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年代从享受生活开始
繁体版

第46章 享受

    茶几边上就有黑色条状铁皮外壳的暖壶,伙计拿着暖壶出去不一会儿又回来,恭谨的问道:“二位同志,用茶壶还是茶盏?”

    “茶盏。”

    烫杯、倒茶、洗茶、冲水、盖盖。

    “二位同志请用茶,我给您二位清洁浴盆。”

    再次出门,不一会儿再进来拎着木桶,肩搭细白布毛巾。

    开着内间的门,伙计麻利的给本就干净的两个澡盆子,冲水,清洗。

    过后又问道:“二位同志,需要现在给您放水调温么?”

    王德明摆摆手说道:“劳烦帮我们到门口把点的外卖取过来,我们先喝杯茶,用些吃食。”

    “好嘞,您二位稍等。”

    伙计不一会儿就提着两个红木、圆形、上下两层的食盒,外部分别雕刻着不同的图案;打开后,内衬还用着粗绒布保温。

    东来顺的炝羊肉、它似蜜、炸羊尾、素什锦;丰盛公的奶皮子。

    伙计把菜帮着布好,碗筷放好,才退出了房间。

    “来,常大爷,咱们都不喝酒,以茶代酒,我先敬您。”

    “哈哈,咱们爷们就别来这一套了。”

    常老头虽然嘴里这么说着,但是却很诚实的举起茶盏,遥遥的举了一下。

    有道是饿不泡澡,吃过了外卖,半个小时后才让伙计放水、调温,准备泡澡。

    王德明这一脱衣服,让常老头一惊一乍的道:“嘿,德明小子,平时穿衣服看不出来哈。”

    “你身上这筋骨,和肌肉线条可真不赖。”

    “都快赶上我年轻那晚儿了......”

    “哈哈,我不是时常乡下干农活么......”

    “不对,干农活可出不了你这一身的腱子肉,肯定是练过摔跤的......”

    “嗐,乡下跟人随便玩玩的。”

    穿着不分左右的木制的趿拉板,王德明先用大脚趾试了试水温,然后把两只脚放进去,坐在浴盆边,拿起边上用葫芦做的水瓢往胳膊和大腿上淋水,等适应了温度,才将整个身子都沉到了水里。

    “哦......”情不自禁的的说了一句:“舒坦!”

    “哈哈,要么怎么京城这么多澡堂子呢?”

    “伙计,用茶几上的龙井再泡一杯茶。”

    “得嘞,您稍等。”

    常老头吩咐好伙计,伸手将浴盆边的毛巾打湿,盖在脸上,仰头靠在浴盆边,“这泡澡啊,舒经活血,嘿,这一出汗,人就轻快;这冬天泡澡不冷,夏天泡澡不热。”

    “而且这泡澡也不能一过,一过水,那就不叫泡。”

    “最开始的时候,这表皮开始又痒又麻了,这叫烫皮,这必须得忍住;嘿,熬过了这股子劲儿,那才泡到肉;”

    “等肉松快了,才泡到骨......”

    两个浴盆的热水龙口一直开着,不断的保持着浴盆里的水温,王德明和常老头一边泡澡喝茶,一边聊天,偶尔常老头再唱几句京剧。

    王德明也跟着学了一段。

    “德明,你这嗓子没打小练,没开过嗓,光靠喊可不成。”

    “这唱京剧,四门基本功:唱念做打。这唱,讲究字正腔圆,高音得亮,低音得远,您得让最后座的人都听见......”

    “别的行当,学徒讲究的是三年一节;这京剧可不成,得六年一节,苦着呢。”

    “不管唱什么行当,每天一早都得拿顶、下腰、踢腿、劈叉、翻前后桥,以及飞脚、旋子等等,而且都是一天不落,持之以恒。”

    “练完武功后,有的调嗓子,有的请先生说戏。唱老生、花脸的都得蹬上厚底靴,唱旦角的就得绑上跷,一天都不能脱,只有出门上戏园子演出了,才能脱掉厚底靴,解下跷来。”

    “就比如说上次听的京剧二团的谭富英,他是家传的京剧世家,可还是被送进了“富连成社”学戏,为什么呀?”

    “就是因为搁自己家里,家人狠不下心让孩子吃苦。”

    说的兴起,常老头来了一段《定军山》:“这一封书信来得巧,天助黄忠成功劳......头通鼓,战饭造,二通鼓,紧战袍......”

    然后就又喊来门口的伙计说道:“劳驾打听下边上的吉祥戏园子,今儿晚上是谁的戏?”

    伙计都都没出门,就笑着答复:“老同志,今儿晚上就是谭富英先生的戏场。”

    “德明,兜里钱还够么?”

    王德明笑着回答:“常大爷,您放心,肯定够!”

    “那巧了不是,劳驾去买两张戏票,要前座的。”

    “然后请搓澡师傅进来吧。”

    “得嘞,二位同志稍候。”

    等两位搓澡师傅进来,王德明和常老头从浴盆里站起来,两人此时都如同煮熟的大虾,身上都红彤彤的。

    躺在宽约1米的长条床,搓澡师傅将毛巾打湿,有规律的绑在手腕和前肘,然后就开始给二人搓澡。

    搓澡师傅都是河北定兴人,从头到脚全部搓完,不多不少108下。

    再对着后背到小腿肚子一顿拍,同样是108下。

    搓好澡,二人再打肥皂,用丝瓜纕擦的浑身上下全是泡泡,无论肥皂盒丝瓜纕都是浴盆边备着的。

    用细布毛巾擦干后,又请伙计喊来修脚师傅,坐在椅子上修脚。

    清华园的修脚师傅都是扬州人,拎着个小箱子进来,打开后是各式的修脚刀具,坐上小马扎,先去除小脚趾外的死皮,最后是脚后跟。

    全部弄去除后,还再检查一遍,防止有死角没清除干净。

    再换把刀,开始修脚指甲,仿佛是雕刻一般,把每个脚指甲都修的八面见线。

    这里得提一句,长久以来,脚上的鸡眼都是修脚师傅给去除的。

    等修脚师傅的服务结束,王德明和常老头就在腰间系着浴巾,下楼去理发室。

    清华园楼下的理发室有三个,11张理发椅,理发师傅都是湖北人。

    理发椅都是带着齿轮的皮质宽大椅子,先洗头,用的是专门的一款宝洁的洗头膏。

    然后就用手推子和剪刀轮换着剪头发。

    剪好了头发,理发师傅用灯塔牌的香皂打成均匀的泡泡涂在王德明脸上,随后拿出一把柳叶般的刮胡刀,先在一条宽皮子上来回的荡,用拇指试了下锋利度,才开始正式的刮脸。

    就用这么一把刮胡刀,将脸上的肥皂沫全部刮干净,再用毛巾把脸擦干。

    这就结束了么?没有,还有最重要的一步,按摩!

    将理发椅放平,理发师傅从头部开始做推拿、按摩(前文提到有三种人会正骨,其中之一就是理发师)。

    头部、颈部、胳膊,有的部位还会按的嘎嘎响;翻个面继续,最后一个项目就是捶背。

    有节奏的敲打“啪,啪,啪”不同部位轻重还不一样。

    整个过程下来1个多小时。

    “劳驾师傅了!”

    “真舒坦呐!”

    “德明,怎么样?”

    “松骨之后,人是不是又舒服很多?”

    “哈哈,走,咱回去穿衣服,时候也差不多了,咱们俩去东安市场随便吃口,然后去听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