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道王蛟,请大乾赴死!
繁体版

第四十四章《三皇经》

    “这个你自己考虑吧。”

    王魁好像对一切都是兴致缺缺的模样,让王蛟心中有着一股好奇。

    咱家可是前朝余孽啊,曾祖父王腾虎一心想要造反复仇还好说,这个祖父王魁对大乾亲王人头都是态度不明显是为啥?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王魁对这个聪明的小孙子倒是洞若观火:“你见过那个覆灭二百年的王朝还能重建的?”

    王魁仅仅是一句话就让王蛟知道了他的态度,王蛟尝试着想要开口,可张开嘴却是终究不知道说什么。

    诚然他一个穿越者肯定是有穿越者“穿清不造反,菊花套电钻”的自觉,可是对于一个土著来说,反乾是生活,但不是生活的全部。

    王蛟之前想到自己前朝余孽的身份,想当然的认为整个王家会是铁杆造反派。

    但是经历过王校和王较两个堂哥轻易被大乾的二品大员勾走之后,再被祖父王魁这么一问也发现了事情的复杂。

    或者该说是人性的复杂,最痛骂贪官的人真有资格贪污的时候可不一定能真的洁身自好。

    “那您的意思是……?”

    王蛟还是吃不准祖父王魁的意思,实在是太模棱两可了。

    “从军这条路已经有你两个堂哥在走,民间造反这个路子有你堂姐在走,如今大乾的气数未尽,你就不要管那些红尘事,静颂黄庭,为王家培养一个有序的传承就够了,最近些日子秋粮种下,你帮着你大伯把夏粮的事情处理好再说。”

    王魁的话王蛟算是听出来了,看他老人家的意思,四个儿子都在,三个孙子却跑了两个,剩下一个就算是再燥热也得留下来看守好家。

    至于说造反这件事情,王魁似乎并没有多少热情。

    这可不是王蛟想要的。

    王蛟张开嘴想要劝劝老爷子,却是被王魁指了指道观后面的藏书说道:“那有一套书,你理解清楚了再说。”

    “书?”王蛟看着王魁果决离开的背影,本来已经快酝酿好的说辞立马就是被打断了。

    走进后面的书房,当王蛟看着书架上的《三皇经》之后整个人都一愣,随即就是嘴角习惯性的抽搐了一下。

    这老头可比王腾虎更狠,就连《三皇经》这本书都能找到!

    翻开泛黄的书页,王蛟看到第一页就是明白了真假:

    “凡诸侯有此文者必为国王,大夫有此文者为人父母,庶人有此文者钱财自聚,妇人有此文者必为皇后。”

    大夫能为人父母可以是求子,百姓发财是求财,但是这诸侯成为皇帝,妇女成为皇后就有意思了。

    求子是宗教常见神职,靠搞宗教发财的就是各种民间宗教团体,可当皇帝除了投胎就只有一种可能——造反!

    也难怪历史上李世民会亲自出手禁止这本书!

    毕竟他就是货真价实的诸侯进阶的皇帝,先上车的最爱的就是封死上车的车门。

    可别觉得这《三皇经》是野路子邪教的造反册子,当年李世民禁止此书之后就有大臣上奏:“与佛教和尚尼姑依循内律受戒后可各得荫田三十亩一样,目前依循《三皇经》的男女道士每人也享有三十亩荫田。现在《三皇经》既是伪作而废除,那些男女道士便没了戒法,也就不该再享有荫田。请把这享有荫田的特权与《三皇经》一同废止。”

    最后硬生生逼着道士们把《道德经》来代替《三皇经》。

    这件事情从侧面印证,经过汉末魏晋南北朝,一直到隋唐的时候道教发展完善后的经典《三皇经》里面是少不了黄巾起义、五斗米教、东晋到北魏两百年间9次李家道起义、卢悚造反、卢悚造反、刘根、刘渊起义、刘举起义等等道教起义的精神结晶。

    王蛟大致翻了翻这些册子,上面从最根本的功法、法术到起义造反的精神、口号,甚至就连组织架构也是有不少的提及。

    整本书下来简直就是一本《宗教造反大全》!

    嗯,最后翻了翻,确认是明代的官方印书局出品,那更是能够确定真假。

    毕竟万历皇帝位了挣钱全面放开本来就名存实亡的出版出版限制,开足马力用官方印书局给民间印书,以至于邪教闻香教掏钱都给印。

    王蛟大致翻了翻页码,本来以为祖父王魁是不想自己造反,现在又有点纳闷了:

    该不会这位老人家知道自己造反心思强烈就搞曲线救国,让王蛟不要直接起义,而是搞宗教造反吧?

    王蛟是越琢磨越觉得貌似有点道理,毕竟相比起直接造反吧整个家族牵扯进去,在大乾气数未尽的情况下,王蛟更应该做的是积蓄力量。

    想想还真的是有可能,王魁虽然已经认命,但是内心说不准真的还是对前朝皇族的身份有点眷恋。

    亦或者是安抚?

    王蛟也只能是找到几种可能,就把目光落在了田地上面。

    蟒蛇命格还在吞噬黑金大龙命格,现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倒不如接着在不入流的灵田上种上灵稻,在四周垒石填土出来的梯田上种上春泥牡丹改善田地品质。

    当然也是少不了的要和大伯王绍光开始清理整个王家直接或者是间接掌控的田地,权当是锻炼自己的组织力和领导能力。

    王绍光虽然有儿有孙,但是也不至于在这方面跟小侄子斤斤计较。

    也是在这一个过程中,王蛟才算是真的了解了整个王家的大致实力。

    首先山区田亩很难去测量具体面积,农村人直接简单的“以产定亩”——粮食产值在两石的田地就是一亩。

    【[美]珀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1368~1968年),上海译文出版社版,第312页。】

    以王蛟落户王家畈后一代祖“洪福公”留下的公田有一百亩,这一百亩的田地能打下稻谷两百石,按照正常佃租是一半来算就能获得一百石的佃租。

    不过这一百亩是只给王家内部贫苦人家佃租的,所以佃租也是有折扣,大致只能收上六十石的稻谷,这还是没有精加工,带着壳的稻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