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唐:开局骂哭李二!
繁体版

第9章 难道陛下心里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

    李承乾父子旁若无人的在大殿上亲子互动,看的两仪殿里的一众大臣一愣一愣的。

    在他们之前的印象里,太子是一个非常阴鸷,且深居简出,对其父皇和满朝文武充满怨念的处在。

    然而,今天看到太子流露的温情一面,让他们有那么一瞬间恍惚。

    这还是他们认识的那个太子吗,该不会是被人掉了包吧?

    李世民也被太子突如其来的表现整的一懵,因为这跟他记忆中的太子完全不同。

    据东宫的太监禀报,太子非但不与太子妃亲近,甚至对于自己的儿子也不闻不问。

    平日里不是与奸佞之臣饮酒作乐,就是跟一个伶人搞在一起。

    堂堂大唐太子,帝国储君,放着万千美人不去宠幸,竟然迷恋上一个伶人!

    更为可恨的是,在自己命人杀了那个伶人后,李承乾竟然为了跟自己赌气,接连几个月不上朝!

    这也是李世民对李承乾最失望的地方,大唐太子可以好色、甚至可以荒淫,唯独不能专情和任性。

    现在李承乾可以为了一个伶人,跟自己这个父皇赌气。那么未来他会不会因为一个男宠,跟整个天下人作对?

    可是当他看到李承乾温情的一面,甚至因为爱子的伤势,不惜跟顶撞自己这个父皇时,李世民的心里瞬间产生一丝怀疑。

    难道朕以前听到的传闻都是假的?

    李承乾并非传言那般不堪,实际上是一个对妻儿非常负责的人?

    当李世民看到李承乾艰难的背起李厥,最后更是笑呵呵的喊出“回天牢”时,他的心仿佛被人狠狠的扎了一下。

    这一刻,他甚至有点后悔了。

    后悔自己听信谗言,后悔将李承乾谋反的事情公之于众,后悔派出朝中官员调查此事。

    或许那本就是李承乾的一句无心之言,自己又何必当真呢?

    只是现在木已成舟,谋反已成定局,一切都为时已晚……

    李世民想到此处,有气无力的对着下方一众臣子说到。

    “诸位觉得太子之事该如何处置?”

    褚遂良闻言,朝着两边的大臣看了看,见没人愿意出头,当即站出来道。

    “陛下,大唐律早有定论!”

    “太子谋反人证物证确凿,断无更改之理。若是严格按照大唐律,谋反者诛,余者视罪行而定……”

    李世民听了这话一言不发,然后抬起头看向其他人。

    “你们还有何话说?”

    “陛下,褚遂良所言极是,太子谋反证据确凿,实在是没有减罪的道理,还望陛下严肃法纪,警示后人……”

    李世民听到这儿实在是扛不住了,不禁挤出几滴眼泪,跟一众臣子打起感情牌。

    “虽说嫡长孙刚刚骂的很难听,但朕思索再三,觉得其说的也不无道理。”

    “承乾犯错,朕也有责任。”

    “若不是朕偏爱魏王,也不会引得承乾自危,行此大逆不道之事……”

    李世民把话说到这份上,就是希望有人替李承乾求情。

    然而,让他感到寒心的是,下边的一众大臣除了魏征,竟然一个愿意替李承乾说话的都没有。

    “陛下,臣有话说……”

    “你闭嘴!”

    “朕现在不想听你说话!”

    魏征闻言丝毫没有闭嘴的想法,反而自顾自的说起来。

    “陛下,您就是不让微臣说,微臣也要说。”

    “你们口口声声说太子谋反证据确凿,那么我想问问,太子到底怎么谋反了?”

    “他是领兵进宫了,还是刺皇杀驾了?”

    褚遂良听到这话,当即站出来跟魏征对峙。

    “东宫属官纥干承基、贺兰楚石等人已经供认,太子经常召集他们预谋造反,并联络侯君集为后援,秘密训练死士,刺杀魏王殿下……”

    魏征听了褚遂良的话,冷笑一声道。

    “些许跳梁小丑的诬告之言,也能成为控诉当朝太子的证据?”

    “再者说,三木之下什么话问不出?”

    “你就算让他们供认我魏征谋反,他们也能给你说出一大堆证据来!”

    褚遂良一听这话差点被气死,他们好几个大臣折腾了一个月找出来的证据,竟然被魏征三言两语就定性为严刑逼供!

    “魏征,你休要胡搅蛮缠!”

    “审讯东宫属官之事,乃是陛下亲自下旨,命司徒长孙无忌、司空房玄龄、特进萧瑀、兵部尚书李绩、大理寺卿孙福伽、中书侍郎岑文本、御史大夫马周等一起负责!”

    “你怀疑我也就罢了,你难道连他们都不信任吗?”

    魏征闻言回头看了眼萧瑀,见萧瑀朝着他点点头,他这才无奈的叹了口气。

    他跟萧瑀都是以正直著称,平日里两人关系最好。

    现在见萧瑀也认可了褚遂良的话,他深知自己已经没有给太子翻案的机会了。

    现在他只恨一件事,若是自己早点痊愈,早点回到朝堂,或许此事就能避免……

    “陛下,既然太子殿下已铸成大错,微臣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微臣只觉得自己没有尽到做师傅的职责,没有尽到规劝太子殿下的义务。”

    “请陛下治太子罪时,也治微臣个失职之罪!”

    李世民看着跪在地上的魏征,心里也是颇为复杂难言。

    曾经他也对李承乾寄予厚望,在听说朝野间有废立太子的言论时,立马任命魏征为太子太师。

    一来是督促太子,二来也是堵住天下人之口,向天下人表明自己没有废立太子的意思。

    然而,李承乾一次次让他失望。

    豢养伶人,数月不朝。嫉贤妒能,谋害亲弟,最后更是悖逆伦常,预谋造反!

    “魏征,此事与你无干,终究是承乾心志不坚,这才被宵小之徒所趁!”

    魏征听闻重重叩首,然后泪流满面的抬起头。

    “陛下,尽管太子所犯之事已经证据确凿,但有一句话微臣依然不得不说。”

    “太子废立乃国之大事!”

    “太子身兼长嫡,大唐正朔,众望所归。可一旦太子被废,诸皇子为争储位,恐怕又将是一场血雨腥风,望陛下慎之重之,呜呜呜……”

    魏征这话确实不该说,毕竟太子还没废呢,他就开始琢磨下一任太子了,属实有点说不过去。

    但李世民还真听进去了,因为他也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

    李承乾既是嫡子又是长子,他当太子可谓是天经地义,谁都没有话说。

    可若是废了他太子之位,那自己的诸多儿子中可以立储的人就太多了,可以当太子的人也太多了。

    若是论长,那必然是蜀王李恪。

    若是论嫡,则是李泰、李治两兄弟。

    可以说手心手背都是肉,选谁不选谁好像都对其他人不公平……

    咦,好像还有一人可以!

    李世民想到这里,脑海里立马浮现一个人影,那就是刚刚在大殿上顶撞自己,被自己狠狠的抽了一顿鞭子的逆孙李厥!

    虽说这逆孙差点把自己给气死,但这厮还真对自己脾气,比他爹那个几棍子都打不出一个屁的闷葫芦强多了。

    而且从法理上说,他也是李家之冢嫡,任谁也挑不出错来。

    只是可惜年龄太小,若是能让朕再活十年,朕定可将其培养成最优秀之继承人……

    正当李世民胡思乱想之时,司徒长孙无忌站了出来。

    “陛下,储君之事可以稍后再议,咱们现在还是先讨论废太子承乾之事吧……”

    “对对对!”

    “储君之事好说,现在先讨论如何处置李承乾……”

    李世民这话一出,满朝文武立马敏锐的察觉出不对劲。

    储君之事怎么就好说了,这事不论从哪儿看,都是个大麻烦好吧!

    难道陛下心里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