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笔友朱元璋
繁体版

第52章 老李的头号粉丝

    洗手焚香,摊好笔墨纸砚,这一次回信,朱元璋显得极为虔诚。

    轻挽衣袖,掭了掭笔,正待下笔时,门外传来太监的声音。

    “陛下,太医院院长楼英求见。”

    嗯?楼英回来了?

    朱元璋一愣,楼英回来,是否意味着洞庭湖洪涝一事,已经解决差不多了?

    连忙放下笔,“快宣,让楼英前来觐见。”

    一会儿后,楼英进入殿中,一见朱元璋,叩拜行礼。

    “微臣楼英,见过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元璋上前将楼英搀扶起来,“楼爱卿,你千里迢迢回来,咱应亲自迎接你才是,爱卿何须行如此大礼啊!”

    上下打量着楼英,身形消瘦,满面倦容,不过一双眼睛却是炯炯有神,不见浑浊。

    想必楼英在那洞庭湖,吃了不少苦吧。

    朱元璋有些心疼,又有些感动,“爱卿,你消瘦了啊,在那受了不少苦吧。”

    楼英道:“陛下言重了,为陛下做事,何来辛苦一说,此次洞庭湖之行,微臣感受颇多啊。”

    “哦?”

    朱元璋也对新的防疫方法是否有效好奇得紧,忙道:“还请爱卿快快道来,新的防疫法子,效果如何?”

    “陛下,新的防疫法子,起了大作用了!”

    楼英激动道:“灾民,灾民一个都没死,瘟疫,完全被防止住了!

    从古至今,每逢天灾,灾民多死于疾病,而后会爆发瘟疫,但这一次,瘟疫完全没有出现!”

    朱元璋一听,顿时也激动了起来,瘟疫没有出现,意味着防疫的法子有效,更意味着,从今往后,大明再也不用惧怕瘟疫了!

    楼英长长出了一口气,又继续说道:

    “陛下,瘟疫真的被咱们制止了啊!这是天大的功德啊,陛下,赤脚医生手册,真乃奇书也,是大明之福,也是百姓之福啊!”

    “楼爱卿,此功,也有你的一份啊!”朱元璋微笑道:“咱必须得赏赐你。”

    没想到楼英却说道:“陛下,我可以不要赏赐么?”

    朱元璋愣了一愣,道:“楼爱卿,此防疫一事,你居功至伟,就不用和咱谦虚了。”

    “陛下,楼英不需赏赐,但有一事,还请陛下成全!”

    楼英诚恳的看着朱元璋,看得他心里有些发毛。

    这楼英,不会又要拜老李为师吧?

    “陛下,赤脚医生手册一书,除了有防疫的法子外,还有无数令人向往的高超医术,只是楼英太过愚笨,无法领会。”

    楼英神情诚恳,甚至还有些虔诚。

    “比如书中指出,许多传染病,就像是瘟疫,便是细菌和病毒引起,但微臣着实不能理解,何谓细菌,什么又是病毒,如果能理解此二物,那生病的发病原理,便一清二楚,从而做到对症下药。

    又比如,什么是人体细胞,此细胞一物,似乎和人体发生病变有关。

    种种如此,微臣认为,此书中,蕴含有我们尚未理解的医术大道,如能融会贯通,微臣认为,必将让大明产生翻天覆地般变化啊!”

    朱元璋情不自禁的点点头,他很认同楼英所说之言,李晗所赐之物,个个都会彻底改变大明。

    只是,楼太医你说了这么一大堆,不会真的又要……

    “所以,微臣恳请陛下,能否再和那奇人通融通融,收了微臣为徒吧!”

    说完,楼英再次跪拜在地,这一下,便是不肯起来了。

    还真是让咱老朱猜对了啊!

    朱元璋也是一个头两个大,那老李,不知是在何处逍遥呢,咱咋让他收你为徒啊?

    “陛下,如若不行,恳请陛下允许微臣乞骸骨,微臣回家做個赤脚医生去。”

    朱元璋一听,顿时眼睛都瞪大了。

    连忙道:“楼爱卿,此举万万不可啊!”

    不过楼英态度坚决得很,朱元璋也实在没办法,只得暂时先答应下来,帮忙去问问,外加赏赐了一副眼镜后,这才把楼英给打发走了。

    朱元璋这才长长出了一口气,不过他也挺理解楼英的心情的。

    老李那人,说话好听,懂得又多,就连他自己也想认李晗为老师,更何况楼英了。

    吩咐太监不许任何人来扰后,终于能安心回信了。

    再次沐手焚香,拿笔写了起来。

    “老李,见信如故。

    你送来的眼镜,可真帮了大忙了,咱戴上后,还真别说,咱的眼睛,又再次明晰了起来。

    如今写字读物,不会再感到模糊不清了,甚至就连徐达那大老粗,见咱戴上眼镜颇有几分儒雅之风,也吵着向咱讨要了一副。

    只不过徐达那厮戴眼镜装斯文,便如同沐猴而冠般,他也不瞧瞧自己那模样,配么?

    上次你送的赤脚医生手册起了大作用了,楼英按照其中的法子,让洞庭湖洪涝灾害,成功没有发生瘟疫,这在中华千百年来,是从未有过的啊!

    老李,在这,咱老朱代表大明,向你道一声,多谢了!

    只是,楼英又给咱说,想拜你为师,咱推脱不过,只好问问老李伱意下如何。

    最后嘛,老李,不是咱说,你呀,也有点小心眼子了。

    上回咱说你不懂行军打仗,没想到老李你还较上真了,送来电脑一物,还真是给咱来了个下马威啊。

    电脑中所展现之场景,令人瞠目结舌匪夷所思,咱从未想过,未来之战事,竟是如此毁天灭地般的场景。

    那名曰氢弹之物,瞬间毁灭一座城市,简直令人毛骨悚然夜不能寐。

    虽然那未来的神兵利器,咱也希望马上拥有,让大明也能如此般强大,天下无敌,但咱也明白,那不切实际。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道理,咱还是懂的。

    未来兵器之发展,应从火枪开始,因此咱在这里,便请老李指教,火枪一物,应如何制造。

    可以的话,能送咱一只火枪么?

    和老李你通信以来,你便一直在强调海洋贸易和工业革命,想来,那未来强大的兵器,应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才发展起来的吧。

    工业革命,按咱的理解,便是建大工厂,大规模生产物件,但还有许多不明之处,为何建了大工厂后,便能大规模生产物件了呢,而且速度还那么快。

    是否是聘请的工人多,所以才生产的速度快呢?

    但若如此的话,那所有人都进工厂了,那么何人来耕地,粮食又该如何保证?

    还望老李解惑,咱不胜感激之。”

    洋洋洒洒写完后,朱元璋又在宫里闲逛了起来,这一次老李又送给他这么多好东西,该如何回礼好呢?

    突然间,他一拍手,有了!

    宫中收藏了宋代名家范宽的代表作《携琴访友图》,再合适不过了。

    送画嘛,那不就是文人骚客之间爱干的事么,携琴访友,又有高水流水遇知音,闻弦而知雅意的寓意蕴含其中。

    多么风雅有趣,富有情调。

    而且他老李和咱老朱之间,那是范张鸡黍般的友谊啊!

    给老李送去这副画作,他应该能明白咱老朱的心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