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归齐
繁体版

第51章:跳大神

    虽然很不情愿,但是高洋还是选择将崔季舒崔暹叔侄流放马城,将宋游道在晋阳下狱,以此来讨好怀朔贵族。

    然而高洋并不认为一味的妥协讨好就能换来尊重。

    高洋从娄昭君宫中回来之后,便是心事重重的将这件事跟他的改朝换代工作小组中的一位重要组员说了。

    这个小组如今由高德政负责,目前就只有算上高德政三个人,其中一个叫徐之才另一个叫做宋景业。

    这个徐之才出身东海徐氏,本是南朝人,后来他祖父被北魏俘虏了,自然也就迁居到北魏了。

    东海徐氏乃是医道世家,与馆陶李家、高阳许家等家族并称八世家传,都是以医术独步天下的家族。

    徐之才本人也是一位当世名医,对中医学的影响十分深远,然而他其实最有造诣的………是妇产科………

    他发明的逐月养胎法甚至一直到现在都是妇产科大夫们的必修课,在妇科儿科草药的研究上,徐之才可以说是当世华佗一样的存在。

    而另外一位宋景业则是北平的一个守官,虽然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但是他却十分擅长把握时机,同时他也有一个十分适合加入这个小组的技能——星象占卜。

    简而言之就是个跳大神的,而这个跳大神的很敏锐的就嗅到了高洋的心思,同时也意识到这是自己翻身的好时机!

    因此当高洋到达晋阳之后,宋景业主动上书给高德政,神神叨叨的说了一大堆周易上的东西:“易稽览图曰:‘《鼎》,五月,圣人君,天与延年齿,东北水中,庶人王,高得之。’”

    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在浩如烟渺的书籍中精准的找到这一句的,但是这一句还真就精准的搔到了高洋痒处,这就是高洋要的东西——正统天命的根源!

    宋景业将这句话解释为:“东北方向的水,岂不就是渤海吗?在渤海将要出人主,高就是高氏啊!所以这句话分明就是说大王您马上就要成为天下的主人!”

    对上了………

    高洋很高兴,所以一个小人物宋景业就这样靠着胡说八道成功的加入了高洋的创业小组,成为元老之一。

    高洋需要这样专业对口的人才,更何况他本身就没有高澄那种实力,高澄的团队那是杨愔崔季舒陈元康这种狠人,而他身边不是妇产科大夫就是跳大神的………

    身份可能不太好听,但是绝对都是技术对口!

    徐之才和宋景业这俩人这段时间在晋阳不断的在高德政的指挥下搞些什么麒麟现世什么鱼肚子里写着或是半夜狐狸叫“大齐兴,高氏王”之类的活儿。

    也因为如此,高洋如果说有谁能够商量的话,除了高德政之外,也就剩下这俩了。

    高洋将娄昭君的态度跟宋景业说了,宋景业却并没有惶恐或是紧张,反而是笑着对高洋道:“诚如太妃所言,恰恰正是大王您应当尽快登基的原因。”

    高洋闻言也是笑道:“孤王也是此意。”

    高洋明白为什么怀朔集团对他称帝的事情态度这么消极,这也恰恰是高洋急着快些登基的原因。

    因为比起乱世枭雄高欢和有父亲扶持同时自身还精于权术的高澄,高洋的根基实在是太浅了。

    对于高洋来说,一抬头面前不是这个叔叔就是那个大伯,几乎各个都能伸出指头指他两下,他还不能有脾气!

    这样长此以往,势必要为其裹挟,渐渐的失去权势,成为怀朔集团的应声虫!

    这绝对不是高洋愿意看到的,他虽然选择了退步,将崔暹等人废掉表明自己没有重用汉门打压怀朔的意思,但是他也绝对不能成为怀朔集团的傀儡!

    所以越是如此,高洋越是急需登基,趁早的定下君臣名份,没有威望的他,就更需要帝王的身份来为他加码。

    只有成为了皇帝,确定了君臣的名份,才有资格统帅怀朔,不然,他就是高王的第二个儿子罢了,永远成不了丞相和大将军!

    此时为了登上帝位,高洋已经做出了让步,但是却不能一直让步,所以高洋心中已经有了另外的计划………

    -----------------

    建康城以青砖铺砌,外设竹篱,内外六门,北据长江天险,内环秦淮,西起石头城,东至倪塘,北过蒋山,南至雨花台,东西南北各四十里,四周固若金汤。

    健康未建外郭,只以篱为外界,东南两面又沿青溪和秦淮河立栅,成为外围防线,设有五十六个篱门,城市规模堪称此时中华乃至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城市。

    在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之后,带来的是物阜人兴的繁荣昌盛,建康城此时人口将近两百万。

    自南齐之后,一直到如今,建康城不断的在向着富贵窝子的方向发展,其豪华称富,莫说世界,就算是同为中华的其余两个国家也是远远不及。

    这座城市的主人,梁武帝萧衍为这半壁江山带来了将近半个世纪的稳定和发展,让他如一颗明星一般,照耀世界。

    萧衍信佛已经到了魔怔的地步,史学家给他单独创造了一个十分贴切的词“佞佛”。

    因此梁朝在他的治理下,佛教呈现井喷式的发展生长,他本人不仅精通佛法且参与了佛教理论的很多改革,而且他还鼓励民间信佛,可以说简介的为日后佛教在这片土地上的生长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至少在此时的梁朝内部,光建康城周围,佛寺已经到了数不胜数的地步,所谓的“南朝四百八十寺”便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

    若你走在建康城中,你会看到无数的商船穿行秦淮河上,自天竺东瀛琉球等等世界各地的外国商人们操着一口流利的汉话行走其中,四处都是闲适的路人或是施施然游于秦淮河边,或是乘舟饮茶,或是高士轻挥羽扇谈法论经。

    小贩们的叫卖声不绝于耳,孩童嬉笑着穿行街头巷尾,卖酒的娘子穿着缚膊笑着打酒,友人站在街头相互作揖行礼闲谈近况,远处传来阵阵山间佛寺的晨钟暮鼓………

    然而此时出现在萧确眼前的,却是一副人间地狱………

    面黄肌瘦的人躺在尸堆之中,睁着一双饿的昏黄的双眼无神的看着灰蒙蒙的天空,两侧街道破败不堪,沟渠之中黄褐色的尸水如同小溪一样缓缓流淌。

    四处都是黑乎乎灰蒙蒙的烟雾,劈里啪啦尸油燃烧作响,到处都是断壁颓垣,街道上空无一人………不,准确的说,是人都堆在路边!

    偶尔会有一两个行人,也是如骷髅一般的用树杈支撑着身体,面容呆滞蓬头垢面的走着,不知道该走向何处,或许只是还没死,所以不甘的努力逃离身后的坟墓。

    而就在他的身后,同样瘦骨嶙峋的野狗眼睛冒着绿光,口水四流的死死盯着他,只等他倒在地上,便上前享用这顿“新鲜”的美餐。

    “君侯!前面好像是黄四郎的家!”

    紧皱着眉头看着四周的萧确还在努力的将眼前这人间地狱和自己印象中的建康城努力拼合,却听身边的侍卫这样喊了一声。

    黄四郎,建康城最富有的人,当初萧确还没有跟着父亲就藩的时候,他和他父王萧纶就是黄四郎的座上宾。

    因此萧确来了兴致:“走,去看看!”

    于是萧确带着两三个侍卫便是走进了黄四郎府上,敲门半天无人应,萧确察觉到不对,便是叫人将门砸开。

    只见门内依旧是死寂一片,萧确命人呼喊,依旧是久久无人应答,院子内杂草丛生,狐兔奔走,廊檐下蛛丝结网绿蓬糊窗………

    “君侯!快来看!这………”

    萧确还没从失神当中醒过来,便是只听侍卫又是喊了一声,于是萧确急忙的便是跑了过去,随后看着侍卫手指的方向,不由得瞳孔一缩………

    只见一具身体溃烂灰败,已经爬满蛆虫蚊蝇的尸体,穿着金丝织就的锦绣衣裳,身后堆满了金银珠宝,就这样静静的躺在上面,尸水四流………

    “君侯,您应该看看这个。”

    这种精神震撼还没有消退的萧确顺着侍卫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那尸体前面,似乎是散落着不少骨骸………孩童的骨骸。

    侯景围城数月,尸体还远远不到能显露白骨的地步,而这具孩童的尸骨,却如此的………干净。

    萧确猛地便是捂着嘴退了出去,一众侍卫也是面如土色,急忙的退了出去。

    萧确在外面定神了许久,方才是叹息了一声:“生把火,走吧。”

    建康城内一路走来不知道见过多少这样的情形,住的远一点的还好,最起码不用受侯景的兵威威胁。

    而到了这个时候,就算是曾经的那些世家豪族女子,也不得不放下尊贵的身份出去挖野菜,至于建康城内的则是只能自求多福,就像这个黄四郎一样,家财万贯此时却也换不来一个鸡蛋,只能穿着锦绣绢帛生生饿死在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