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年代从享受生活开始
繁体版

第31章 日常

    六宫粉黛无颜色,从此君王不早朝!

    这一夜,心怀愧疚的秦淮茹,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数,百依百顺。

    事后又强忍着身体的不适,温柔的用事先准备好的温水给王德明擦拭身体上的汗珠。

    将染着自己破身梅花的粗白布收起来,又做好自己的清洁,最后还将自己的褥子卷起来在上面铺好一块新的粗白布,垫在屁股下面,才慢慢进入了梦乡......

    睡梦中,秦淮茹嘴角含着若有若无的笑容......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秦淮茹就忍着痛爬起来,摸着黑,轻手轻脚的穿衣服,生怕吵醒了王德明。

    准备着摸索着下地穿鞋后,脚下一软,差点没摔跤,刚好牵扯到了痛处,不由自主的轻呼一声:“啊!”

    王德明猛的惊醒抬头:“怎么了?”

    “德明......我刚刚下地脚软......差点摔跤了。德明,吵醒你啦......你再睡一会儿吧......”

    “我去伺候妈起床,然后烧早饭。”

    “不用这么早的。”王德明看了一眼窗外的天色,打了一个长长的“哈......”哈欠,纸糊的窗户上一点亮都没有,伸手在炕头摸到火柴,“你等会儿,我先把煤气灯点上,你摸黑别摔着了。”

    “嗯......”

    王德明撑着胳膊肘直起上半身,左手滑动火柴,“刺啦”借着亮光,看到了炕头的煤气灯,王德明上半身前探将火柴放到煤气灯上面大约3厘米左右,然后右手慢慢的拧动底部的开合环,调解火焰大小。

    煤气灯的火光逐渐从豆大的一点慢慢增大,变成杏仁一般大,也更亮了些,王德明把玻璃罩子罩上,屋子里不断的涌动着橘黄色的光亮。

    “德明,小茹,你们俩起了么?”

    堂屋的干妈王淑琴也听到了屋里的动静,高声问了一句。

    “妈,我和小茹醒了。”王德明直起身,把煤气灯放到卧室和堂屋隔墙中间的一处特意掏空着的方形孔处,刚好可以照亮两个屋子。对着秦淮茹点点头,“妈,小茹准备出来了,伺候您穿衣服。”

    “不用让小茹出来了,妈已经穿好衣服了。小茹今天第一天,身子不舒服,先好好歇一歇。”

    “妈,我没事......”秦淮茹借着光亮,穿好鞋带着一丝蹒跚掀开满是补丁的布帘去了堂屋,“妈,您歇着吧,我来烧早饭。”

    “没事,妈还没到七老八十呢,还干的动......”

    “妈,还是我来吧,哪有婆婆干活媳妇看着的。”

    “那行,小茹,你先烧水,妈给你拿两个鸡蛋,给你做两个荷包蛋,这两天妈给你好好补补。”

    “妈......不用......”

    听着堂屋里婆媳俩人温馨的对话,仿佛昨晚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王德明的脸上不由自主的浮起一丝微笑,心田中也仿佛流淌着一股温流。

    家的感觉啊......

    这才是自己向往的日子!

    虽然中间偶有波折,但是也顺利的实现了。

    秦淮茹自己也没有选错,在伺候人这方面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当然,京城肯定是不能带她去的,就算是自己和干妈都特别的大度,不计较她进城相亲,可是自己现在买的房子在那个著名的南锣鼓巷四合院啊。

    中院那个著名的贾寡妇,看到秦淮茹肯定再生事端。

    为了让自己过的舒服,肯定要离的远远的......

    不过这样也好,干妈不肯进城,有秦淮茹照顾着,自己也更放心,等新房建好了,自己每个月多回来两趟嘛。

    当然,南锣鼓巷自己那个房子该翻建还是要翻建的,一个是自己需要一个私密的地方继续藏东西,另外工作后的日常交往也需要。

    “德明,起来了么?小茹把刷牙、洗脸的热水都准备好了。”

    “起来了!”王德明三下五除二的穿好衣服,又将被子叠好,整齐的摞在炕梢的一个木板搭的架子上。

    外面的天色已经开始蒙蒙亮,秦淮茹站在灶台上忙活,将磨好的玉米粉撒进烧开的水里,并不断的搅拌,里面已经有着切好的南瓜和红薯。

    正所谓瓜果半年粮,南瓜可是好东西,这玩意产量还大,宜粮宜菜;跟红薯一样,嫩芽还可以掐尖做菜,叶子和藤还可以切碎了喂鸡、喂猪。

    王淑琴一边抱着堂屋里的铺盖进屋,一边嘱咐他:“德明,你先把蚯蚓沟里面翻一翻,院里的大灶也烧好水了,你把蚯蚓洗一洗然后煮熟喂鸡。”

    “然后你再翻下院门口的几堆发酵肥,看看是不是到时间可以堆放到蚯蚓沟里了?”

    “然后再刷牙洗脸,吃早饭。”

    “好的,妈。”王德明一边应承着,一边对秦淮茹笑了笑出屋,拿起放门口的叉子,去蚯蚓沟翻蚯蚓。

    蚯蚓沟是养殖蚯蚓最简便的方法,弄一个宽高各50厘米,长十米左右的沟,沟里面放置好发酵好的腐化土壤,把蚯蚓扔里面,每天保证15-35度左右的温度和一定的湿度。

    蚯蚓群就会不断的发展壮大,然后从一头开始翻捡蚯蚓,重新加腐化土壤,等翻到头了,最开始那头的蚯蚓群又发展壮大了,绝对是可持续性发展。

    又可以养鸡,提供足够的蛋白,又可以肥田,一举两得。

    唯一就是冬天要注意铺上厚厚的草帘子注意保温,夏天要注意及时翻动沟里的土壤,不能温度过高,每天注意观察蚯蚓沟里的湿度,注意加水......

    将蚯蚓扔进院里的大灶里,趁着还没有煮开,王德明又拿着叉子翻动院门口做的发酵池。

    说是发酵池其实就是几个大坑,还做不到后世农村的那种用水泥混凝土砌的那种封闭式,还可以产生沼气用来烧火做饭。

    把日常的包括人还有牲畜、家禽的粪便,各种杂草、树叶,秸秆等等全部埋进去,然后加入秸秆烧火后的草木灰来保持酸碱度,石灰也可以,现在没有塑料布,就用着浇水的草帘子盖着,保持温度......

    一般情况下农村的厕所里就要时不时的撒入石灰,这样的话既可以除臭,也可以防止蛆虫的生成......

    等王德明把院里的农活干好,在房檐下的洗脸水和刷牙水的温度也刚刚好,牙膏也已经挤好,牙刷规整的放在牙缸杯上面......

    早饭还是老样子,只不过中间多了两个碗,一个碗里两个荷包蛋。

    王淑琴一脸笑容的将两碗荷包蛋推到王德明和秦淮茹面前,“德明,小茹,你们俩刚成亲,一人两个荷包蛋,都好好的补补身子。”

    一番推搡之后,王淑琴勉强吃了两个蛋黄,一家人其乐融融。

    用过早饭,王德明先上山去看洋灰烧窑,洋灰的温度已经降下来了,王德明和阎大爷带着几个人,把洋灰敲碎,拉着牲口碾成粉末后,也没装袋,直接拉到了王德明家。

    因为是埋地基,水泥和河沙简单的用粗孔的竹网筛过后就加水,不断的用铁锹进行搅拌。

    静置一会儿后,王德明和泥瓦匠们就不断的挑选着石头,根据石头的形状,对着合适的位置后,中间加上砂浆堆砌地基......

    第二天是回门,王德明拿着之前还剩下半斤的红杏软糖带着秦淮茹回娘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