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归齐
繁体版

第22章:卢阳乌

    而在高昂这个年代,正是胡汉矛盾比较激烈的时候,所以刘贵的这句话大概的意思就是:“只值一文钱的汉人,随便他怎么死!”

    一钱汉,是对汉人极具羞辱性的称呼。

    所以身为汉人的高昂当场暴怒起身便是抽刀砍向刘贵,本来还等着高昂言语对线的刘贵没想到高昂居然直接线下单杀了,吓的起身便跑。

    而高昂也锲而不舍的追杀刘贵,两眼血红的表示今天一定要砍死刘贵泄愤,直到高欢出面,方才是将此事解决了,高昂却还是愤愤不平的表示别叫老子看到你,否则看你一次砍你一次!

    这就是高昂,吹牛逼够狠,做人更狠!

    等到高昂功成名就之后,曾去祭拜父亲,命人将父亲的坟墓修的十分豪华齐整,这才在父亲高翼的墓前得意洋洋的道:“您曾经担忧自己死后没人给您烧纸,现在看看如何呢?”

    然而高昂得意的太早了,事实证明他父亲的眼光没错,担忧更是没错。

    高乾死了,高昂很快也将为他骄傲自大的性格付出生命的代价。

    邙山之战中,一向看不起宇文泰的高昂居然明目张胆的打出自己的伞盖和旗帜,在这个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的年代,这样的操作不亚于发送了自己的实时坐标,就是明目张胆的告诉宇文泰:“老子在这儿,不服约一下!够胆来战!”

    西魏对于高欢这位手下第一猛将高昂的悬赏是很高的,所以连绵不断的西魏军仿佛洪水一样不停的冲击着高昂的中军。

    高昂一战全军覆没,只剩下他本人,挥舞着霸王槊单枪匹马杀出了重围,向着友军的方向逃去。

    只是他没料到的是,他这种天老二我老大的性格会最后把他坑死,东魏军中对高昂不满者早就已经不知道有多少人。

    而为东魏镇守退路的守将高永乐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面对高昂的求救,高永乐选择了忽视。

    可怜高昂还以为高永乐是害怕开门放他进去会引来追兵,当下便是让高永乐给他扔下一根绳子也行,回应他的依旧是一片死寂。

    于是高昂疯狂的用刀敲击着大门,试图砸出来一个洞,任何一个英雄豪杰在面对生死的时候都是会求生的。

    然而城门怎么可能会被佩刀砸穿呢?眼看着追兵将至,高昂只得草草躲在了桥洞下面。

    高永乐却并不准备放过他,于是当西魏军赶到城下的时候,高永乐再一次为他们指明了明路………

    高昂眼见已经无路可躲,这位一生都在战斗的猛将,被人称作项羽再世的狠人,他的结局也如同西楚霸王一般悲壮而摄人心魄。

    高昂张开双臂,对着迎面奔来的西魏士兵喊出了如同项羽那句:“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一样千年之后依旧令人心神震颤的话语………

    高昂怒目圆睁,再也没有了丝毫畏惧和恐怖的吼道:“来!与尔开国公!”

    高昂死了,死在了自己的骄傲自大中,然而对于他的最后一句话,不能说他太骄傲,也不能说他没这个能力。

    杀了他的人并没有成为国公,然而西魏许诺的赏赐,却一直发放到了隋朝都依旧没有发完………

    高昂虽然死了,但是他的家室却依旧被照顾的很好,高肃面前的这个,就是高昂的长子高突骑。

    这小子算是子凭父贵了,他爹一死,他就袭封了京兆郡公,虽然这货才刚刚十岁左右,却已经是妥妥的贵族了。

    高突骑和高肃的关系很好,算是高肃仅有的朋友了,虽然高突骑比高肃大个两三岁,但是高突骑这个人,用高肃的话说,就是脑子缺根铉。

    高突骑不仅继承了他爹的勇猛,仿佛一只小老虎一样斗志昂扬,也似乎是继承了他爹的鲁莽莽撞,耿直到高肃有的时候都有些无语的地步,说好听点儿叫耿直,说难听点儿就叫傻了吧唧………

    就比如现在,高肃还沉浸在父亲去世的悲伤中呢,高突骑却一个大跳上来差点儿给高肃来个断头台………

    高肃也懒得搭理这二傻子,当下便是摇摇头准备去上课去了。

    然而高突骑却是挠着脑袋追在高肃身后支支吾吾了半天,高肃有些不耐烦道:“你到底要说什么?”

    高突骑才是涨红着脸道:“我,我就是想说,我爹也没得早,我能理解,大兄走了你难受我也知道,要不………要不,你就打我一顿罢!只要你能高兴!”

    高肃无语的摇了摇头,都有点儿被高突骑给逗笑了:“我打你干什么?打你也换不回阿耶………”

    高肃说着,两人都是沉默了,高肃方才是嘱咐高突骑道:“不要出去随便乱说,不然的话是惹祸上身知道了吗?”

    高突骑当即便是拍着胸脯:“你放心四郎,我都清楚,我娘都嘱咐我了!现在二兄掌事,我明白!”

    是的,高突骑口中的大兄二兄就是高澄高洋,高昂和高欢是同族,大家都是出身渤海高氏的。

    只不过家族这种东西就是这样的,有混得好的肯定就有混得差的,高欢就属于混的差的,混的家徒四壁只能是给人养马。

    而高昂就属于混得好的,他爹高翼是刺史出身,所以在当地也算是望族,但是不管怎么样,大家终究还是一个家族的。

    甚至论起来的话,高昂其实是要比高欢的辈分还高的………

    高欢要管高昂叫三叔………

    所以当初高欢才会叫高澄以子侄礼去迎奉高昂,一口一个爷爷的把高昂叫高兴了,才觉得高欢也算个人物的。

    因此论起来,高突骑虽然跟高肃的岁数差不多大,但是实际上却是和高澄高洋一个辈分的,叫一句大兄二兄也说得上………

    高肃也没当回事儿,只是却突然觉得原本没什么苗头的脑中因为高突骑的话却似乎是有些想法一闪而过了,高肃却没能抓住,是因为什么呢………

    “四郎,我走啦!”

    高突骑憨憨的吼了一声,高肃吓了一跳,才发现俩人已经越过了内堂,虽然俩人都在国子学上学,但是高突骑要上的是蒙学,而高肃却已经跳过这个阶段了。

    大概就相当于,高肃现在已经是跟着导师混的研究生了,而高突骑还在上幼儿园大班………

    所以两个人上学的地方并不一样,此时两人便是要分别了,高突骑对高肃招了招手:“等一会儿我还在这儿等你啊!”

    高肃点了点头,高突骑便是撒丫子的跑了,他本来就要迟到了,更何况方才还和高肃聊了那么久,要是去晚了,先生可就要打手板了!

    高肃看着高突骑的背影,也是犯起了嘀咕,我到底是忽略了什么呢………

    高肃沉吟着走进了内堂,连路上和高肃打招呼的一些人都是被高肃给自动忽略了过去,以至于大家都是有些挠头摊手,直到一个人站在廊檐下对高肃招了招手:“四郎。”

    高肃这方才是回过神来,转头看去,便见一白衣大襦,头戴进贤冠,手持麈尾扇做文士打扮的人用扇子轻轻的招呼高肃过去。

    高肃这方才是急忙的趋步上前,躬身行礼:“先生。”

    此人便是现任国子学祭酒卢阳乌,高肃如今在跟随他学习六经,事实上,高肃其实是他唯一的一个弟子。

    因为老先生是从朝廷退下来发挥余热的,因此精力不多,平常也就是高肃自学,有什么疑惑去跟卢阳乌请教,大多数时间内卢阳乌都是不在的。

    卢阳乌上下打量了高肃一下,随后叹息一声道:“大将军之事,老夫也有所耳闻了,你………”

    高肃微微躬身,卢阳乌见高肃似乎没有多说的意思,便是笑着道:“怎么不多休息两天?”

    高肃回道:“实在是闲不住,在家里也没什么用,只能是独自伤怀,反倒是不如出来走走。”

    卢阳乌清楚事情肯定不是高肃说的这样的,但是闻言却还是笑着点点头道:“你能这么想就好,逝者已矣,生者还要好好生活。”

    说着便是一挥扇子,对高肃道:“一起走一走?”

    高肃闻言便是急忙的躬身应了一声,随后便是微微低着头的侧身跟在卢阳乌身边,执弟子礼追随。

    卢阳乌笑着对高肃道:“你年少多智,这样的道理,不用我教你你也应当是知道的。”

    南北朝时期社会动乱不安,因此自魏晋开始人们便是多好谈玄论道,或是服用五石散,以思想层面的玄幻奢想来忘却现实生活的残酷和痛苦,也因为如此魏晋南北朝的人才会如此的感情奔放而热烈………

    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的时候,放下所有,及时行乐,才是人生的常态。

    对于生死的淡然,同样贯彻了整个社会的各个层面,这也是北魏佛教越发盛行的原因,人们寄希望于死后的寂灭变作了还有来世的希望,抑或是所谓的地狱里面,还能与难舍难分的亲友重逢………或许这样的幻想,能够让人心里稍微得到些许宽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