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没人追的女孩
繁体版

二十二 晚节不保

    终于毕业了。

    真是谢天谢地。难怪富小晶的爸妈要叫她转学到城山市、直接去读初一,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六年级”于我们而言,实属画蛇添足。

    主要是那一年,我们连个正经课本都没有。原本的学习计划早都按时完成了,老师不知道接下来该教什么、学生也不知道该学什么。

    语文老师干脆炒起以前课本和读本的冷饭,数学老师则不知从哪里打印来一堆晦涩偏门的题目,硬是叫我们学,号称拔高一下。

    说实话,当时我的心思本就被另一个突然冒出来的车小棠、以及围绕着他的花团锦簇所吸引,近来又新添了许多声色犬马的爱好,完全无心向学,只感到一种拖泥带水的焦躁。

    六年二班的其他同学们也和我半斤八两。人人脸上皆带着偷得浮生一年闲的笑,学习氛围差到了极点,教室里每天乱哄哄的,连班主任都不太管得了。

    -------------------------------------------------------

    尽管如此,老师并不打算放过在她眼中是可造之材的我。

    有一天下午,杨老师公布说,过些天会有一场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愿意报名的一会儿放学留下,学校要进行选拔测验。

    她谆谆善诱,我却兴致缺缺,放学就赶紧走了,我的朋友施小宁也是一样。

    ——可叹,我在学前班时所企盼的天降大任,如今真的来临了,但我已非当初满腔热忱的莫小冰。

    谁知到了第二天,杨老师说合格的人太少,只有杨小宛、陶小雅和另一个男生,非叫我和施小宁也做那套卷子试试。我们无奈之下答应了,结果都答了六十分左右。

    就这,已经算班里前五的成绩,于是我们俩被赶鸭子上架,凑数去第一小学考了场艰难的试,但正如意料之中地,并无任何下文。

    直到上初一时,我和我的学霸同桌、来自一小的乐小超说起考过奥数的事,乐小超却用怀疑的目光看着我说,彼时他们代表小城去城山市参加奥数竞赛,成员中来自二小的可只有三班的冯小燕一个。

    原来,我和施小宁根本止步在了不值得一提的阶段。

    -------------------------------------------------------

    如果是英语竞赛,也许会好一些。毕竟语言是我所擅长的。

    只是我生得早了,那个年代小学还没开设英语课。班上没人会说半句英语——除了一句夹生的“Hello”;我当然也不会。

    有一天上学路上,我心血来潮,让我妈教我一句英语,好去学校显摆。——我爸妈的英语水平都稀松,但虐虐当时的小学生是绰绰有余。

    我妈问,你想学一句什么呢?

    我说,骂人的那种。

    于是我妈教了我一句“Youareadog”。

    -------------------------------------------------------

    现在回头看,这句话似乎太中式英语了些。

    如果地道点,说“Youdog”,或者“Youarealuckydog”,应是调侃的意味更浓,并不像中文的“你是条狗”那样具有贬低性质;“Areyouacatoradog”是问你性格像猫还是像狗;“Youareadogperson”是说你很喜欢狗,“Youworklikeadog”则是说你工作太拼命了。

    即便是“Youlooklikeyourdog”,也绝非谩骂,而是有科学依据可循的事实。心理学家说,人们喜欢熟悉的事物,买狗的时候所挑的“最顺眼”的那只,其实是跟自己气质上最像的。

    狗呢,也会模仿主人的行为。

    倒不必是《大话西游》中夕阳武士脱口而出的那句“他好像条狗啊”。

    不过多年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交融,中文的“狗”字也逐渐变得像是一种调侃了。

    -------------------------------------------------------

    总之在当日的二小二班,“Youareadog”也足够充作炫耀的武器了。

    我常摆着一张高深莫测的扑克脸,声称跟对方讲一句英语。等他们望尘莫及地膜拜我超前的英语水平之后,再洋洋得意地讲述这句话的真正意思,然后欣赏其脸上呆若木鸡、切齿嫉恨的美好表情。

    直到我玩腻为止。

    当然,我也不吝啬,把句子的单词和发音都倾囊相授。

    过了好些天,昆小鱼突然跟我说,莫小冰,我跟你说句英语。

    我说,好啊。

    于是昆小鱼开口说,“Youareadog”。他嘴角带一丝玩味的笑容看着我。

    我淡淡地说,昆小鱼啊,这句话最开始是我传到班里的。

    他目瞪口呆。

    -------------------------------------------------------

    但我也有栽的时候。

    某次活动课上,我在篮球架旁走过,迎面遇到同班的周小直。这是个坐在第一排的矮个男生,成绩过得去,五官端正、也貌似正经。

    他忽然开口对我说,莫小冰,我觉得你特别像潘金莲。

    我真是一头雾水,莫名其妙地盯了他两秒,转身就走了。

    ——我几乎没和周小直说过话,和班上异性的来往都少之又少,他这发言从何而起呢?

    就像当日辩论会上窘住的施小宁,我想,有的话还是不接为妙。

    -------------------------------------------------------

    夏日,我们完成走过场的小考后,去中央大桥东的第二中学参加了正式的入学考试。

    小城的全部五所小学——一小、二小、四小、五小以及回民小学,计千余名毕业生,都将汇聚到这所唯一的城立初中,开启全新的人生旅程。

    可拥有王霸之气的莫小冰,却在此时晚节不保。

    那天我回二小领毕业证,老师最后一次开班会,并宣读了全班同学小升初考试的成绩。

    当时,大家对我的认识依旧停留在“一鸣惊人”“全班第三”“尖子生”“征文获奖”“奥数竞赛”等诸般荣光上;但不知怎么回事,我数学竟考了悲惨的63分,居全班倒数第一,连倒数第二、那个整天沉默寡言的后进生陈小斌,都有74分。

    同学们一瞬间愣住了,继而哄堂大笑。

    -------------------------------------------------------

    我们只考语文、数学两科,我语文分数倒还好,所以综合名次排在中游。

    其实五六年级,我懈怠之下成绩的确有所退步,但靠着吃老本,从没掉出过班级前十。在小学时了了生涯的最后一刻,居然闹了这样一个笑话,真是活见鬼了。

    我灰溜溜地告别了六年二班。

    而那只是我数学成绩不稳的第一次发作,后来,这个噩梦还将一直伴随我,直到高考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