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的爷们帝都的女孩
繁体版

第134章 平生所愿

    “爷爷。”吕新圆望着屏幕上的吕瀚眠,“展览马上就要开始了,你那边能看得见吗?”

    吕瀚眠面前的平板电脑终于出现了图像。

    “看见了。”小霞兴奋地喊着。

    吕新圆边走边举着手机说:“那就好,我要去忙了,你们在网上看直播吧。”

    连线中断,吕瀚眠皱起眉头说:“怎么挂了?”

    李佩华解释道:“新圆忙着。。。”

    小霞的一句“开始了”中断了两个人的谈话,目光投向平板电脑,隆重的摄影展在一片掌声中开始了。

    人群中胡铭天、何子枫、林晓晓使劲拍着巴掌,吕新圆也加入其中,四个人的脸上虽挂满倦意,但影展终于如期举办的兴奋战胜了所有疲惫,主持人走到舞台中央,背后就是那幅胡铭天倾尽全力完成的油画作品。

    主持人的开场白简洁且极具感染力,因为这样一个摄影展本就难得一见,况且是在如此短的时间里策划、布展并如期举办,最难能可贵的是拍摄这些珍贵照片的竟是一位来自北京的九零后女生,用这样一种穿越时空,连接不同空间的独特创意展现上海、北京两座最能代表中国文化底蕴的国际化大都市建筑的往昔与今朝,以及很多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建筑物风貌,真可谓移步换景,一眼千年。

    主办方代表和园区领导的简短讲话完毕,主持人有请吕新圆上台讲话,热烈的掌声再次响起,媒体记者的镜头对准了走上台的吕新圆,吕新圆淡定自若地接过话筒,望向台下的小伙伴们,胡铭天朝她微微点着头,人群的中间看见了王兴东的身影。

    “感谢大家光临‘明天的心愿’主题摄影展,我是策展人之一的吕新圆。”

    千里之外的北京,吕瀚眠、李佩华和小霞盯着屏幕上的吕新圆很激动,特别是吕瀚眠嘴唇甚至有些颤抖,很快就从孙女口中听到了他的名字。

    “在这,我要感谢两个人,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展览。”吕新圆说完有意望向镜头。

    “首先要感谢的是我的爷爷,他叫吕瀚眠,退休前曾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的副主任,吕氏古书画修复技艺第三代非遗传承人,从小到大在爷爷的影响和感召下,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古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爷爷年轻的时候酷爱摄影,走遍大江南北拍摄了很多极其珍贵的照片,也是在他的影响下长大后的我也拿起了相机,追随爷爷的脚步,重新走遍他曾经到过的地方,用镜头记录下时代的变迁,历久弥新的古建筑,但渐渐地我发现,爷爷老照片里的那些老建筑有的已经断壁残垣,甚至已经不再了,令我和爷爷感到痛心疾首,机缘巧合下来到上海出差,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提到了我和爷爷拍过的照片和收藏,没想到一拍即合,就有了今天的影展。”吕新圆的话质朴感动,何子枫带头鼓起掌来,病房里的吕瀚眠已泪眼模糊,吕新圆道出了他平生所愿,李佩华用纸巾擦着眼角,小霞也热泪盈眶。

    掌声过后,吕新圆继续说:“谢谢大家,这个展览终于圆了爷爷多年的梦想,此刻他远在北京观看着网络直播。”何子枫听到这不禁泪目,他无疑是感触最深的人。

    “第二个要感谢的人,”吕新圆将目光投向人群中的胡铭天,“就是我的男朋友胡铭天,也是这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我身后这幅油画就出自他之手。”

    快门声此起彼伏,镜头对准主题油画,胡铭天突然感觉有些羞涩,或许是在众人面前被吕新圆提及男友的身份,人群中的王兴东和林晓晓反应各异,王兴东强掩镇定,林晓晓则露出真诚的笑容。

    “或许有的人已经看出来了,有记者朋友也问过我,没错,这次摄影展的主题“明天的心愿”就源自我们两个人的名字,保护古建筑,传承和发展中国文化,就是我们俩也是所有热爱这片土地人的共同心愿,只有不忘过往珍惜当下,才能拥有灿烂的明天。”吕新圆的讲话将气氛推向了高潮,主持人走上台。

    “谢谢吕新圆女士,有请胡铭天先生上台,共同开启明天的心愿主题摄影展。”

    胡铭天是被何子枫和林晓晓推到吕新圆身边的,媒体记者的镜头对准两个人,两个人按下道具的相机快门,半空中的一块红绸布飘落,“明天的心愿”五个点亮的字出现在众人视野之中,一阵掌声过后,展览正式开始。

    参加开展仪式的人超乎预期,不大的展厅里挤满了人,帝都三傻和胡铭天充当起讲解员和引导员,维持着参观秩序。

    直播平台的摄像机首先来到上海滩风情展区,做讲解的是胡铭天,这些照片背后的故事之前吕新圆都已跟胡铭天讲述过,本就是上海人的他娓娓道来。

    人群中的王兴东认真欣赏着每一张摄影作品,聆听着胡铭天的讲述,远在北京的吕瀚眠也跟随摄影机的镜头沉浸在一幅幅既熟悉又陌生的画面中,仿佛回到了拍摄时的年代。

    首先映入眼帘的一张黑白老照片,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浦东的横沔老街,尽显老上海的痕迹。接下来一张照片是彩色的,七十年代初的南京路跟现在一样人来车往,只是那个时候人们的穿着颜色比较单一,整个南京路是黑灰的色调。然后又是一张黑白照片,年代更为久远,是吕瀚眠的收藏,三四十年代诸多名门望族和社会名流曾居住的静安别墅的全景。八十年代虹口的第二粮店,三角地菜场,八十年代虹桥的东方商厦,九十年代中期的松江商城,嘉定的改造之前的法华塔,金山的老枫泾火车站,以及闵行兰坪路庙会的盛况,整整一条街的摊位人流,排到了江边,1985年青浦朱家角古镇古朴的模样,那般静谧祥和,三十年前年前崇明的澹园和瀛洲公园。。。

    一张张老照片凝结了时光,吕瀚眠仿佛在时光里寻觅到了曾经在上海的记忆,以及年轻时的薄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