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辈那些事
繁体版

第二十三章 送货

    话说游家主邀请钟忠到铺子对面的茶馆喝茶聊天吃点心。

    过上一个时辰。

    钟忠从茶馆回到了铺子。

    游家主没来铺子,直接回去了。

    但从这天后。

    游家主就比较常来集市,三天两头的来铺子喝茶。

    游家主也并不跟我太公怎么聊话,大多数情况下是自己悠闲的泡壶茶,或遇三俩好友一起在铺子喝茶聊天。

    很少跟我太公搭话。

    有时候会问上我太公几句,问问年龄生肖,家里的情况,多少兄妹之类的。

    我太公一一回答。

    经过一些时日的观察,游家主发现我太公很勤快,总是热情的招呼客人,不论是对任何人。

    这天。

    一个客人耍酒疯,上铺子来说少拿了东西,来到铺子一阵叫喊,说今日明明买的是20斤米,回到家怎么变成了15斤。

    我太公不慌不慌,拿出账本,账本上写的明白,米售出十五斤得钱一百五十,然后这个耍酒疯的客人手里的字据写的也是购得十五斤大米。

    有字有据,清清楚楚。

    我太公慢斯条理的给客人详细一番,但耍酒疯的客人思路不清,反正就认定他当时是给了20斤的米钱。

    虽说是有理行天下,但我太公见他酒醉说不通事,于是便也不再计较,忙陪作笑脸道歉,当即写下赔付的字据,赔付了五斤米的钱,耍酒疯的客人这才满意的走了。

    我太公知道铺子是做生意的地方,不能让耍酒疯的耽误了场面。

    这一板一眼,在铺子里喝茶的游家主都看在了眼里。

    过会,钟忠从外面回到铺子。

    我太公跟钟忠道了这事。

    钟忠道:“那酒汉可曾对兄弟动粗?”

    我太公道:“这倒不曾,我写作了赔付的字据,赔付了钱,他人就离开了。”

    钟忠道:“好好,兄弟此事处理甚是妥当,换做是我,我也如此。”

    钟忠看到游家主在铺里头喝茶。

    于是上前来打招呼。

    一起坐下倒茶聊天。

    游家主道:“你家这长工,以前没觉得,现在一看,倒还真是个人才。”

    钟忠道:“承蒙夸奖,游家主有所不知,石魁虽说是我们家长工,但我父子早已视之为自家人,有他在,这铺子便能放心,来来,游家主请用茶。”

    游家主喝上几杯茶后,看天色不早了。

    游家主起身道:“好了,这茶喝的差不多了,我也该回去了,我看今日不早了,就不麻烦你们了,明日挑上三十斤番薯粉,是那粉条,十斤桂花糕,十斤柿饼,两瓶黄酒,让石魁送到我那去。”

    (附:关于粉。我们这边粉,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单纯的粉,另一个是指粉条,从古使用到今,一字两意,确实容易混淆,直到今天,买卖双方也都要确认清楚是粉还是粉条,但根据日常生活习惯,大家心里大概有个底,比如米粉,番薯粉,一般指的是粉条。面粉,木薯粉,粟米粉,一般指的是单纯的粉。)

    钟忠欲言又止,原本是想说些什么来的,但转而一想,便什么都不说,连忙答应下来,起身躬送游家主。

    游家主走后。

    钟忠慢步走进柜台,思索一会,对我太公道:“兄弟,可信我?”

    我太公道:“忠哥这是何话,我当然信得。”

    钟忠笑道:“那就好,今日回去,好好洗漱,明天着身好行装来。”

    我太公听到这话有点犯迷惑了。

    我太公在铺子一向是粗衣短褐,缝缝补补,我太公不是没好的衣裳,只是干活穿好衣裳,自然是不舍。

    但既然忠哥有吩咐,迷惑归迷惑,当然还是点头答应下来:“诶,好的,忠哥。”

    钟忠笑道:“兄弟不要敷衍我就行。”

    我太公道:“忠哥哪的话,明日我就着好行装来。”

    钟忠满意的点头。

    原来。

    钟家掌柜的儿子钟忠,是个眼睛敏锐的人,钟忠比我太公大8岁。

    这些日子,游家主相比以往,来集市的趟数要有些多,三天两天来集市,常常待在铺子喝茶,钟忠觉得有些蹊跷。

    后来一想,这游家主不是还有一女待嫁吗?

    钟忠似乎对游家主的行为有了几分理解。

    但也只是猜测,这等事对不得与人说。

    钟忠心想这次游家主让我太公去送货,或许是有意想让他女儿接触接触我太公。

    所以刚才钟忠欲言又止,其实钟忠原本是想说天色无妨,游家主若不介意,可安排送货,但转而一想到游家主有可能的用意,便也就什么都不说了,只是答应下来。

    钟忠也知道游家那女儿眼光高挑,一般人她看不上,既然游家主安排明日送货上门,反正都是要去,不如让我太公着好行装去,也许能帮我太公提升一下概率。

    虽然这都是钟忠的猜测,但钟忠觉得此事八九不离十,反正换个好行装,只是一件简单的事。

    第二日。

    果然。

    我太公穿了一身较好的行装,平时常常是短衣短裤旧布鞋,今日是长衣长裤好布鞋。

    这一个穿着,一看人就精爽。

    钟忠喜道:“兄弟人才果然比我要俊。”

    我太公略显尴尬:“让忠哥见笑了。”

    钟忠道:“兄弟也当知道,游家主是个爱闲聊的人,此番送货,若留兄弟喝茶闲聊,兄弟只管遵从,铺子里头有我,耽误不了。”

    我太公答应。

    于是便送货上游家。

    说起送货到游家,这不是第一次,虽然游家大部分都是带长工来集市采购物资,但这么多年来,算起来我太公也曾有几次送货上门。

    游家主家里有个主事,这主事是游家主的族亲,每次送货到游家都是主事来交接,很少能跟游家家人打照面。

    我太公推上一辆轻便的独轮车,这几十斤的物资,用独轮车并不费力,使用起来轻松,路程也不远,1.2公里,在上午时候,我太公把货送到了游家。

    (附:关于独轮车。独轮车是以前老百姓家常见的手推车,可载货载人,独轮车虽然是纯木结构,但装载能力强,车身有大有小,小的装载二三百斤,大的装载500-1000斤,理论上独轮车的装载能力不在于车身,而在于一个成年人的力气,据说,老一辈的人,能用独轮车推上1200斤的货物。)

    游家主的家是个大宅子,有前中后三厅,前厅是接待临时客人的,中厅是正厅,接待主要的客人,后堂是家人生活交流的地方。

    我太公此时正在前厅跟游家的主事交接,

    这时游家主刚好经过。

    看到了我太公。

    游家主道:“哎呀,是石魁啊,真是辛苦了,大热天的让你送货,来,到厅里入座。”

    我太公一方面是受宠若惊的,另一方面这样的场景通常都是客套话,我太公一个做苦力的,知道自己斤两,向来都会婉辞主家的好意。

    但想到今天早上钟忠的吩咐,而且游家主也算不得是别人,所以也就答应了,跟随游家主来到正厅。

    两人来到正厅。

    游家主朝屋里头喊道:“亚纯,上些茶水来。”

    屋里一个清脆的女声答应。

    游家请我太公坐下。

    我太公神态尴尬的坐好。

    两人坐着聊一会,我太公虽然略显尴尬,但游家主却不慌不忙,宛如日常一样的聊天。

    比如你们铺子的番薯粉就是好吃,我们家常常吃,吃也吃不厌。

    然后拿出一盒酥,说这一盒酥是潮州朋友带来的潮州特产,让我太公尝尝。

    这几番轻松的聊天交流下来。

    渐渐地我太公也就适应下来。

    过会,亚纯端着茶水来了。

    亚纯端上茶水,一些点心,礼貌的招呼游家主跟我太公用茶用用点心,然后就回屋里了。

    我太公瞥见到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白净的女子。

    以前的社会,陌生人是不能正视人家妻女的,否则视之为无礼,所以我太公自然不敢正视亚纯。

    不过,这并不是我太公第一次见亚纯。

    早在宣统元年(1909年),我太公18岁,刚做铺子长工的时候,那年就有一次送货到游家。

    当时的情景我太公记得非常清楚。

    那是一个夏天的下午。

    夕阳灿烂。

    我太公送一大袋米粉到游家,在前厅跟主事交接。

    这时,前厅旁的一所房间,有学生正在读书,书声琅琅。

    读的正是《诗经》的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我太公读过诗经,知道这篇子衿,所以对当时的记忆非常深。

    我太公好奇的往前走过去,透过窗户,看到里面有一个先生,正在教导着四个孩子。

    教书的先生是刘尚,当时刘尚五十六七岁,是坝尾村的族长,刘尚长期被游家聘请为教书先生。

    四个孩子是游家的新生一代,有男有女,有大有小,大的二十岁,小的十岁样子,当中有个14岁的女孩,长得很水灵,此时夕阳刚好照在她的脸颊,显得分外迷人,这人便是亚纯,当时就吸引了我太公的目光。

    但我太公可不敢多看,一个原因是这里是陌生人家,另一个原因是讲课的先生是刘尚,我太公心存敬畏。

    所以看了一会就收拾好东西,赶回铺子了。

    这就是我太公第一次见亚纯的场景。

    这个读书的画面给我太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从此刻在脑海里。

    随后的时间,我太公也在铺子里偶尔见过亚纯。

    毕竟我太公的铺子是小镇集市最热闹的地方之一,自然会遇到亚纯进铺子购买物品,特别是在年关的时候。

    亚纯是好看,但我太公可没有一丝半点的想法,因为身份差距摆在那,容不得胡思乱想,只是单纯的欣赏亚纯长得好看。

    穷人家看富家女儿不都这样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