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自撰
繁体版

第九章 《铡美案》的启示

    《铡美案》的启示

    小时候,看《铡美案》,见判官将纸拿在手里写字,好生奇怪,心想拿在手里怎么写。后来在许多出传统戏曲中都有所见。

    非常明显,这正是古人“尺牍”书写方法的延续。问题是当有了纸张以后,是否也如此写字,还是为了戏剧的效果?

    这个问题一直藏在我心里许多年。后来我似隐隐约约地觉着,这里面大有可究之处。

    据史料记载,由于造纸工艺所限,晋和晋以前的纸,一般都不大。现存王羲之《快雪时晴帖》高七寸一分,《中秋帖》高八寸四分,《兰亭序》的各种版本高都在七寸半。晋纸长亦不过一尺半。只有缣帛才狭长,如晋《列女传》就是画于狭长的缣帛。

    到唐代,纸仍是晋尺寸,但造纸的工艺可将纸加长,类似狭长缣帛,呈卷状。唐末至宋,除狭长纸外,还流行小张“笺纸”,这跟大量印书有关,宋时方将“笺”装订成“册”。享有盛名的“薛涛笺”、“澄心堂纸”,就是唐末女诗人薛涛和宋代李后主分别制作的笺纸。到元代,才有大型纸张问世。

    东晋末年,朝延曾下令:“古者无纸故用简,今诸用简者,以黄纸代之。”

    这“黄纸”是什么纸呢?史载晋代葛洪将黄檗汁浸染麻纸,有效地防止虫蛀。唐代有一种名贵的“硬黄”纸,较厚,施以蜡,“莹澈透明”,“以蒙物,无不纤毫毕见者,大都施之魏晋钟、索、右军诸迹”,也专门用来写经。“硬黄”,顾名思义,“硬”是指质地,“黄”是指颜色。其纸质非常厚实牢固,具有韧性。据古人言,硬黄纸“长二尺一寸七分,阔七寸六分,重六钱五分”,可见其纸之厚重。我们现在看到的唐人王字摹本,皆用硬黄纸所摹,宋人亦继续如此。

    硬黄纸是用麻所制,麻是我国造纸的最早、最普遍的用料。晋代普遍还有茧纸、苔纸、侧理纸等。茧纸是因纸质像蚕茧外壳而故名,较厚,很像如今的“高丽纸”;纹理纵横斜侧的侧理纸亦以此为名,均属麻纸;苔纸亦是麻纸别称。

    另外,晋代还产有楮皮纸、藤纸等,都属坚韧厚挺、不易折损之类。当时造如此质量的纸,难道仅仅是为了避免辗转传递,不易破碎,还是大有书写便利的因素?

    我对《铡美案》的感想:

    1、正义终将战胜邪恶:《铡美案》中包拯不畏权势,毅然将陈世美绳之以法,这表明正义终将战胜邪恶,无论邪恶势力多么强大,最终都逃不过正义的审判。

    2、权力应该为人民服务:陈世美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不惜抛弃糟糠之妻,甚至想要杀妻灭子,这种滥用权力、背离人民的行为最终导致了他的覆灭。这启示我们,权力来自人民,应该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个人谋取私利。

    3、道德和法律的重要性:《铡美案》中,包拯严格执法,不为私情所动,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同时,陈世美的行为也受到了道德的谴责。这表明道德和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基石,我们应该遵守道德规范,尊重法律。

    4、坚守良知和正义:包拯在面对权贵的压力时,仍然坚守良知和正义,为秦香莲主持公道。这启示我们,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我们应该坚守自己的良知和正义,不为外界因素所动摇。

    希望这些启示对读者有所帮助!如果读者需要其他类型的文案创作,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