不想看到,“叫门皇帝”、“炼丹皇帝”、“木匠皇帝”的出现。

    不愿看到,崇祯在绝望中喊出“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

    更不想看到,明末的清流们,一边喊着“誓与大明共存亡”的口号,一边却以“头皮痒”、“水太凉”的拙劣借口来掩饰自己那可耻的懦弱,向满清卑躬屈膝!

    这个邮箱,是改变这一切的唯一机会!

    李晗将手中的笔,化作了武器,将矛头,对准了瓦剌,对准了土木堡之变!

    不说土木堡之变,让大明的国运拐了个急转弯。

    也不说大明二百余年国祚,其中大部分时间都被统一了蒙古各部的瓦剌消耗着宝贵的国力!

    最要命的是,满清的先祖,建州女真,便是通过土木堡之变崛起的!

    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镇复辟,为了让女真牵制瓦剌,开放了和关外的通商口岸,让关内大量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兵器流向了关外。

    建州女真,借着这个档口,直接崛起,也为大明敲响了丧钟。

    如果,朱元璋能够控制辽东甚至整个东北,不仅能将女真的威胁消灭于摇篮之中。

    而且能更进一步控制高丽,还能获得东北大量的黑土地!

    那还不直接起飞了啊!

    不过,要让朱元璋下定决心远征辽东,还得一步一步来。

    李晗思索片刻,继续在信纸上写了起来。

    “朱棣登基后,必然会削藩,毕竟得国不正,他能造反,其他诸王也能造反。

    不过朱棣的做法却比朱允炆聪明许多,他的做法是,恩威并施……”

    “要说朱棣当皇帝吧,总体而言,有六件事值得称道,奖励农耕、鼓励工商、永乐大典、迁都北平、五伐漠北、七下西洋……”

    “朱棣死后,朱高炽继位,朱高炽施仁政,不失为明君……”

    “朱高炽之后,便是其长子朱瞻基继位,朱瞻基继承乃父遗志,也算是在皇帝的岗位上干得有声有色。

    只是,朱瞻基有个毛病,对于大明而言却是致命的,就是死得太早了。”

    “至此,大明二代战神,叫门皇帝朱祁镇闪亮登场……”

    ……

    此时朱元璋在佛堂内,诵完佛经,正欲离开时,却见期待已久的蓝光再次闪耀起来。

    蓝光过后,一个包裹出现在佛案上。

    看来是自己诚心诵经,被上仙听到了。

    朱元璋心情再次激动起来,迫不及待的拆开包裹,见到新的药品,心中大定。

    徐达有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