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庶子逆袭
繁体版

第五十七章 难题

    贾环回到自己的院落后,原打算静下心来撰写几篇文章,却发现自己无论如何都难以平息内心的烦躁。他清楚,是白天赵姨娘那边的事影响到了他。

    烦闷之下,贾环走出院子,来到贾政的梦坡斋,想向程日兴请教有关贾政年底考课的事宜。毕竟,在府中,有贾政在,王夫人也不敢过于放肆。

    踏入正堂,却惊讶的发现贾政也在,此时正和除去詹光、单聘仁、卜固修几个清客相公们相谈着。

    见贾环从外边进来,贾政原本有些发愁的脸顿时充满欣喜之色,对着贾环道:“环儿怎么来了?”

    贾环先是对着贾政行了一礼,又对相公们打了招呼,这才回道:“回父亲的话,儿子来书房看看。”这会还有外人在,自然是不好跟贾政提起内宅的事。

    贾政正和相公们谈着有关于他年底考课的事情,见此时天色已晚,刚想开口叫贾环早点回去休息,却又想了想,反正贾环日后迟早也是要当官的,提前了解下也是好的,便笑着道:“环儿来的正好,你也来听听。”

    贾环自然是没意见,他本就是为了这件事来的,当即便在一旁站了,仔细听着贾政几人的谈话。

    许久,却是有些明了,对贾政的情况也有些了解,原来,临近年底,天大寒,不知从哪冒出许多流民,汇聚到了京师。

    而长安县衙率先得到消息,事关重大,自然不敢怠慢,连忙向朝廷报了上去,待当今夏明帝在朝堂上与众多大臣商讨过后,各司其职,户部将流民登记在册,工部则是负责修建给流民的临时住所。

    偏偏工部尚书早已老迈年高,几乎是已经到了致仕的年纪,秉着多做多错,少做少错的为官之道,自然是不肯亲自接手此事,于是便在工部下了类似于悬赏的任务:谁要是能够完美解决此事,他必会亲自在皇帝面前为其请功。

    贾政在工部衙门乃是从五品员外郎,已经许久未曾动过位置,见有立功的机会自然是不肯放过,在其看来,不过是建造些屋舍,再简单不过了。

    然而,当他开始具体实施时,却遇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难题。按照大夏国的惯例,户部需要在年底结算国库存银。此时,工部需要资金建造房屋,所需花费甚多,自然是不肯再花时间继续折腾。

    因此,待贾政前往户部取银子时,竟是只给了不到两成拨款,顿时傻了眼,待想继续问个清楚时,却是被户部几位高官给打发了。

    一时之间有些束手无策,无奈之下,只得想法子在建造房屋上省点支出成本,这才请了众相公们来到书房,商讨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贾环在旁静静聆听,心中对朝政的复杂有了更深的认识。他原本只是出于对贾政年底考课的好奇而来,却是没想到竟牵扯到了如此棘手的问题。看着父亲贾政以及其他相公们为解决流民问题而焦虑商议,心中开始暗自思索着。

    许久,他才开口道:“父亲,那些个流民现今还在城外吗?”

    贾政有些奇怪的看了他一眼,一时之间搞不懂他为何要问这个,便道:“那自然不是,五城兵马司早就已经将人引到南街坊那边去了。”

    京城除了内城由众多勋贵命名的街道以外,例如贾家的宁荣街,外城还有东西南北四大街坊。

    贾环沉思片刻,道:“父亲,儿子或许有法子。”

    贾政听闻,有些不信,却也不想反驳贾环,毕竟也是做儿子的一番心意不是,便开口道:“那你说来听听,有什么好用法子。”

    贾环道:“父亲如今所面临的,有两个难点,一是建造房屋的材料需要耗费不少银两,二是请工匠们来干活需要不少工钱,不知孩儿说得可对?”

    贾政闻言有些意外,原本他就对贾环不抱什么希望,毕竟还是个半大小子来着,能将书读好就已经很出乎他的意料了,却是对贾环接下来的话感兴趣了,提起精神道:“没错,环儿说得正是为父苦恼的,虽说工部这边有不少材料能直接使用,但仍有部分需要银子去购买,以户部给的那些拨款,要么只够材料的钱,要么只够后边的工钱。”

    贾环闻言,却是微微一笑,道:“父亲可曾听过,以工代赈?”

    贾政闻言一愣,他本就是个官场小白,自然没有研究过这些个玩意,不过见贾环这自信的样子,顿时有些急了,道:“何为以工代赈?”

    贾环道:“孩儿也是在史书中见到过,其实在春秋中便有云: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父亲,既然缺钱工钱或者材料钱,何不将那些个流民利用起来?将户部的拨款部分用于买材料,剩下的则是用于那些流民做工后的吃食。”

    “如此一来,朝廷既不用花费心思去管着那些流民,也不用特地花费银两来给那些个流民买粮食。”

    “更重要的是,父亲这边不用出工钱,这不就剩下一大笔银子可用于购买材料了?”

    贾政几人听完贾环的话,久久不能平静,一时之间愣在了原地,许久,贾政这才一拍大腿道:“妙啊!”

    “环儿,你这法子可真是精妙!”

    众多清客相公们也是诧异不已,原本看贾环是个会读书的,便想着跟其打好关系,平时对贾环的请教也不曾敷衍了事,这会看来,却还是他们小瞧了这位环三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