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繁体版

第三十三章:硝石木炭和硫磺加点白糖大伊万(求追读!)

    马车晃晃悠悠,朱瞻均透过车窗,看着外面的情况。

    秋收已过,百姓脸上没有丰收的喜悦,反而挂着几分担忧和无奈。

    原因朱瞻均心中也大概清楚。

    老爷子要北伐,一开始为邱福抽动的那一批兵力,是北方的军马,南方这边动的并不多。

    但邱福的战败,让老爷子心中怒火沸腾。信心满满的一仗,竟然打成了这个熊样,向来要强的老爷子,哪会受得了如此羞辱。

    也就是朱瞻均的出现,给他这个爷爷兜了点脸。如果要是十万大军损失惨重,以老爷子的脾气,早就北上整顿军团打他娘的了。

    脸面保住了,但老爷子心中的怒火还没有散去,他要给本雅失里阿鲁台,这些草原蛮子们一个深刻的教训。

    朱瞻均还没回来,就从柳升口中得知了,老爷子打算召集50万兵马,来一个御驾亲征。

    五十万可能有夸张数,朱瞻均保守估计二三十万还是有的。

    他带回来的第一批北征军团,很明显是不够这个数量的,再加上士兵新败士气不稳,老爷子肯定会重新召集主力部队。

    第一批北征军团,已经把北方抽掉的差不多了,再加上靖难之役的伤亡数量,北方的防守军队已经不能再动了。

    所以新一批的北征军团,就要从南方区域征调,金陵作为人口密集的都城,肯定是主要征兵之地。

    斩将夺旗,封侯败将,这是每个热血男儿,心中至高的梦想。

    但古今以来,又有几人拿到这些成就,绝大部分都是马革裹尸,甚至有的人的尸体都带不回来。

    亲人即将上战场,要面临那未知的生死,恐怕是谁都高兴不起来。

    而且粮草方面,江南也是征收的重要区域。

    朝廷要打仗,不但要让他们出人,还要让他们出钱出粮,这种事情放到谁头上谁能开心。

    “殿下,我们到地方了。”

    朱瞻均看着车外沉思的时候,马车停在了一座庄园前,下车的护卫呼唤了一声。

    朱瞻均回过神来,掀开车帘走了出去。

    “奴婢拜见二皇孙殿下。”

    朱瞻均刚出马车,一个唇红齿白的宦官,领着几个庄头管事,连忙跪拜行礼。

    皇庄在永乐时期面积并不大,主要的目的是让皇家子弟体验耕种之苦,不忘朱家王朝开创之本。

    到了中后期,就彻底的变了意思,成为了皇家吞并土地的名词。

    朱瞻均没有搭理他们,而是站在车上,眺望远处的庄田。

    朱瞻均敬重郑和,不代表着对所有太监都会客气有加。他是主子,什么人该客气礼貌,什么人该冷面以对,要拿捏好尺度。

    不然,别人就会真以为他是软柿子了。

    虽然已经到了下午,但秋老虎的天气还是热的不行。

    朱瞻均放眼望去,田地中隐隐绰绰的人影正在挥汗翻地,或牵牛耕地。

    种麦是需要翻土的,这可是重体力活,在这个炎热的天气干活,可见有多么辛苦。

    “吩咐厨子那边,给他们送点汤水过去,要记得加盐。”

    交代了一声,朱瞻均从车上跳下来,直接进了皇庄的院子。

    趴在地上的小宦官,额头渗满了汗珠,身体微微的颤抖。

    “去,赶紧准备汤水,多加盐。”

    吩咐了一声,小宦官连忙从地上爬了起来,小跑的追上了朱瞻均。

    “宫里的公文收到了吗?”

    朱瞻均一边打量着庄子,一边随口问道。

    小宦官连忙谄媚的回答:“回殿下,已经收到了,从今日起,这千亩良田都是属于您的了,奴婢……”

    朱瞻均刚要进入大厅,脚步突然停了下来,跟在后面拍着马屁的小宦官,脚步没刹住,差点撞了上去。

    朱瞻均没搭理慌乱的小宦官,走向了一个花坛,看着中间的几株植物。

    这植物擀面杖粗细,长得有些歪歪斜斜,一节一节的,外皮也有一些偏黑,正是后世常见的甘蔗。

    “噌!”

    随手拔出腰间佩刀,刷了一下斩掉了一根。随便削了削皮啃了一口,朱瞻均眉头瞬间蹙了起来。

    没有想象中的甜,反而有些寡淡无味。

    不过无所谓了,确定是甘蔗就行。

    朱瞻均正愁着手中没资金,该如何展开商业计划呢,如今发现这甘蔗,算是有了稳定资金收入的方法。

    粮食虽值钱,可跟糖赚钱的速度比起来还是差了点。更何况这玩意儿再稍微提炼一下,那可是就成了战略物资白糖了。

    一硝二碳三硫磺,加点白糖大伊万。

    这是后世网络上的一句俏皮话,虽然有些夸张,但其中也表明了,火药加入白糖之后,能把其的威力成倍提升。

    吩咐护卫把甘蔗连根挖出来,朱瞻均心情不错的走进了大堂。

    原本他只是过来看看皇庄,没想到还意外的发现了一个生财之道。

    其实江南早就有种甘蔗的记录,只是朱瞻均他不知道罢了,还以为只有两广区域才有。

    就在朱瞻均视察着自己庄园,心中规划着下一步计划的时候。

    皇宫老爷子的书房内,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快步的走了进来,手上还捧着一个小册子。

    正在看奏本的老爷子眼皮都没抬,随意的开口问道:“查清楚了吗?”

    纪纲跪倒在地高举着手中小册子,“回陛下,已经查清楚了。”

    小鼻涕上前,接过了小册子放到了老爷子旁边。

    老爷子没有看,反而开口问道:“说。”

    一旁的小鼻涕,知道这件事的严重,挥手赶走了服侍的宫女宦官。

    纪纲也没有吭声,等所有人都走后,才缓缓开口。

    “昨晚六部官员误以为娘娘出事,纷纷集结到宫前准备进宫。”

    “太子殿下和汉王赵王将他们打发走了,后去了汉王府喝酒。”

    “在酒桌子上,汉王殿下吃醉了酒,当着太子和赵王的面说了一些话。”

    老爷子挑了挑眉,轻笑一声:“喝醉了酒,好一个吃醉了酒。”

    纪纲不敢搭茬,趴在地上继续道:“话中多言,陛下定会大力培养二皇孙殿下,天下兵马不久将会落入太子手中。”

    “后又说,二皇子殿下掌握了兵权,将来太子殿下登基以后,如果家里处理不好,恐怕又要引起一场大乱。”

    “太子听闻只是笑着说不会,后以醉酒为理由离开了。”

    “太子离开后,赵王和汉王二人,又对此事说了一些话,言语之中,多有对大明未来传承抱有忧患。”

    “太子回宫后,与太子妃说了几句,便去了二皇孙休息的房间。”

    “父子二人相聊到天亮,具体聊的什么不清楚。”

    说完,纪纲扣了一头,“陛下,以上就是二皇孙回来以后,所接触的人和事。”

    说到这他就犹豫了一下,继续开口道:“据调查,有不少官员对此也表示担忧,已经有人打算写奏本,向陛下您阐明此事的隐患。”

    “知道此事的人管住嘴。”老爷子挥了挥手,纪纲默默的退了出去。

    随着殿门关闭,老爷子这才拿起了纪纲送上来的小册子,眯着眼睛看了起来。

    直到许久,他才合上小册子,将其凑到了旁边的灯火上,慢慢的看着小册子被点燃。

    盯着跳动的火焰,想着这几天,自家胖儿子和一群官员。以朝廷太穷,反对自己亲征。

    甚至大举动兵北征的事情,很多官员都表示反对,说什么劳民伤财,穷兵黩武。

    想着想着,一个想法渐渐浮上了老爷子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