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年代从享受生活开始
繁体版

第36章 巡检

    王德明刚刚走进服装店,就被一位正在屋里收集针头线脑和碎布片,跟他年纪差不多的半大小伙子过来热情跟他打招呼,是印常荣老板的大儿子,印嘉佑。

    “都收割好了!看我这手心里的茧子,可把我累坏了,好在亩产比去年又多了十几斤,快270斤了,又是一个丰收年啊!”

    王德明嘴上回复着,摊开手心给他看手掌磨的茧子,一边将手里装着奶酪和奶皮子的纸袋子递过去:“过来路过东安市场,顺便买了些奶酪,给你弟弟妹妹们吃。”

    “嘉佑,印叔没在店里么?”

    “嗐,你说你都进城了还受那个累干嘛?你学习又好,又不缺手艺!”印嘉佑将扫帚夹到胯下,接过来纸袋子一看,立刻咧开了嘴巴:“哈哈,“丰盛公”的。嘿,德明,你干嘛这么客气呢?”

    “我说,你还真不继续读书,准备去做中医大夫啦?我要有你的脑子,高低也得去大学里转转,这毕业了腰杆子都比别人硬啊!”

    “我爸区里开会去了,之前不是卖了一座宅子捐了么?说是表彰会。”

    “德明,还是你舒服,兜里有钱可以自己去吃喝,”印嘉佑不客气的从纸袋里掏出一块奶酪就扔嘴里,同时还嘟囔着:“哪像我?偶尔就给我几块钱的零花钱,还不是每次要都给。”

    王德明双手一摊,略带了一丝无奈:“那你也学着做服装啊?”

    “怎么修缝纫机我也教你了,只不过印叔是为了补贴我,才一直让我来修,我读书缺钱还要养老娘,也就厚着脸皮收着了。”

    “你不一样啊!”

    王德明指了指服装店里忙碌的人们:“你要是真缺钱,要么就直接店里接点零活,要么就跟着印叔学做服装呗?”

    华茂女子服装店的规模,按现在来看就是个小作坊,占地倒蛮大的,是一个大的二进四合院,如意门、硬山脊,灰墙黑瓦。

    店里有几十台缝纫机,并且还有几十位男女职工,分别在不同的房间内,泾渭分明的忙活着。

    年轻的男性基本上都是印常荣的徒弟,有出师的,也有没出师的。

    印老板对徒弟们非常不错,没出师的每个月也给基本的工资,足够生活;出师的呢,接来的活,挣的钱基本上都是五五开。

    而女性,基本上年龄都是四十岁开外的,是印常荣的家属还有徒弟们的家属,也有少量因为活太忙,而请过来专门做零工的熟人街坊,按件计费,比如钉扣子啊,缝收口之类的。

    但是,就这样的规模,在这个年代已经算是首屈一指了,印常荣因此还是东单区的人大代表和京城服装同业行会的会长。

    “印叔,说了什么时候回来了么?”王德明一边随口问着,一边开始仔细的检查每台缝纫机的运行情况。

    缝纫机的构造很简单:机架、台板和机头三部分,通过脚底踏板的上下踩动驱动连杆做上下运动,让机架上的曲轴呈匀速圆周运动,从而带动下带轮上的皮带,通过皮带将动力传输到机头的曲轴上。

    机头就有点复杂了,是缝纫机的核心部位:引线、勾线、挑线、送布和绕线......

    王德明不断的每台缝纫机巡检,不时的会出言打断正在工作的职工,调整缝纫机,比如更换机针、旋松梭心簧螺钉、重新调整差动机构、旋松压脚调压螺钉等......

    每次做调整的时候,还会继续给印嘉佑做详细的指点,一点也不保留,就算是边上的职工或听或记,也是如此。

    虽然王德明嘴上说的客气,印常荣老板是为了照顾他才让他继续做缝纫机设备的巡检的,一个月还开给他25块钱。

    但是自从他接手了这份工作以后,华茂服装店的缝纫机就再也没出过毛病,每次他都能提前发现缝纫机的潜在故障,及时的进行修理或调整。

    这样就让服装店基本上没有因为缝纫机故障而导致的废布料,能来服装店做衣服的,可都是好布料,要么是呢料,要么是丝绸等,每损失一块布料,那就是几块甚至是十几块钱没了。

    这才是别看王德明一个星期就来巡检一趟,而工资却从一个月15块涨到25块的原因。

    “好了!”王德明拍拍双手,接过印嘉佑递过来的粗布,将手上的机油简单擦一擦,环顾一圈后,又接着问:“印叔还没回来?”

    “这个表彰会开的时间可够长的啊?”

    就这么五十几台缝纫机,王德明也花去了将近2个小时,慢工出细活啊,得让发工资的老板觉得物有所值啊。

    “没,说不定他们晚上还要吃饭聚会呢?”

    “我爸现在自从当了这个京城服装同业会的会长,每天是忙的不得了,都不知道在忙些什么?”

    “有时候很晚才到家,早上天不亮就出门了,人影都见不到。”

    王德明和印嘉佑一前一后走出房间,来到服装店前院,打开水龙头,用肥皂洗手,轻笑着回复:“你啊,其实是不理解印叔的心情。”

    “当初解放前的那段时间,你又不是不知道,因为光头党们的乱来,服装店都开不下去了,印叔最后还是卖了一处宅子才能给工人们买粮食、发工资。”

    “又把缝纫机都折价让学徒们都带回家找出路,结果呢?连织袜子都挣不着钱。”

    “要不是解放了,印叔还能将服装店又开起来?还比解放前的规模都大?”

    “要不是解放了,印叔以前这种手艺人,能当上人大代表?同业行会的会长和工商联的干事?”

    王德明仔细的将手指缝都洗干净之后,拿出自己的手帕,擦干水珠,继续笑着开解:“你以为解放前印叔赚了不少钱,还有好几处宅子就算是有身份、有地位了?各种税收,各种兵痞,还有拉壮丁的,哪个部门不能随意的拿捏你们家?”

    “所以啊,印叔是真的看的明白,只有党和新政府才是真的为咱们普通老百姓的着想的。”

    “只有新中国才是真正的人民当家做主的!”

    印嘉佑被王德明说的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怪不得我爸总说让我没事跟你多走动。”

    “还说,你是我们家的贵人,要不是你,我爸前年的那一下子,人可能就过不来了......”

    “噯!过去的事情还提他干嘛?”王德明丝毫不居功的挥挥手:“这不是正巧让我赶上了么?”

    “再说了,别说咱们两家也是沾亲带故的,就是陌生人遇上了,能不搭把手么?”

    “你这可不是搭把手的事儿?我爸回来说,他昏过去之前还有印象呢,要不是你紧急给他喂药,又是行针,他说不定就直接交代过去了。”

    “这还不是印叔福大命大么?”

    又跟印嘉佑闲聊了一会儿,看印常荣老板还没回来,时间也临近晚饭了,王德明就告辞离去。

    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王德明能够顺利的将印常荣老板救过来,就是因为他身上是时刻带着几种急救药:藿香正气水、同仁堂的:牛黄安宫丸、苏合香丸、至宝丹、紫雪丹,还有他自己配的硝酸甘油等等......

    所以放学时在姐姐家附近的胡同口看到有人倒地,不假思索的就冲了过去,凭借着前世在急救科轮转时的所学和经验,靠着硝酸甘油和针灸的指尖放血,顺利的将印常荣救了过来......

    顺便得到了一手大师级的裁缝手艺和缝纫机维修手艺,再加上后世的理科思维,可谓是青出于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