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海灵
繁体版

第五章 两个臭皮匠,臭味不一样

    我自己都震惊了,明明记得没有看清这些字就醒了过来,可是这些字此刻却自己出现再脑海里。杜木赶紧拿笔写了下来:雪至三回,海玲归。眼睑婆娑,珍珠落。辗转梦中,莫蹉跎。问我是不是这21个字,我看了一下:

    “不对,是灵,不是玲。”杜木赶紧改了一下。

    “这里的海灵和你说的石头上杜沐,陈子昂,海灵是同一个人吗?”

    “哈哈,果然两个臭皮匠,臭味不一样啊!你不说我都忘记了,石头上也有海灵,这里也有海灵”杜木的提醒才让我想起王勃的简介中,也有海灵这个名字。

    “你是臭皮匠,我是诸葛亮!”杜木舔着脸反驳。

    “这两个人一定是同一个人,在同一个地方,出现了两次同一个名字,我不相信这是两个人刚好重名了。”

    “我也是这么想的,那既然是同一个人,说明这二十一个个字里面的海灵就是王勃的好友。”

    “就算是他的好友,海灵归是什么意思?难不成几千年前的海灵在另一个世界还活着?我在梦里穿越了?”

    “有这种可能。”

    “不可能!”

    “为什么,你怎么知道不可能?”

    “几千年前的夏周不可能认识我,而且夏周的服饰不是几千年前的。”我否定了杜木的想法。

    “那你说这海灵是男是女?”

    “不知道。”

    “这个名字据我所知,历史上应该没有出现过”杜木的这句话也正是我想说的话,对于一个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的人来说,我们去找到他是谁,这比登天都难。

    “后面这三个字,珍珠落是什么意思,是说珍珠落地的意思?”

    “不知道!我也解不开这个梦境的意思,所以我才把这个梦说给你。”

    “辗转梦中,你看这四个字,是说谁在梦中?”

    “也许是这个叫海灵的人在梦中。”

    “不过还有另外一个可能。。。”杜木用神秘的表情看着我。

    “什么可能?”

    “辗转梦中说的是你在梦中。”

    “我?”吃瓜吃到自己头上的感觉。

    “你想,现在是你在做梦,又在梦中梦到这些奇怪的事情,辗转梦中,不能说没有可能吧”杜木的解释我觉得有点可笑。

    “关键现在这二十一个字想表达什么呢?”

    “确实没有头绪,这几个字很简短但是却不知道到底藏着什么玄机。”

    “为什么是我进入了这个世界?”

    “如果说你真的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虽然我不确定,但是那个世界让你进去应该是有你能做的事情,或者是需要你做的事情!”听到杜木这样说,我忽然灵台清明了一下。

    “梦里夏周确实也说在等我,说那里需要我。”

    “需要你?”

    “我也不明白为什么需要我。”

    “应该是因果,所有的结果都有原因,所有的原因也应会造成某种结果。”杜木镇定的说。

    “你说因果轮回?”我不可思议的问他。

    “凡事有因就有果,有果必有因。”

    “我中午做的那个梦里,有个亭子,那亭子上的字现在还记得。”

    “什么字?”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滕王阁序》!”

    “很奇怪,我怎么会记住这几个字?滕王阁序我并没有背过但是这些字看一遍就记住了。”

    “一点印象没有?”

    “我完全不知道这几个字,你说这十六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本意倒是不难解释。”

    “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北海虽然遥远,乘着大风仍然可以到达;晨光虽已逝去,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的意思,但是它出现在梦里,应该就不单单是这个意思。”

    “这句话我脑海里没有,是因为我确实不曾背诵过滕王阁序,我一直觉得700多个字的文言文,谁背谁是傻子,背下来脑细胞都死绝了!”

    “你怎么不说自己懒?不背文言文,找这么多理由。”

    “你能不能好好说话?”

    “背个文言文你脑细胞死绝了?班里那么多同学都能背,都活的好好的”

    杜木的调侃不是没有道理,只是我看到这篇文言文,天然排斥,主要是文字太多,生僻词也太多,典故也多,自己认知水平有限,搞不清楚。

    “虽然我不清楚这几个字,但是和它相关的我倒是了解一点。”

    “什么相关的?”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这是什么意思?”

    “表示早年虽然失意,但拯时济世的信心并未泯灭的意思。”

    “有点意思,你还别说,你这个梦我还真期待你再做下去,我很好奇,你已经完全勾起了我探险精神,全当探险了。”

    “也许不会再做了,只是好奇,怎么会做这样的梦。”

    这时,教室灯一下子熄灭了。

    “到时间了,再不回去,宿舍也要熄灯了!”

    我们只顾着分析梦境,竟然忘记了时间,进了宿舍,收拾完,我便躺床上翻开语文书,找到滕王阁序,认真看了起来。这是我第一次认真读,里面有很多是生僻词,我需要边看,边查询生僻字的读音和意思。读起来都很费力。想到王勃14岁都已经写了这篇文章,我感觉自己是个废物,能顺畅读下来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更别说写了。且不说14岁,就是24岁我能写出这么伟大的一片骈文,我祖坟不是冒烟那么简单,一定是祖宗十八代的坟上着火了,而且是扑不灭的那种。

    全文还没有看完,我竟然再次走进了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