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笔友朱元璋
繁体版

第22章 老朱你太天真了

    不明白朱元璋啥意思,还是看信吧。

    刚看了开头,李晗直呼好家伙。

    还真想把他当神仙供起来呢!

    问题是他老李正是年轻大好岁月,离驾鹤西去还有大把时间呢。

    活着建长生祠,你老朱是把咱当魏忠贤呢?

    整个大明,除了魏忠贤,谁还能干出活着建生祠堂这种神仙操作的?

    原来这个古典建筑模型,是扎的小样啊。

    扎小样是传统说法,其实就是建筑模型。

    只不过眼前的生祠模型,古香古色、巧夺天工,其材质和工艺,均属顶尖。

    这可是大明皇室出品啊,远不是现在那些所谓的非遗大师所能比的。

    突然间,李晗脑海中冒出一个想法。

    自己这段时间,被对面的连锁店都挤兑得快关门大吉了,如果再不上点猛货,恐怕真得卖青花瓶去了。

    正愁着不知上哪找猛料去,老朱你这是雪中送炭来了啊!

    在洪武年间,什么紫檀、黄花梨的,虽然也是极其珍贵的木料,但远没有现在这么稀缺。

    自己干脆就给朱元璋送一批样本过去,让他按照样本,用紫檀黄花梨什么的,打造一批再送回来不就得了?

    如今世面上真紫檀和黄花梨极其稀缺,就连打着紫檀黄花梨名义的假货,只要稍微带点檀木或者梨花木,一个手串都敢要价上千。

    更何况,朱元璋给自己的,肯定用料十足,他那么大一个皇帝,恐怕也做不出掺假的事情。

    一个小叶紫檀的手串,卖个上万不过分吧?

    要是顺纹小叶紫檀做的,嘿,出不起十万您别上手,那是论克的,比黄金还金贵几十倍!

    而且在木艺圈里,从来都是货挑人,而不是人挑货,懂行的,自然知道紫檀的金贵,不懂行的,哪怕扔在路边都懒得看一眼。

    况且哪怕是一般的紫檀、黄花梨,在国内也是奇货可居,价格都炒上天了!

    更别说顺纹小叶紫檀了。

    所以哪怕要价再高,李晗也根本不愁买家,因为全国就此一家,别无二店!

    至于朱元璋送自己的扎小样,当然是放在店内最显眼的地方,做镇店之宝了!

    这古典建筑模型,光用料恐怕就得几千万了,加上鬼斧神工般的工艺,价值不可估量!

    当然,如果再加上是朱元璋亲自送的,恐怕这就是国宝了,和司母戊方鼎一样,私自收藏无期起步,稍有破损直接枪毙!

    只不过没人会信而已。

    打定了主意,李晗继续看信。

    看到楼英想拜自己为师,李晗哈哈大笑起来,自己何德何能能当楼应的老师?

    这可是楼英啊,能启发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的大能啊!

    算了,待楼英学完《赤脚医生手册》,再找本合适的医书寄过去吧、

    当看到朱元璋问起海权时,李晗欣慰的笑了,看来朱元璋开始对海洋上心了。

    看到最后时,李晗摇了摇头,老朱啊,你还是太天真了。

    以为控制了漠北就高枕无忧了吗?

    打败瓦剌,只是一个名为“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游戏的开始,刚刚出了新手村而已。

    接下来,要面对的是各种精英怪,无敌舰队西班牙,海上马车夫尼德兰。

    还有第一个大BOSS,满清!

    如果能顺利抵御满清,接下来还得面对高级BOSS,明治维新小日子、帝国主义门槛北极熊沙俄、内外交困的奥匈、贫穷帝国主义意大利。

    除此之外,还有满级BOSS,铁与血的德意志、正白条旗法兰西,胡萝卜加大棒美利坚!

    最后通关在即,一直在各种作妖的满级神装BOSS会跳出来,日不落帝国大不列颠!

    虽然以21世纪的眼光来看,小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不起来王国,在华夏眼里根本不配作为对手。

    但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就是一头潜伏在欧亚大陆边缘一隅的利维坦巨兽,用数条名为“离岸平衡”的触手包裹着地球,随时准备撕裂整个世界!

    除了这些大BOSS外,玩家“大明”还得时刻警惕自己修炼走火入魔。

    比如明朝那一坨屎般的财税制度。

    比如小冰河时期导致的各种天灾。

    比如尾大不掉的大明宗室。

    比如士族阶层控制的东林党这颗毒瘤。

    等等等等。

    总而言之,老朱啊,治国不易,且行且珍惜。

    将回信写好后,李晗又挑了几个工艺品作为样品,一起放入邮箱中。

    ……

    应天府紫禁城内殿,朱元璋坐在龙案后,神情肃穆,眉宇间似有愠怒之意。

    龙案前,则恭恭敬敬的站着各部尚书和太医院院长楼英。

    数日前,洞庭湖一带爆发洪涝,冲垮良田无数,数十万灾民流离失所。

    然而由于消息不通,赈灾不及时,灾民沦为流民,恐有爆发民乱之风险!

    一旦爆发民乱,波及范围之广,恐怕无法想象!

    朱元璋是经历过流民暴乱的,他深知民乱对于一国稳定的危害!

    “众爱卿,可否解释,十日前洞庭湖一带爆发洪涝,为何直到今天应天府才收到消息?”

    朱元璋声音不大,但其中的怒意,各位朝中重臣却是听得一清二楚。

    半晌,工部尚书李敏站了出来,不卑不亢地回答道:

    “回陛下,自洪涝爆发以来,湖广布政司便已组织人手赈灾,同时急派信使快马加鞭前往应天府送信。

    然洞庭湖距离应天府路途遥远,足有上千里之遥,即便路途不停歇,也须数日之久!”

    李敏说的是实话,大明疆域辽阔,一般政令从中央到地方,路途传送时间数十日乃至数月也实属正常。

    然而洪涝天灾,却是一刻也多等不得。

    政令不通达,传递信息太慢,始终是大明中央管理地方的桎梏。

    朱元璋也不好太过苛责朝臣们,在商议好赈灾一事后,各部大臣们便离开了内殿,唯独留下了楼英。

    “楼爱卿,预防瘟疫一事,准备如何了?”

    楼英道:“回陛下,幸有《赤脚医生手册》一书,臣按照书中所载,已经制定好防范瘟疫守则,由太医院分发下去,让湖广医所严格执行,相信这一次,不会再爆发瘟疫了!”

    朱元璋满意的点点头,这恐怕是所有坏消息中,唯一的好消息了。

    幸有老李送的医书,否则,恐怕此次洪涝会难以收场。

    只是这政令不通达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朱元璋思来想去,决定还是询问李晗,或许他会有什么好办法。

    想着想着,他又来到了佛堂,然后发现,老李已经回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