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笔友朱元璋
繁体版

第16章 大明二代战神登场

    朱棣的一通操作,把朱元璋看得是热血沸腾心向往之,仿佛是自己开创那盛世一般。

    朱棣能做出如此壮举,都是他老朱教育有方啊!

    朱元璋得意洋洋的想着,继续看了下去。

    “七下西洋虽然创造了举世无双的成就,但也消耗了大明大量国力,之后朱棣便下令停止远航。”

    不错,七下西洋虽然让大明威望远播四海,但确实太消耗国力了,朱棣能做到及时停止远航,不好大喜功,实属难得。

    怪不得上仙称赞其是能名留青史的明君。

    朱元璋满意的点点头,然后信中接下来的话却打了他个措手不及。

    “可惜的是,七下西洋后,朱棣便重启海禁,不光如此,他还下令销毁所有远洋航图,这么做得后果是,让华夏在后世几百年的时间里,不能清楚认识世界。

    然而更要命的是,他还将所有宝船的造船图纸予以销毁,并严禁再造远洋航船,直接让中华的造船技术停滞不前甚至落后世界几百年!

    要知道,这些宝船,在永乐之时,可是全世界最先进吨位最大的航船!”

    朱元璋皱起了眉头,朱棣的做法,虽然感觉有些不妥,但也没觉得有多么严重。

    “看到这里,老朱你肯定会觉得朱棣这么做,没有什么大问题吧。”

    上仙真的神了,咱老朱在这一刻想什么他居然也猜到了!

    朱元璋瞪大了眼睛,继续看了下去,不敢有丝毫遗漏。

    “那是因为,老朱你对航海业和造船业、对海权、甚至是对这个世界还缺乏足够清醒的认知!

    如果我说,未来世界的霸主,便是依靠强大的超级战船建立的世界霸权,你还会觉得销毁宝船图纸,禁止船业技术发展无所谓吗?”

    未来世界的霸主?

    朱元璋撵着胡须思考着,上仙的意思是,未来世界的霸主,难道不是我大明朝?

    世界霸主,当然是世界第一强国了,在他的认知中,当下世界第一强国,自然非大明莫属。

    难道未来还有国邦比我中华还强盛?

    看来,造船业得发展起来了!

    “当然,错不在你老朱,因为中华自形成大汉民族概念以来,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虽然事实也如此,但也限制了咱中华看待世界的视野和格局。

    这些事情,如果老朱你有兴趣,待以后再和你慢慢细说。”

    别啊上仙,你咋写到这里就不写了呢?

    朱元璋的胃口已经被吊了起来,没想到李晗居然笔锋一转,直接将话题转到了朱高炽身上。

    “朱棣之后,便是朱高炽继承了皇位,朱高炽在位时,休养生息施仁政,让大明的国力得到十足发展,不失为一代明君。”

    呦呵,没想到朱高炽那个小胖子,也能成为一代明君?

    朱元璋的脑海中此时浮现出朱高炽的样子,胖胖的,很憨厚,很可爱,经常被朱允炆欺负,然后哭着鼻子跑自己这来告状。

    他又想到了朱允炆,真是人比人该死,货比货该扔!

    “朱高炽之后,便是其长子朱瞻基继位,朱瞻基干得也不错,大明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万物竞发的境界。

    朱棣、朱高炽朱瞻基三代人的励精图治,为大明的鼎盛打下坚实基础。”

    看到这里,朱元璋欣慰的点了点头,看来老四和他的子孙干得真不错,颇得他老朱的几分真传。

    “只可惜,朱瞻基有个毛病,对于大明而言却是致命的,便是朱瞻基死得太早了!”

    朱元璋顿时心中一紧,呼吸也开始变得急促起来,一种不详的预感萦绕心头。

    “朱瞻基病逝后,其子朱祁镇继位,至此,大明二代战神叫门皇帝闪亮登场!”

    战神!

    又见战神!

    战神二字,在上仙,可不是什么好词啊!

    一想到李景隆这个“初代战神”的一系列骚操作,朱元璋的心都揪了起来。

    这个二代战神,难道还有更离谱的操作?

    还有这“叫门”是何解?

    上仙都管他叫“叫门皇帝”了,想来也不是啥好词!

    “由于朱瞻基死得太早,并没有对朱祁镇进行很好的教育,更重要的是,没有为朱祁镇继承皇位铺平道路。

    因此朱祁镇在继位后,所能依附的,便只有贴身太监王振。”

    宦官专权?

    四个血淋淋的大字从朱元璋脑海中飘过,无论哪朝哪代,只要宦官专权干政,那这个朝代便没有啥好下场!

    无论是秦末的赵高,还是东汉末年的十常侍,带给王朝的,只有毁灭!

    正是因为如此,他老朱才严禁太监干政!

    难道咱大明也逃不过此劫吗?

    “有了朱祁镇的宠幸,王振开始变得肆无忌惮,结党营私、贪赃枉法于他而言根本不算什么,最要命的时,王振私自制造大量铁制箭簇等武器,贩给瓦剌,谋取暴利!”

    这个该死的太监,可恨,该杀!

    “瓦剌统一各部后,由于那时朱棣如日中天,瓦剌只得向大明俯首臣称,并年年朝贡。

    而大明朝廷也欣然接受了瓦剌的朝贡,这样即减少了战争开支,也能维持边疆稳定,因此每次瓦剌朝贡时都大加封赏,甚至还按人头赏赐。

    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在尝到了甜头后,瓦剌前来朝贡的人越来越多,直到朱祁镇继位后,朝贡人数一度达到两千余人。

    甚至这帮家伙还学会了虚报人数,来两千人,报数三千,来三千人,报数四千,甚至最过分的一次,按实际人数的五倍来报,这是逮着大明这只肥鹅往死里薅啊!

    瓦剌这么个搞法,哪怕大明再家大业大,也吃不消啊。

    地主家也没余粮啊!”

    朱元璋的血压又开始飙升了,好你个瓦剌,这帮鞑靼蛮夷,朕绝对不会放过你们!

    “大明朝廷自然也不是傻蛋子,瓦剌这是摆明来吃大户的,便停止了向瓦剌朝贡队伍封赏。

    于是乎,瓦剌这群养不熟的白眼狼,举兵向大明大举进犯,一路进逼甘州,一路攻击宣府和赤城,另一路进攻大同。

    由于朱祁镇的过度宠信,王振肆无忌惮地干涉朝政,虽然有杨士奇等重臣掣肘,但常年的内耗,致使大明边军武备松弛,导致前线接连失利,宣府、大同等地已危在旦夕。

    按理来说,以大明实力而言,此时只需重整兵马,调遣精锐协同边军反击进犯之敌即可,但王振和朱祁镇两人,此时却开始整骚操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