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没人追的女孩
繁体版

十七 四体不勤

    “也许时钟指针厌倦了年复一年走同一个方向,而突然开始往反方向行去。”

    ——乔斯坦·贾德《圣诞的故事》

    -------------------------------------------------------

    我喜欢读书,尤其是故事书。

    从书皮都翻烂了的的《一千零一夜》,到经久不衰的《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从我爸看完就归我的《中国现代短篇小说选》、《射雕》三部曲、《楚留香传奇》,到姥爷手里的《七侠五义》《五凤朝阳刀》,还有三舅送的《圣诞的故事》,三姑送的《孔雀庄园》《故事新编》,施小宁推荐的《儿女英雄传》……我整日住在书中的黄金屋,徜徉万千世界,流连忘返。

    穿越时空去伯利恒见证耶稣诞生,到澳大利亚采欧珀、驯服高傲的孔雀,陪铁锅内的眉间尺痛快淋漓地复仇!

    于我而言,它们并不比现实虚假,而是与现实交相辉映。

    我家那本线装的《倚天屠龙记》有些年头了,脆弱到四分五裂,每当我觅得一两张新的残页,就如同寻到了失传已久的秘籍,爱不释手。

    -------------------------------------------------------

    我决意修炼绝世武功,或者修仙。

    那些年,我在自家的水泥月台上练起了“铁砂掌”,双手交替“啪啪”地拍得震天响,一直到掌心发红,惹得爸妈大笑不止。

    去姥姥家带表弟们玩时,我也只管舞枪弄棒。姥姥家院子里的的木棍、钉耙用来角色扮演西游记,我爸送我的玩具手枪、精致的小蒙古刀我也玩得不亦乐乎。洋娃娃什么的,我都懒得多看一眼。

    倒不如说,我床上那个一拍就作声“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阿姨,你们好”的礼貌娃娃,让我时而气不打一处来。——尤其在我爸刚骂完我之后。

    我常去家属院的商店买一种叫猴王丹的草本糖果,然后装在小瓷瓶里,塞上红布,假装那是解药或仙丹,美滋滋地揣在怀中。

    如今翻看儿时的一组照片,我穿着碎花连衣裙,在山林中的大石头上盘腿而坐,作调息状;要么就是摆出方世玉、黄飞鸿的架势,翻江倒海。

    -------------------------------------------------------

    到了学校,我也不肯放弃做一个诚挚的武侠迷。

    语文老师布置的毛笔字作业,我是边看热播的《小李飞刀》边写的,特意选用了“诗音”二字。次日课上展示时,字虽一般,却引得同学们喃喃而读。

    李莫愁常吟的那首元好问的《摸鱼儿》我反复背过。在班里,身边有同学开口“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我便对上“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她示意我继续。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只影向谁去?”

    -------------------------------------------------------

    如今回首望去才发现,我一生中最富求知欲、最求书若渴的便是少年时代。但彼时少不更事,只爱故事的精彩纷呈;若论深意,于我而言契合的,无外乎李白的举杯邀月和鲁迅的横眉冷对。

    其他的诗歌,我爱的其实是它们的词藻、韵律、意境,肤浅而不求甚解。

    我甚至不懂杜甫为什么能凭那些愁云惨雾老气横秋的诗,与李白齐名。

    是了,还没老过、没病过、没别离过的莫小冰,又怎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凄怆、“潦倒新停浊酒杯”的颓唐呢。就像读《再别康桥》时一样,我的目光只会停顿在气势如虹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射雕英雄传》中樵子唱的“山坡羊”,“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我却嫌词牌和韵脚不够朗朗上口。

    -------------------------------------------------------

    我虽然热爱武侠,但武功和体育,在我眼里完全是两码事。

    举个例子来说,武功登峰造极的人,一定可以把寻常的人按在地上打;但乒乓球、足球、短道速滑登峰造极的人就未必。

    运动员们的胜利,局限在规则范围内,他们身体素质的强化,也局限在常识范围内;而我向往追求的,是对规则和常识的超越。

    庸常之处,不生浪漫。

    何况,那些体育项目让我觉得可笑:一群人在一个场地内,或来回兜圈、或面红耳赤地争夺一个球,如果去掉规则,实在和发疯没区别。

    跳再高又跳不到房顶上;跳远即使能跳十米,也不能一路跳着去上学。

    听说当年我奶奶的姥爷,也就是我的太太姥爷,日日清晨都要练武一两个时辰,一纵身能越过围墙,可惜他的功夫未能传下来。

    总之,我讨厌体育,也不擅长体育,更不打算改变。

    四体不勤的我,唯一能正常进行的运动,就是跑步而已。

    -------------------------------------------------------

    终我一生,跳高没跳过任何一档杆——确切地说,我根本就拒绝起跳,坦然接受零分。跳山羊也是一样,我连卡在上面的机会都没有。

    立定跳远我倒是勉强起跳了,但只能跳五十厘米左右。老师叫我摆动双手助力,但我摆动完又放下,然后再跳,令老师哭笑不得。

    同学们轻松完成的篮球运球,我也不行。从球第一次碰触地面,就完全脱离了我的掌控,它贴地滚动着、我半匍匐地追着,如果老师愿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们就像冰壶运动一样调整着奔向目的地了。

    不过我也有神来之笔。那之后不久,我们班第一次练习投篮,我一边跟排在身后的同学说笑,一边接过篮球,随手一投,居然进了。

    同学们一片惊讶喝彩声。

    但从第二次起,我就没有这种好运了。

    -------------------------------------------------------

    施小宁也是个和我同病相怜的体育白痴。——真不愧是我的知己。我们俩笨手笨脚,一遍遍刷新体育老师对“四肢简单”的认知。

    不止是体育,跳皮筋、踢键子、跳绳,老鹰捉小鸡,甚至于丢手绢,但凡是个能在操场上玩的游戏,我和施小宁一律做不来。

    跳皮筋的时候,我们永远做固定皮筋的人;集体跳绳时则做甩绳人。老师也曾看不过去、决定赶鸭子上架,但结果是目睹两名文学少女先后在甩荡着的巨绳武器前作痛不欲生状,最后眼一闭、往前一蹦,立马连人带绳卡住。

    老师叹着气挥挥手说,你们两个还是随便吧。

    -------------------------------------------------------

    玩老鹰捉小鸡时,作为“小鸡”的我、总是不情不愿地跟着队列跑几步,也无所谓被抓不被抓,要是抓到了我,我就去一边发呆。

    扮演“母鸡”时就不能这么敷衍了,面对身前迅猛的老鹰和身后狂乱的小鸡,我只得无力地硬着头皮撑到结束——多半是输。

    而当我扮演“老鹰”的时候,游戏就成了另一番模样:只见老鹰在场地里徐徐地散步,一大群心急的“鸡”干脆主动上前骚扰。

    -------------------------------------------------------

    玩丢手绢也是一样。同学们围坐成一圈欢乐叙话,我则阴沉地将念力射向正在寻找下个目标的同学,让她无论如何不要把手绢丢在我身后。

    万一我追不上她、万一我追不上任何人,岂不是要出尽洋相?

    我可不想众目睽睽之下上演《猫和老鼠》。

    -------------------------------------------------------

    是的,我很介意众人的目光。

    运动,在老师和同学们注视之下,可能会气喘吁吁、面目狰狞,也可能会奇形怪状、闹出笑话,与其如此,我还不如什么也别做。

    ——多年以后我才知道,强迫式的求知欲、运动上的抑制,这鲜明的对比,预示着小时了了的我将来在学业乃至事业上的局限和困难。

    -------------------------------------------------------

    在他人面前,我很少能体验单纯的快乐,而是忙于经营我作为莫小冰的形象一致性。若对外的形象崩塌,仿佛我本人也将解体。

    与施小宁在一起时,倒还放松些、真实些。

    在我们互传的本子上,我向她倾诉:

    “我想走,可是我还没有真正的来。没有真正的快乐,却有真正的忧愁。

    我不愿沉默,不愿活泼,不愿多愁善感……可是身不由己。

    我想走,可是我还没有真正的来!”

    -------------------------------------------------------

    不知道,施小宁是否和我一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