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运成仙
繁体版

第三十二章 清湖县

    秀洲文门郡。

    凛冽的寒风之中。

    孙嗣袁叔和怀家二兄弟拱手揖别:“两位,既然到了此地,那我们就此别过吧!”

    “孙少侠,袁大侠,稍等……”说罢,怀二便伸手要从包袱中将木盒取出。

    孙嗣将怀二的手按住:“这一路走来,我等也算是朋友了是吧。”

    从化县山林到现在,还不到三个月。如今的怀二虽然不是那么体虚了,但也没什么力气。

    孙嗣这么一按,足以让其动弹不得。

    “孙少侠这是什么话?”

    “既然是朋友,那就有通财之谊。”

    “如今我有一件财货,我个人暂时用不上,但朋友却十分需要,我将之送给朋友是不是应该的?”

    说罢,孙嗣直接翻身上马,道了一声保重,随即驾马离开。

    听见那随风飘来的有缘再见。那一副洒脱之意溢于言表。

    看着孙嗣两人逐渐远去的背影,怀家兄弟眼中满是向往。过来一会儿,直到两人消失不见,怀二这才说道。

    “走吧,他们的江湖,那是青衣白马,枕星卧花,而我们的只能是一身尘土,刀尖舔血。完全不是一个路数啊,回家!”

    “回家!”

    ……

    自从出了巴州之后,几人那就是一番风顺,六天时间,几人赶了六千里路。

    先是近两千里的官道山路,之后又横穿一郡之地,直到第二个郡的郡城,另外三人才回去复命。

    到郡城之后,几人又购了几匹驽马,一日三百里,平平淡淡的出了文州,来到秀州文门。

    如今只剩孙嗣和袁叔两人,依旧不见风波。就这样又走了一个多月,两人来到了青郡清湖县。

    玄清宫便在清湖县之旁。

    玄清宫所在玄清山脉,在地图上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地理概念。大致由三岭一脉,两江一湖构成。

    首先是背岭,长五千余里,宽七百里。在背岭前面,中间位置,有一座长宽皆一千余里的庞大山脉,群峰罗列。这是玄清山主脉。

    自玄清主脉左右,各有一条大江奔腾而出,称为左青江和右清江。

    无论左右清江,自玄清主脉流出之后,都一份为二,一路先沿玄清主脉外围流动,随后又和背岭平行,绵延而去。一路也沿着玄清山主脉,最后两条请江的前路在玄清山主脉前段交汇,积聚成一座长千余里,宽八百里的大湖,清湖。

    在左右清江之外,便是左右屏岭。两千多里长,两者前依清湖,尾近背岭,和清江、背岭平行。

    在朝廷地图上,这大概长五千里,高三千里的土地,都是玄清山的范围。

    整个秀州水系,三成都是由玄清山流出。

    但在当地人口中,所谓的玄清山,大概包涵主脉那一些。

    清湖县,长千里,宽三百里,两面依山,一面靠湖。

    想要去玄清宫,便要在清湖县登船,度那八百里清湖。

    在当地百姓眼中,玄清山上,大小宫观几十座,可以分成十几脉。其中有乾道,也有坤道。只是被统称为玄清宫。

    外人若是说要去玄清宫,遇到些热心的当地人,对方甚至会告诉你,所谓玄清宫,只是对山上宫观的统称。

    告诉你哪些是乾道,那哪些是坤道。哪家道观待人热诚,那哪道观更重清修。

    哪家道观较为灵验,哪家道观医术高明,哪家道观道法高深,哪家道观武艺超凡……

    但据吴师兄所说,这些宫观都只是玄清宫的前殿,用来接待当地百姓和寻常江湖人的。

    只有真正天下级势力,才能知道所谓的玄清宫有多么庞大。并且,就这,也只是玄清宫明面上的力量。

    到了清湖县,孙嗣袁叔两人修整几天,洗掉一身风尘,将两匹驽马卖掉,和当地人打听了一番玄清山的情况之后,雇了条船,朝玄清山敢去。

    一艘一丈多长的乌篷,两个船夫,一者看起来五六十岁,一者四十有余。

    此时,正是那中年汉子在摇船,老者在船中和两人闲聊。

    袁叔孙嗣本来也准备帮忙摇船的,却是被两位拒绝了。

    按照两位的话来说,有岂有让客人自己动手的道理。

    “两位客人,可是来玄清山拜师的?”

    “船家好眼光。”

    “哪里是什么好眼光,每隔三年,山上的道长们便会一起找收一批童子。”

    “也就是两位客人来的早了一点,再过一两个月,县城里到处都是那慕名而来的人。”

    “可山上岂是那么好待的?”

    “哦,还请船家指教一番。”

    老者摸出葫芦,灌上一口:“这山上的诸位道长们啊,一起凑钱,在山脚下修了一座道院,各家都安排了高人前来教导。”

    “每三年,招收的童子们,都会被安排在道院之中,习字,读书、练武、学艺。”

    “三年之后,若是合格,则会被各家领走,若是不行,那就只能下山去了。”

    “便是领走了,那也只是做个童子、学徒,还有继续的考验。”

    “听起来,莫非船家当年也去过?”

    “我们这清源县,谁年幼时候没去试过?便是只能在那道院中学习三年,也是好的。衣食、药材、知识,种种好处……”

    说到这路,老者不禁怀念的摇了摇头。

    “山上各家,三年一次,历时一月,加在一起,每次招三千人。”

    第一旬,招本县之人,考核难度最低。最多招一千人。

    便就是这最低难度,名额往往也用不完。有些时候,年岁不好,甚至招满一百都勉强。

    考核通过者,若是超过一千,便取前一千,若是不足一千,多余的名额便留给后续。

    第二旬,考核难度又比一一旬大上一些,只招本郡之人。名额一千外加第一旬余下的名额。

    第三旬,那就不禁出身,有缘皆可来,考核难度自然比第二旬又高上一截。名额即三千减去前两旬用去的名额。

    “不过这考核的难易程度,却是和客人关系不大。”船家最后总结道。

    “这是为何?”

    “每次参加考核的人,小的五六岁,大的也不过十一二岁。客人看着就远远不止,想来应该是直接去拜师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