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市人
繁体版

第七章 辞职创业

    在结束了与杨世清的面谈之后,郑永利也没有再继续纠结,随即将蒙城项目的设计工作转手给了设计院。尽管他听了杨世清的建议并没有立即组建团队单干,但是他还是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辞职下海。

    最近这大半年的尝试和经历,郑永利确实是涨了不少见识,不仅拓展了资源、开阔了视野,最重要的是他发现了巨大的商机。他不允许自己止步于此,只是攥着这一小笔财富,回到那偏安一隅的垃圾场继续深耕,去干那份枯燥无味,不对,是不乏臭味的工作。

    辞职创业不应该是头脑一热,而是源于长期持续不断地积累后的自信使然,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而这一次,郑永利自认为已经准备好了。

    这一次,他要借助王昌林这个台阶跨过横在自己命运面前的鸿沟而越向更高的地方。

    即便如此,郑永利还是经过了一阵激烈的思想斗争,因为这个决定必然免不了与陈玉铃的一顿激烈争吵。

    “即便将来公司做不起来,我就是背个包到处揽点私活养活你们娘儿俩也没有问题。”郑永利解释道。

    “你说没有问题就没有问题?当初分房的时候是谁说没有问题的?结果呢?”陈玉铃反驳道。

    “现在房子不是已经有了吗?为了那套房子,我差点都跟厂长动手了。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郑永利气愤埋怨道,“现在就为了每个月发的那三瓜俩枣,我还得整天看他的脸色,束手束脚的,什么也干不成。”

    “不管怎样那也是个正经工作,出来你再想回去可就难了。”

    “什么叫正经工作?出来了我就没想过要回去!那个环境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早就受够了,谁爱去谁去!既想要稳定又想要赚大钱,天下哪有那么好的事情。”

    “你还想赚大钱?你有多大本事!”

    郑永利又被怼得哑口无言,本来即将脱口而出的脏话愣生生地咽了回去,如同一块石头憋在了心口,吊着的一口气久久不能散去。

    是的,现在和陈玉铃比起来,他确实是没本事,论学历、论工作、论收入,哪一样他都在陈玉铃之下。好在他偶尔还能揽点私活挣点外快,让他今天还能有点底气跟陈玉铃吵架。要是长久这么下去,两人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他就越来越抬不起头来了,这也是他决定冒险创业重要原因之一。

    “我和芮芮不用你管,你管好你自己就行了,到时候别给我们添麻烦就行。”陈玉铃见郑永利没有了士气,又补充了一句。

    郑永利的眼神里失去了光彩,像一头没了脾气的猛兽无奈又丧气,低眉耷拉眼地瞟了瞟陈玉铃。他不想继续与她无理取闹便不再说话。

    郑永利还是毅然决然地提交了辞职报告,还未到离职时间便申请休假不再去上班,以项目总设计师的身份,一头扎到了蒙城的项目建设当中去了。

    他长驻在项目现场,与工人同吃同工,躬身参与其中,深入地学习整个项目的建设流程、学习设备以及整个系统的实际状况,处理各式各类的问题。

    作为总设计师,精于算计的郑永利比谁都清楚项目建设的实际投入有多少,他盘算着王昌林从中赚了多少钱,相比之下自己拿到的可以用区区来形容了。

    人的欲望是无止尽的,有了鸡就想要鸭,有了羊就想要牛。此时此刻,郑永利竟然开始有些后悔,心疼起付给设计院的那一笔设计费来。

    让郑永利更为心疼的是,虽说固废处理不是什么特别高科技的领域,但也是有一定技术含量的,这还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有着良好发展前景的重要领域,现在却让像王昌林这样的一群什么都不懂的门外汉如此瞎折腾,简直是暴殄天物。

    “新的、更符合国情和大众需求的理念和技术应该被宣扬和推广了。”郑永利在心里不由自主地呐喊着,他的目光不再只盯着方案设计上了,他也要揽项目、做工程,当总承包人。

    能与王昌林结识,以及关系的拉近,顺便又挣了一点小钱,这算是郑永利一次成功打破现状的尝试,而如今可谓有心插柳柳成荫、柳暗花明又一村了,因为他对这个行业以及自己未来的发展又有了新的思路。

    虽然是刚从体制中出来不久,但是经过这几年的运作和积累,郑永利也不算是创业小白,不管怎样公司是现成的,而且现在还有活儿干——平县水务局的一个污水处理的小活,由他的哥哥郑永强负责在做。

    瞻前顾后、拖泥带水不是郑永利的做事风格,他立即在前程无忧招聘网站上注册了一个账户,用了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就招来了一个工艺设计和一个机械设计员,分别负责编制技术方案和绘制设备图纸。没有办公场所,他便把两个员工安置在了郑永强的一个长期合作伙伴的公司里。

    郑永利知道,鄂城和蒙城项目所采用的都是国外引进来的技术和设备,国内现在还没有类似的技术和设备以及相关的知识产权。他便把从这两个项目中获得的技术参数稍作改动,结合自己对设备构造的认识和了解以及设备的现场运行状况,再加上自己出国考察学到的知识,最终形成了10个发明专利文件,立即向知识产权局申报了专利。

    随即,郑永利便打出了自己公司倡导的工艺理论口号:“本着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的宗旨,以生态平衡为理念,融合国际先进技术,形成最符合中国国情并能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垃圾处理全新工艺。”他的目标市场也初步确定了像鄂城这样的处于转型期的资源型城市以及经济发达的江浙、广深等地区,这些地区或是迫于政策的要求进行转型,或是人们思想超前而更容易、更快速地接受新事物。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一个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并不是那么容易,更何况是在这么个特定机构、大型企业垄断的行业领域。政府是不是认可、认可之后会不会在资金和场地等方面支持建设推广,将决定着项目的生死存亡。

    而如今,传统垃圾处理模式已经基本固定,经营者也是在极力地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要想打破原有的状态可谓是难上加难,即便国内已经有了鄂城这样的案例,但是还远远没有达到撼动固有传统模式的程度。

    在推广一段时间无果后,郑永利发现仅凭自己的力量是不行的。这个技术现在还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他自己也清楚得很,即便真的有机会成果转化,成功的概率有多高,他自己也说不准。所以时间拖得越长,他的心里就越发起虚来。如此,没过多久,公司便一度陷入了困境。

    这段时间郑永利把所有的金钱和精力都放在了推广新技术上,不但没有什么效果,资金流眼看也要断掉。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公司仅有的那两个员工跟商量好了一样纷纷辞职,还把公司告到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说公司不依法给他们上社会保险。

    刚处理完这件事情,让人意想不到、更为严重的祸事接踵而来。哥哥郑永强的那个合作伙伴承接的一个工程发生了安全事故,造成了人员伤亡,而他竟然还跑路了。郑永利本想也就是以后没有办公场所借用罢了,反正雇的两名员工也已经离职,不成想这个人名下有笔贷款逾期不还,作为担保人之一的郑永强受到了牵连,让他担任法定代表人的BJ海洁环保公司的账户直接被查封。

    郑永利知道哥哥郑永强做事一贯没有原则,在郑永利承揽的项目上也是偷工减料、收受回扣之类的事情没少做。这次合作伙伴跑路,死者家属直接把郑永强堵在了家里。

    虽然郑永强矢口否认这次工程上出事跟他有关,但是郑永利猜测他肯定脱不了干系,跟他发生了激烈地争吵,几近反目成仇。

    这个时候,郑永利事业不顺,猪队友郑永强添火浇油,陈玉铃又开始整日唠叨埋怨他不应该头脑一热辞掉原先稳定的工作,家庭冲突不断。郑永利顿时一蹶不振,一个大男人常常晚上偷偷地抹眼泪。

    吵归吵、闹归闹,郑永利还是不得不帮着郑永强与受害者家属协商赔偿私了、还了贷款,在公司账户解封后迅速将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变更成了自己……处理完这一堆烂事,郑永利真是筋疲力尽,终于理解了当老板的苦楚,而同时又不可避免地经历了一场与陈玉铃的唇枪舌剑。

    ,虽然逞了一时的口舌之快,但是在陈玉铃面前更是抬不起头来了。

    “不听我的,现在可好了,赔了夫人又折兵。”

    “你现在不说我原来的单位没有前途了?当年是谁嫌弃我一个月挣两三千块工资的?”郑永利不甘示弱,气势汹汹地喊着。

    “不管是三千还是两千,那也是个铁饭碗,源源不断,更何况还能靠着单位接点私活,现在可倒好,鸡飞蛋打、吃饭的家伙什也没了。”

    “以后别跟我提什么学区房,换房的事你自己去解决,现在我就是想给人下跪都找不到地方。”

    “不指望你能有什么进项,倒是别哗啦哗啦地往外撒啊,真是打肿脸充胖子。”陈玉铃被揭了短,但也毫不觉得理亏,仍然理直气壮、咄咄逼人、讽刺挖苦着,“现在倒好,还想把我二姐拉进来,你的脸是真大,你怎么不让你姐去顶这个缺儿啊,真是一家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

    郑永利被怼得怒火中烧,平日里吵架陈玉铃辱骂他也就罢了,如今辱骂他哥他也能忍,毕竟这次替他哥补窟窿,陈玉铃确实也出了不少力,但是现在竟然还连带上了他的姐姐郑永萍,这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了。

    “你赶紧闭嘴吧!”郑永利看了看隔壁卧室,然后对着陈玉铃低声警告道,悔不当初情急之下,头脑一热想了那么个招。

    在公司被解封之后,郑永利想着法定代表人是不能继续让郑永强当了,自己本来受竞业限制也不能太明目张胆的,想来想去还是腆着脸跟陈玉铃商量把法定代表人变更成她那个已经博士毕业在大学任教的二姐陈惠铃,不出所料被陈玉铃一口回绝。尽管后来郑永利还是铤而走险换成了自己,这件事还是成了陈玉铃口中的一把对付自己的利器。

    正在隔壁卧室看孩子的郑永萍听着郑永利两口子吵架默不作声,她对他们两个的争吵已经见怪不怪,只是抱着安静地依偎在自己怀里的芮芮轻轻地摇晃着。

    郑永萍离婚后并没有回老家照顾年迈多病的母亲,而是来到这里帮弟弟郑永利带孩子,像个保姆一样照顾他们一家的生活起居。除了一家的生活费她从来没有要过多余的钱,仍然感激沾了弟弟的光,跟着他来到了BJ,过上了城市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