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繁体版

第十一章:大明命运的转折点土木堡

    “殿下,前方就是土木堡,过了这里,咱们就到居庸关了。”

    两侧山脉夹峙的古道中,一支大军绵延数十里,正在缓缓前行。

    行军队伍的一侧高坡上,一面火红色的朱字大旗迎风招展。

    路过的士兵看到这面大旗,眼中满是敬佩和崇敬。

    半个多月来,就是这面大旗代表的少年。把他们从全军覆没中解救而出,带领着他们从草原深处,阻挡着一次一次的敌人突袭,回到了他们做梦都想回到的家。

    “土木堡。”

    听到这个词,朱瞻均眉头微蹙了一下。

    “怎么了殿下?”

    旁边的蒋千总察言观色,见自家殿下似乎对这个地方有些抵触,小心翼翼的问了一句。

    朱瞻均摇摇头道:“这名字不吉利,告诉他们改名吧。”

    “改名?”

    蒋千总一头雾水,这好好的改什么名字?

    “那…那该叫什么?”

    虽然心中疑惑,但殿下既然说不好,那就肯定不好,改了不就行了。

    朱瞻均琢磨了一下,意有所指道:“就叫匈奴坟吧。”

    说完一扬马鞭,带着小虎等护卫去巡查部队了。

    “匈奴坟,匈奴的坟墓。”

    还在原地的蒋千总,嘴里念叨了一句,看向朱瞻均的背影满是敬佩。

    “殿下不愧是殿下,心存剿灭匈奴之志向,有太祖之风啊。”

    “小混蛋,天黑之后第一批粮食就能收获了………”

    在朱瞻均巡查军队的时候,小半个月前,听完靖难之役,就一直沉默默默干活,几乎没说话的老朱,开了口。

    “终于有收获了。”

    听到这个消息,朱瞻均心里那叫一个开心。

    虽然空间里的土地,一天的生长抵外面的一个月,可翻土种植需要时间。

    千亩的土地就老朱一个人,哪怕老朱的锄头有神奇的能力,一锄头下去能翻十丈的地,也架不住面积大呀。

    经过小半月的开垦种植,老朱种植的第一批粮食,终于有收获了。

    “辛苦您老人家了,您看看想吃啥,您先随便挑点。”

    这一批种植中,可不单单只有粮食。

    朱瞻均还交给了老朱一些土豆,玉米,番薯和辣椒,番茄。

    拿到种子的老朱,仿佛无师自通一般,把这些种子都种的好好的。

    “行,咱知道了,晚上有空过来,咱爷俩喝点,俺有点事情要跟你讲,还有点东西要交给你。”

    “唉。”

    朱瞻均虽然心里好奇老朱会给什么东西,但这个时候还在行军中,他也不可能放下军队,进入空间中去问老朱要,本来就会属于他的东西。

    “殿下,有人求见,是陛下派来的辅助将军。”

    朱瞻均刚巡查到后勤营,蒋千总就带着一队衣甲鲜明的人奔了过来。

    朱瞻均看了一眼领头之人,感觉有些面熟,但一时间又想不起来是谁。

    赶过来的,正是安远伯柳升。

    他奉老爷子的命令赶过来辅佐朱瞻均。但到北平的时候,一些部队已经在那里集结,想着这几天接到的战报,大军虽然遇到了几次袭击,但都平安的度过,便决定先把赶到的部队先安置好。

    等他安置好部队可以出发的时候,朱瞻均已经率领部队到达了宣府。

    宣府已经是自己人的地盘了,柳升想着自己去不去都一样,便决定在居庸关前迎接。

    今早晨收到消息,立马就赶了过来,正好在土木堡碰到了回归的队伍。

    看着虽有些疲惫,但眼中满是到家兴奋的士兵,他那一直悬起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这十万大军,终于保下了。

    刚要向士兵打听一下朱瞻均所在地,正好就碰到了,要去土木堡改名的蒋千总。

    一听到这队人马领头的将军,是陛下派来辅助殿下,带领部队回北平的人。

    蒋千总当即把改名的事情交给了副将,喜滋滋的带着柳升来找朱瞻均。

    当然了,他心中还有一个小想法。

    他想借这个朝廷派来的伯爵之手,判断一下这个殿下到底是不是真的。

    如果是真的,那万事大吉。

    如果是假的,看在对方把他们这些兄弟一路带回来的份上,他们就是拼了命,也要掩护朱瞻均逃离。

    上下打量了一会朱瞻均,柳升跟心中的记忆互相对比了一下,很快确定了朱瞻均的身份。

    翻身下马,来到朱瞻均马前,单膝下跪抱拳道:

    “臣柳升,拜见殿下。”

    听到对方自报姓名,朱瞻均心中瞬间明悟。

    安远伯柳升,大明第一支职业火器军队,神机营第一任指挥使。

    “原来是安远伯,没想到皇爷爷竟然把您给派来了。”

    朱瞻均连忙从马上跳了下来,笑呵呵的把对方搀扶了起来。

    一旁紧握着腰间刀柄的蒋千总,见二人真的认识,心中一下子松了口气,隐蔽的向身后打了几个手势。

    远处停留的一队士兵,收到他的信号,转身汇入了队伍中,继续往居庸关前进。

    被扶起来的柳升,装作没有看到这一幕,看着眼前只到他下巴的少年,眼中满是感慨。

    “陛下听说殿下您救了咱大明十万大军,可是高兴的不得了。”

    “据臣所知,当天晚上连吃了好几大碗饭。”

    “哈哈…”朱瞻均被逗乐了,笑着道:“看来两年没见,爷爷的胃口还是不错呀。”

    二人说笑了一阵,柳升站在朱瞻均身后,看着行军的队伍问道:“臣听说,你们这一路回来,多次遇到了鞑靼人骑兵的突袭?”

    朱瞻均点了点头,“一些跳蚤罢了。”

    这返回的一路上,他们总共遇到了不下十次鞑靼人的突袭。

    虽然每次偷袭的敌人兵力并不多,只有千把人左右,但这种跳蚤性的袭扰是最烦人的。

    伤是伤不了大军,但严重拖慢了军队行军的速度。

    后来还是老朱出了个法,狠狠的把对方痛揍了一顿,这帮鞑靼人才消停。

    朱瞻均说的如此轻松,柳升心里更加佩服了。

    小小年纪取得如此功绩,不但没有骄傲自满,反而如此平静淡然,真是天生的帅才啊。

    当年他在这个年纪,要是能取得如此战绩,别说像眼前这位殿下如此平静了,估计尾巴都能翘上天了。

    “爷爷那边有没有作出安排。”

    二人上了马,跟着队伍往前走,朱瞻均询问老爷子的安排。

    柳升连忙回道:“陛下的意思是把军队带往北平,再那里集结,等待明年的北征。”

    说完军队的安排,柳升看了一眼身后跟着的棺材队伍,压低声音道:“陛下让你到了北平之后,就带着邱福他们回去。”

    朱瞻均回头看了一眼棺材队伍,“爷爷是怎么处置他们的?”

    柳升叹了口气小声道:“淇国公被除了爵位,全家流放海南。不过,陛下念在其曾经的功劳份上,允许其家人安葬完淇国公以后再出发。”

    “其他四位,身为副将没有及时谏言,同样削除爵位,但在太子等人的求情下,只罚其人,没有连累家人。”

    朱瞻均听完老爷子的判罚摇了摇头。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安平侯等人死的冤呀。”

    一旁的柳升也是一声轻叹。

    身为将领,他们又何尝不知道,一旦统帅下了决心,下面的将领们,很难改变主意。

    可陛下那么愤怒,他们也劝说不下,能保全四位将领的家人,太子等人已经是尽最大的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