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笔友朱元璋
繁体版

第33章 资金到位,开整!

    最终李默默买了一个小叶紫檀的弥勒佛、一个金丝楠的笔筒以及好几串极品黄花梨的手串,一共四十万,当场手机银行转账,款到交货。

    钱到手了,李晗首先考虑的,便是帮老朱买手台。

    送别李默默后,李晗便向许年询问买哪种手台好。

    要求是通信距离远、使用携带方便、操作简易、能耗少功率大。

    许年听着李晗提的要求一愣一愣的,不过他想了片刻后,拍着胸脯说包在他身上了。

    有了许年打包票,李晗也放下心来,送别了许年,开始安心回信了。

    总结起来朱元璋的疑惑,其一便是政令不通达,不过有了手台,相信很快就能解决。

    其二,便是藩王的问题了,老朱把自家儿子个个封了藩王,考虑最多的,恐怕还是军事方面的顾虑。

    其三,海外贸易如何开展,这是个系统工程,如果国内没有形成相关产业予以配合循环,恐怕到头来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得慎重!

    最后便是宝钞的问题,这简直是大明王朝系统性的金融灾难,必须改革了,刻不容缓!

    有了想法后,李晗开始下笔写了起来。

    “老朱,每次和你通信,都是我最开心的时刻。

    你邮寄来的木艺品,做工精良,品质上佳,我甚是喜欢,我也不和你客气,下次有需要了再找你帮忙。

    对于你提到的,政令不通达、传递消息太慢,我这有一物,名曰无线电手台,可隔空传音,虽做不到千里传音,但只要有效使用,也能解决大明政令传递过慢的问题。

    使用方法附信件后……”

    将信写好后,李晗并未将信寄出,还得等许年的消息。

    到了第二天,许年便帮李晗找到了符合要求的手台,李晗不得不感慨,专业事还得专业人来做。

    至于手台的型号什么的,李晗不是很懂,他只关心两件事,一个是价格,另一个是否好用。

    当得知价格上万时,李晗当即大手一挥,咱要买十个!

    当然,不是他不多想多买,只是这玩意还得具体看效果,如果好用,再接着买就是了。

    除了手台外,他还买了一大堆备用电池作为备用,准备妥当后,分批给朱元璋邮寄了过去。

    ……

    洪涝一事,耗费了朱元璋不少心神,随着洞庭湖传来的消息越来越多,情况也越来越糟糕。

    流民越来越多,湖广都司已从岳州卫、长沙卫等卫所紧急调集官军控制流民,稍有不慎,恐引发事端。

    当地粮仓储存的粮食根本不够,社仓、义仓也是杯水车薪,但从临近布政司调集赈灾物资前往洞庭湖灾区,也需要时间。

    幸好还没到易子而食的地步。

    如今最宝贵的,就是时间!

    楼英已带领数名太医亲自前往灾区,指导当地医所防治瘟疫,这是他第一次用《赤脚医生手册》中的方法预防瘟疫,因此特别慎重。

    一旦方法有效,那简直就是大明朝的福音!

    这可能是所有糟事中唯一不多的好消息了。

    希望老李能给咱带来好消息吧。

    朱元璋揉了揉有些紧绷的额头,来到了佛堂里。

    然后,他便看到一堆自己从未见过的古怪事物,堆满了佛案。

    老李回信了?

    朱元璋心中狂喜,迫不及待地来到佛案前,看着一堆的无线电手台,不由心生迷惘。

    这些,又是何物?

    迫不及待地打开信件,然后读了起来。

    “老朱,每次和你通信,都是我最开心的时刻。

    你邮寄来的木艺品,做工精良,品质上佳,我甚是喜欢,我也不和你客气,下次有需要了再找你帮忙。”

    老李,咱老朱和你的心情一样啊,和你通信,也是咱老朱唯一能放松的时刻了。

    看着李晗和自己毫不客气,朱元璋的嘴角微微上翘,就欣赏老李这般直率,朋友之间,客气个啥?

    “对于你提到的,政令不通达、传递消息太慢,我这有一物,名曰无线电手台,可隔空传音,虽做不到千里传音,但只要有效使用,也能解决大明政令传递过慢的问题……”

    无线电手台?

    朱元璋怔住了,这古怪的玩意叫无线电手台?

    每个字他都认识,但连在一起,他就不知道是啥意思了。

    只是从名字可以看出,这玩意和电有关。

    雷电、闪电咱老朱倒是知道,可无线电又是什么电?

    但这玩意能做到隔空传音?

    朱元璋瞬间狂喜,老李啊,你还真是咱老朱的大救星!

    他直接翻到信后的使用说明,仔细阅读了起来。

    虽然什么调频,什么波段这些晦涩难懂的名词他一个是看不懂,不过也不妨碍使用。

    只要将无线电手台的机关打开,然后将两个手台上的那个可以扭转的圆柱体物件,扭到相同的位置,就可以说话传音了!

    使用说明上写了,作用距离是五十里,如果是在开阔的地带,作用距离能达到上百里!

    五十里?上百里?

    额滴天爷啊,朱元璋完全不敢想象,也就是说用这玩意,咱老朱在紫禁城随便喊一嗓子,家住秦淮河附近的徐达也能听到呗?

    如果是真的,那岂不是自己的命令,能在瞬间便能明确无误的下达给百里之外的地方了?

    按照老李建议的使用方法,每个驿站放一个,让驿站一个一个来传递消息,恐怕千里之外的消息,也能在一刻内传到咱老朱的耳中吧?

    细想之下,有了这物,咱中华政令不通达的千年桎梏,是不是在洪武一朝就解决了?

    老李啊老李,你对咱老朱的恩情,咱永远也还不完啊!

    朱元璋再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拿起两个手台就往外走,他要做大明第一个隔空传音的人!

    出了佛堂后,找了处开阔的水榭亭阁,朱元璋唤来太监,下了口谕,让工部尚书李敏、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赶紧前来觐见!

    然后便坐在石桌前,一边摆弄着手台,一边等待着徐达等人的到来。

    手台,自然得两个人一起才能使用,当然,朱元璋绝对不会承认,自己其实是想在李文忠等人、特别是徐达这个大老粗面前炫耀的心思。

    一会儿后,徐达便第一个到达了,他身后,还跟着长子徐辉祖。

    来到水榭亭阁,两人拜见过朱元璋后,徐达直接开口道:“陛下,多谢您赐的神药,如今咱老徐的背疽,已经好得差不多了。”

    然后他又看到了石桌上的手台,甚是惊讶道:“陛下,此乃何物?为何看着如此稀奇古怪?”

    徐辉祖也是好奇的打量着手台,不过却没他爹那么肆意。

    朱元璋很得意他俩惊讶的目光,要是待会儿你俩知道此物的厉害后,还不得惊掉大牙啊?

    他微微一笑,故作神秘般卖了个关子,“天德,贤侄,先别急,此乃何物,待李敏和李文忠到了后,咱自会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