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年代从享受生活开始
繁体版

第18章 房契

    王德明打了一个哈哈掩饰了过去:“中学不是有门课是几何学么?”

    “把这门课学好了,这裁剪衣服就有数了,都是各种图形嘛......”

    “至于缝纫机就更简单啦,就讲究个手脚同时配合,一边推一边进线,下针的时候计算好方向,就错不了。”

    “你看,让我用手工缝合,我可就不会了,这收口还有扣子,都得您二位......”

    听着王奎氏的奉承,王德明就当听笑话,这个时候开店,不是给自己找麻烦么?

    阎宝珍已经从炕上下地穿好了鞋,拦住了王奎氏:“继八奶奶,您就别来回折腾了,我和德明去迎一迎有光就成。”

    “又不是外人,您早点歇着吧,也看了一天的孩子们,累的够呛。”

    王奎氏也没假客气,笑着点头。

    等王德明和姐姐从东厢房出来,姐夫常有光已经走到了北房的门口,正准备推门,“有光。”“姐夫!”

    常有光明显的带了一丝醉意,一回头小脸红扑扑的,随后身体也转过来,“哦,你们姐俩还没睡呐?”

    要是不知道这是在五十年代,猛的一看常有光,估计都会以为他至少是后世八、九十年代的人。

    他的穿着洋气的很,上身穿着湖色串绸做的休闲西装、口袋里放着怀表,下身则是熨烫的笔直的西裤、尖头皮鞋,手里拎着巴拿马的草帽,跟后世相比都不逊色,“”

    阎宝珍埋怨着说:“你不回来,我们怎么睡?还得锁门呢!”

    “今儿个怎么又这么晚回来?”

    常有光将手里的帽子递给阎宝珍,笑着回复:“还不是跟爸的干儿子周丙奎,戏园子散场之后非得拉我去喝一杯......”

    “那也不能这么晚啊?现在城里多紧张?你小心被巡逻的公安逮住了话!”

    常有光“呵呵”一笑,没理会妻子的埋怨,反而跟王德明说:“德明,周丙奎还让我问问你呢,问你什么时候有空再去针织厂帮他看看?你上次帮他改进的那一台针织机,织出来的绒衣受欢迎的很,他想请你过去将所有的针织机都改进了。”

    还没等王德明回答呢,阎宝珍更加不满的指责丈夫:“有光,下次让周丙奎亲自来拜见爸的时候,跟德明直接说,这不是占便宜没够么?”

    “之前请德明帮着修机器的时候,说好了一个月给20块钱,这都已经是看在亲戚的面子上了。德明还顺带着帮做了改进,后来呢?修机器,德明不藏私的教会他了,就给了2个月的钱,后面不是进货了,就是赔钱了......”

    “德明,我跟你说,不许去,你姐夫从中说也不行!”

    王德明看了眼脸上有些挂不住的常有光,乐呵呵的回复:“嗯,姐,我都听你的!”

    虽然王德明因为本身性格的原因,还有金手指的因素,一直与人为善;又是来自后世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不是那么看重。

    但是这并不表示,王德明被人欺负了就要忍气吞声啊,有些人你不让他知道马王爷有几只眼,他是不会知道感恩的。

    再说了,自己也不是非得从他周丙奎的厂子里赚钱。

    常有光看了看笑呵呵的干小舅子,又侧头看了眼妻子阎宝珍,有些泄气:“得,当我没说!”

    一边扭头进屋一边跟阎宝珍说:“宝珍,你先睡吧,我先抽两口解解乏!”

    “你?”阎宝珍看着丈夫进屋了,回头看了眼王德明,发现弟弟脸上没什么变化才微微松口气跟着进屋,“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抽大烟啊?”

    “你不知道新政府是完全戒烟的么?”

    “现在的政府是说话算数的,不像是解放以前,嘴上说着戒,私底下卖的凶,你赶紧戒了吧!”

    “还有奶奶和姑奶奶两个也是,这要被政府知道了,可不得了啊......”

    “咱们就搁家偷摸的抽,政府怎么可能知道......”

    王德明听着屋子里姐姐和姐夫的低声争吵,再次苦笑,也快了吧......

    哎,要是不赶紧戒掉,被强制性是肯定的了......

    王德明之前不是没有提醒姐夫这一家人赶紧戒烟,相反,他在这借住后,发现的第一时间就赶紧提醒,还不止一次......无果后又私下里跟姐姐说了好多次了......

    他毕竟只是客居在姐夫家读书的小舅子,虽然得到了姐夫一家人的认可,但是辈分低,说话没分量,尤其是涉及到这方面......

    得,各有各的命吧......

    据王德明所知,这京城里旗人抽大烟的太多了,好像是在旗人中间流行的一种时髦一样,只要家里有条件的,就没有不抽的......

    而新中国就成立的那一天开始就强制性的查封了妓院和烟房,大力的全方位的打击毒品......从而导致烟土的价格越来越高,甚至有时候一两金子都买不到一两烟土.......可以说姐夫常有光家卖掉的三个小院和家里的古玩换来的钱和布匹,都搭这上面了。

    不仅如此,王德明见过之前跟姐夫家条件差不多的,原本很殷实的旗人家庭,最后都变得穷困潦倒......

    虽然有王德明在跟着补贴,但照着这么个抽烟和花钱的速度,现在这两个院子也保不住多久了......

    可要是让王德明去举报吧,他又抹不开这个脸面,姐姐也私下求着他,让他一直狠不下这个心......其实真正的原因是王德明在这个时代最在乎的,是干妈王淑琴,其次就是干姐姐阎宝珍和外甥们了......

    哎......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

    第二天一早王德明和姐姐阎宝珍、王奎氏和孩子们用过了早饭,就出门去南锣鼓巷找原房主去京城地政局去做变更手续。

    两个孩子则是被专门接送孩子上学的三轮车老李接上后送去学校了,分厅司胡同小学和幼儿园。

    至于82号院常老头的一家三口和姐夫常有光,那一般是不到10点钟,是不会起床的......

    南锣鼓巷,王德明在院门口就跟原房主白大叔碰上了,一路闲聊着就溜达去了地政局。

    京城市,地政局(房地局前身)就在东城区的南湾子胡同,从南锣鼓巷出来一路往南,进到东大街,穿过北池子,到了南池子,东三座门大街不到,东边一个胡同一进去就是。

    房子的过户手续非常简单,当着地政局办事人员的面,给齐了尾款后,很快王德明就拿到了这辈子的第一份房契,一张纸。

    房契最上面写着:土地房产所有证;最右侧是发证单位:京城土地房产局有证,XX字,第壹伍柒号。

    然后挨着发证单位,从右至左,从上到下,书写着:河北省昌平县秦家村,村民:王德明;

    依据中国土地法大纲之规定确定::京城第五区(这时候还是以第几区或内几区来进行城内区域划分)南锣鼓巷95号,前院东厢房,占地40平米,房屋2间......私有产业......任何人不得侵犯特给此证。

    没错,王德明现在的户口还是在昌平县,而这时候,昌平县还属于河北省......

    王德明看着手里的这薄薄的一张纸,啧啧嘴,这跟后世也没什么两样啊?好么,兜里两年攒的这么点钱,全部都搭进去了,浑身上下可谓是干干净净啊!

    鼓楼东大街81号,姐姐阎宝珍看着弟弟递过来的房契,心中也是百感交集,眼泪就流下来了:“德明,乡下都说你是沾了姐姐的光。”

    “可只有姐知道,要不是你,姐姐家早就沦落的到城根儿底下(老北京特指穷人)租房子去了......”

    “你要是这两年把钱都攒下来,说不定能多买几间房,要是再攒几年钱就能直接买一个独门独院了。”

    “姐,您说什么呢?咱们是一家人,干嘛分的这么清楚?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上一本书的稿费就上万块,我要想赚钱的话很容易的。”

    “钱虽然重要,但是人这辈子也不能把钱看得太重了,咱们家人之间才是最重要的。”

    王奎氏也在旁边劝:“宝珍,德明说的对,都是一家人就不要分的那么清楚了。”

    “照你这么说,搁我这老太太这可是没脸没皮的赖在你们家了。”

    “哎呀,继八奶奶,咱们都是一家人......”

    姐夫常有光也起来了,穿着纯色的丝绸睡衣、睡裤和布鞋,睡眼蒙松的从屋里出来,打了一个哈欠:“宝珍,德明说的对,不能把钱看的太重了.....”

    “好啊!那以后家里的吃食什么的,都交给你了!”

    “咳,咳,德明,一会儿跟我一起去趟王府井的荣宝斋。”

    阎宝珍将房契还给王德明,惊讶的问道:“有光,你兜里又没钱了?包袱葛不是前些天刚来过么?”

    常有光顾左右而言他:“这眼瞅着换季了,不得给孩子们添身儿衣服么?”

    “下午将丝绸店的老板喊过来一趟,都给家里人量量身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