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年代从享受生活开始
繁体版

第20章 正骨

    王德明一手扶着车龙手(把手),一手拎着车斜杠接将自行车抬出院子。

    双手握住车龙头,推着自行车小跑两步启动,借着自行车滑行的惯性,左脚踩上车蹬子,身体腾空,右腿顺势起腿从车座的后方跨上自行车,屁股刚刚沾上车座的同时,右脚搭上车蹬子发力一踩,右手顺手拨动车铃“铃......”,凤头车瞬间上路。

    整个上车动作那叫一个大开大合,潇洒飘逸,吸引来路上众多行人的目光。

    (这叫上活车,90年代以前的自行车因为材料和重量的原因,自重很重,不像现在的自行车先骑上车单脚一蹬就能骑走。)

    王德明也没有直接就去八面槽(现王府井大街,灯市口胡同与金鱼胡同之间)的“哈玉民中医诊所”——此时的中医学协会所在地,而是先去了前门大街路西的“月盛斋”,就在五牌楼边上,买了两斤酱羊肉。

    将酱羊肉挂在车把手上,骑上凤头车,一路风驰电掣的骑向“哈玉民中医诊所”,这一路的回头率直接爆表,不仅仅是拉风的凤头车,还有车把手上的2斤酱羊肉。

    尤其是那酱香的羊肉味道一路的散发,不知道多少人看着王德明的背影一边吞着口水一边心里暗骂!

    “哈玉民诊所”很醒目,七开间的门脸,一块红木做的牌匾,上书“哈玉民”三个字,是京城四大名医汪惠春题的,高高的挂在房檐下方。

    两边的立柱上是一副对联:彼疾且当己疾除,惠风和畅;病人皆作亲人待,春意盎然。

    是京城四大名医的施今墨题的。

    牌匾下方正中的两扇大门开着,门口还侧摆着一张长条桌上面铺着纸笔,一位穿着长衫的学徒坐在后面,估计是为病人登记的。

    王德明在门口学徒的视线内停好自行车,铁锁链锁好,摘下酱羊肉走到其面前非常客气的向学徒发问:“请问夏锡五大夫已经到了么?”

    学徒目光上下审视的打量了一番王德明,不像是来看病的;人又很年轻,手里还拎着酱羊肉!一看就是想走关系申请加入中医学协会学习的。

    最近来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不少人看过几本医书就想着加入中医学协会,实则是想要进来镀个金好拿行医执照;又或者是听闻这边开办培训班来学习的?

    哎......都已经严重的影响诊所看诊了......

    学徒内心腹诽,已经握上毛笔的手又松开,低头开口:“夏大夫已经到了,正跟师傅沟通正骨专业委员会的后续发展情况。”

    “您直接进门后右转到底就是。”

    “有劳了。”

    王德明拱了拱手,迈过高高的门槛进入了诊所。

    “哈玉民诊所”一楼的面积很大,足足有100多个平方,还隐约可以看到药柜在地面上的印记和墙上间隔贴着的:膏、散、贴、油、酒,看样子之前一楼应该是专门用来给病人配药、抓药的地方。

    现在则是用“碧纱橱(若干个隔扇组成的隔断,下段是木板(裙板)素平或雕刻,上段是窗棂花格,中间夹着绢丝,绢丝上还可以绘制丹青或绘画)”隔出来好多间屋子。

    绢丝上写着:秘书室、组织组、社会服务组、福利组;学术组、中药组;预防委员会;针灸委员会;正骨委员会。

    走到最里面,屋里传来几个人说话的声音,其中一位声音比较苍老:“我这一门正骨手艺啊,跟练武术的,还有理发的那些个可不一样,是正经八百的宫里上驷院绰班处传下来的。”

    “哈大夫,您要是让我给这些学研班的人稍微讲一讲没问题,可这拿手的手艺,我可就不会传下去了。”

    这时另一个中年人的声音响起:“夏老,您说的对,也没说让您全部的倾囊传授,但是一些基本的正骨复位手法,还有一些按摩手法,还请夏老您费费心。”

    “哦,那没问题。”

    “另外您现在就贵婿一个徒弟,是不是从学研班里再挑几个好苗子呢?”

    “这......”

    趁着屋里交谈的空挡,王德明敲了敲木板“咚咚”,“进!”

    屋里有三个人,一位老年人和一位中年人隔着方桌相对而坐;一位比自己大几岁的年轻人则站在老者身后。

    瞬间,王德明就辨别出了,年纪大的才是夏锡五大夫,赶紧上前两步,将“月盛斋”的酱羊肉举过胸前,双腿并拢鞠躬敬礼:“夏大夫,我是王德明,久仰您的大名,特请家人通过荣四爷求到您面前!”

    “希望得到您的指点!”

    屋里安静了几秒钟,夏锡五捋了捋胡子,仔细的上下打量王德明,小伙子身材挺拔修长,看起来不算健壮,但是看着其手上粗壮的骨节,还有隐约的掌心厚厚的老茧,暗暗的心中点头。

    又暗暗的瞄了一眼着他的哈玉民,夏老心里突然有了一个想法,轻“咳”一声:“定寰,将你小师弟手里的束脩接过来!”直接就定下了师徒名分。

    哈玉民一直劝说他把宫廷正骨传出来,要更多的人继承,自己之前就一个徒弟兼女婿,现在再收一个徒弟,以后他就没话了吧。

    站在夏锡五身后的年轻人上前一步,将王德明手里的酱羊肉接过来,又重新站回到夏锡五身后。

    “站直了回话。”

    “是。”王德明有些莫名其妙,难道亲家公给自己的请托是拜夏大夫为师?怎么一直都没跟自己说?但是却面上不显,拜师也好,自己在中医学协会也有了靠山。

    “放松点,也不是外人,听荣四爷讲你们亲家公也姓常?那咱们可有缘,我也是正蓝旗的,咱们真论起来还算是亲戚......听说你之前就自己学过医书了?都看了哪些?”夏锡五端起边上的茶杯,轻轻的抿了一口。

    王德明是顺杆向上爬,笔直的站正后,朗声回答:“回老师,家父虽然早逝,但是所留医书甚多。但是学生资质愚钝,从《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之后,只看到了《医宗金鉴》。”

    “哦?”夏锡五捋着胡子的手不经意的顿了一下,连边上的哈玉民医生也不禁的看向王德明。

    “所得几何?”

    “惭愧,不求甚解。”

    “嗯,学无止境啊......荣四爷跟你讲了我是中医正骨了么?能教你的也就是正骨,可教不了你《伤寒论》......”

    “讲了,不瞒老师,学生还懂一点蒙古摔跤,正因为如此,才对您传自宫廷上驷院的正骨手艺更加的向往。”王德明不着痕迹的捧了下夏大夫,略微的停顿了一下,“学生也有一些小心思,懂《伤寒论》、《黄帝内经》的中医大夫很多,学生也会有很多的学习和请教的机会。”

    “但是宫廷正骨这个技艺,如果没有老师的教导,那可谓是求学无路了......”

    “哈哈!”夏锡五听了王德明这貌似耿直的讲述之后爽朗的大笑,满是皱纹的脸上都笑成了一团:“咱们爷俩有缘啊!”

    “我就是蒙古族,哪天找个时间,咱们爷俩练两跤。”

    “来,我给你介绍,”夏锡五指了指身后的年轻人,“这是你的师兄,吴定寰,也是我的女婿,去年刚刚正式的拜在我的门下。”

    王德明马上拱手抱拳,微微的俯身行礼:“师兄,师弟王德明。”

    吴定寰拱手回礼:“师弟,师兄吴定寰。”

    哈玉民适时的向夏锡五表示祝贺:“夏老,恭喜您又得佳徒啊!”

    “哈哈,同喜,同喜,咱们中医学协会的正骨委员会更加壮大了啊。”夏锡五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哈医生,您就只是嘴上有表示?”

    “您牵头组织咱们中医学协会开办的“中医进修学校”是不是快要开课了?”

    “再多加一位学生怎么样?”

    哈玉民有些为难,微微的皱眉,斟酌着想要拒绝:“这......”

    “夏老,您也知道,新开办的“中医进修学校”第一届主要还是招收之前“预防医学学习班”的学员和有行医经验却还没有拿到中医行医执照的大夫。”

    “您新收的这位弟子,之前没有接受过西医方面的教学,恐怕不一定跟的上啊......”

    没等夏锡五回话,王德明就马上抢着回答:“预防医学么?”虽然稍稍有些不礼貌,但是听这口吻就知道一定是好去处,必须要争取进去。

    “哈医生,如果您指的是预防医学,包括:细菌学、微生物学、流行病学、营养卫生等,我之前也学习过的。”

    “国家号召爱国卫生运动后,我作为村子里的医生之一,响应国家号召,在接受了卫生部提供的预防免疫学知识之后,还特意在文津桥1号的市图书馆查阅了相当多的资料。”

    “并且,我除了在乡下给村民们打卡介疫苗,还负责宣传预防、免疫。”

    “我们周边的几个村子,都获得了“爱国卫生运动”的奖章。”

    哈玉民惊奇的看着眼前的这个半大小伙子,这个小伙子竟然已经负责了几个村子的医疗工作了,而且还从实践中获得了相当多的预防知识。

    这时候再拒绝就不合适了,哈玉民简单的问了王德明几句有关预防医学的知识点后,确认王德明的确有底子。

    于是,哈玉民再次“哈哈”大笑两声,满口子的称赞:“好啊!”

    “非常好,能够主动的学习西医知识,而不局限于咱们传统的中医。”

    “我们中医学协会新开办的“中医进修学校”,就同仁医院对面的孝顺胡同内,10月4号国庆后正式开课,注意不要迟到和缺席。”

    哈玉民微微叹了口气,向着夏锡五解释:“协会的同志们信任我,推举我为京城中医学协会的副主席,又恭添“中医进修学校”的校长。”

    “夏老,我实在是敢不殚精竭虑,夙夜难寐......”

    “哎,知道,我们都知道!”

    夏锡五叹息着:“民国的时候,那些个文人和光头党们,不断的叫嚣着要“废止中医”。”

    “这可是咱们老祖宗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经过验证过的医术啊!”

    “结果,到了近代,只有西医是科学的,咱们的中医就是腐朽的,就是不科学的......”

    “真是幸亏了新中国啊!”

    “幸亏了毛主席啊!”

    哈玉民赞同的点点头。

    王德明自觉的站到了夏锡五身后,跟师兄吴定寰如同哼哈二将,听着夏锡五和哈玉民沟通着正骨委员会的发展和后续“中医进修学校”的教学内容。

    根据从卫生部传出来的消息,以后的中医行医执照,如果没有通过西医考试,就不准许发行医执照。

    过了一会儿,屋外面不断的互相打招呼的声音此起彼伏:“赵树萍主席!”

    “锡武兄,道济兄,龙骧兄,德懋兄。”

    “赵主席,今儿个咱们协会的探讨主题是什么?”

    “太阳膀胱经怎么样?”

    “哦,好啊,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外邪侵袭,本经受邪,则必恶寒,发热,鼻塞,鼻衄。”

    “膀胱化气,导肾阳而化气也,小便淋漓、失禁、短赤。”

    听到大厅中的讨论声,夏锡五带着俩徒弟和哈玉民也走出屋子,听着中医大夫们的讨论,哈玉民时不时的也加入几句:“短赤用苦参好。”

    “其性寒,清热燥湿,利尿、归心......”

    “冬葵子也可以,淋尿通淋......”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咳,利水消肿......”

    “气之薄者,桂枝也,其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

    王德明心中暗暗的窃喜,中医学协会自己真的是来对的,这些个协会的骨干中医大夫哪个不是行医多年,临床经验丰富的?

    光是听这些医生的交流,就让王德明受益匪浅,这一次讨论的足太阳膀胱经,就解答了他之前的好多疑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的“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表征仍在,此当发其汗,麻黄汤主之。”

    而《伤寒论》中的麻黄汤,就四味药: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开方子可以照抄,可为什么用这四味药可就不懂了......

    讨论结束过后,夏锡五亲自带着王德明到了秘书组,给王德明在中医学协会登记,并且直接开始了教导:“咱们骨科施术时要做到“心慈术很”。”

    “心慈,医德要好,以治病救人为己任,不能贪图名利。”

    “术狠,在施用正骨心法时,意志和动作都要果断,稳、准、快、慢适宜,不可犹豫不决,给病患造成更大的痛苦。”

    “好了,德明,你这几天回家好好准备一下,国庆以后你每天上午去孝顺胡同的“中医进修学校”学习,下午来宝玉胡同,跟着我一起出诊,须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王德明老老实实给夏锡五躬身行礼后,又分别给中医学协会的主席赵树萍和其他几位副主席:赵锡武、于道济、魏龙骧、董德懋(mao四声)微微俯身行礼,才离开中医学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