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繁体版

第四十二章:是傻子信了疯子的话(跪求追读,投资,月票!)

    老爷子和奶奶两口子,小心翼翼的扒开土豆上的泥土,把土豆一个一个的清理出来,放到旁边云妈妈端在托盘上。

    朱瞻均默默的站在旁边,心中和脸上没有任何看笑话的表现。

    嘲笑他们没见识,区区一个土豆就如此大的反应。

    有这种心理的人,才是最应该被嘲讽的人。

    朱瞻均从不觉得他是穿越而来,认知思想上就高古人一等。

    朱瞻均至今还记得,他上学时老师说过的话。

    “我们能坐在宽敞的明亮教室,读着书,吃着各种美味的食物,都是古人和无数前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古人愚昧,但他们敢于拼搏,敢于为子孙后代向整个天地,向敌人发出挑战。我们作为受益者,应该给予最高的敬意,而不是站在他们铺出来的道路上,嘲笑他们的愚昧无知。”

    老爷子和奶奶这一辈人,是知道甚至亲身经历过当年的苦难。

    现在的大明,有很多地方百姓依旧食不果腹。

    朱瞻均也曾想过,以八岁之身穿越白令海峡去美洲大陆寻找高产作物,会被多少人质疑讥讽嘲笑。

    但最终他还是选择去了,除了为了辅助自己将来的金手指,还有就是为了大明的未来而拼搏。

    看着那一颗一颗被扒出的土豆,朱瞻均触景生情,忍不住想起了一路上为了保护他,为了带回这些高产作物,付出生命的几十个护卫。

    “不是天佑大明,这一切是那几十个傻子,信了我这个疯子的话,用命拼出来的。”

    周围一下子安静了,一旁一脸傻笑的小虎,突然沉默了下来,转身走向了角落。

    憨子和另外一个护卫也是沉默无言。

    老爷子慢慢的站了起来,接过云妈妈手中的托盘,看着上面一颗颗果实硕大的土豆。

    他表情郑重的看着朱瞻均:“把他们的名字籍贯都报上来,等他日这些高产粮食公布天下之时,朕要让大明所有人,都要记住他们的名字。”

    “要让后世所有子孙都要记住,他们能吃饱饭,他们不用挨饿,是这些人用命换回来的。”

    “孙儿,代所有兄弟们,跪谢陛下圣恩!”

    老爷子让姚广孝托着土豆,他捡起了锤子,握着朱瞻均的手,两人合力将装有红薯的大缸打开。

    随着缸和泥土的散开,又一副让众人震撼的场面出现。

    一个足足有小孩脑袋大的红薯,随着泥土滑落,露出了大半边身子。

    老爷子上前,小心翼翼的将这个红薯摘下,然后又和朱瞻均一起动手,将剩下的红薯扒了出来。

    又是满满的一大托盘。

    看着自己手上托盘和姚广孝手上托盘那累累的果实,老爷子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去拿秤,赶紧去拿秤。”

    很快,一个护卫把秤拿了过来,老爷子推开要帮忙的护卫,决定亲自动手。

    徐皇后和姚广孝,则是在旁边帮忙,将土豆一颗一颗的塞到秤兜里。

    这一株土豆苗,长了大大小小八颗土豆,最大的有碗口大,小的也有拳头大小。

    感受到手上的重量,老爷子拨秤绳的手都在抖。

    “3斤6两。”(明一斤约现在16两)

    当看到秤绳挂的位置,老爷子激动的大吼了出来。

    看着激动的如小孩子一样大吼的老爷子,朱瞻均笑着补充道:“爷爷,一亩地可以种2500株到3000株秧苗。”

    按照现在的种植方法,一亩可以种到3500株到4000株。

    朱瞻均考虑明朝土地的营养,及后期施肥等问题,便把种植的数量减少一些。

    虽然土地能种那么多,但后期营养跟不上,种了也是白种,还不如种稀疏一点,让秧苗能吸收到更多的营养。

    “三千株,一株按三斤算,千株可得三千,三千株就是九千……”

    老爷子算着算着,一下子捂住了胸口。

    朱瞻均吓了一跳,连忙上前给老爷子顺着气,嘴里还大喊道:“爷爷您别按这个算啊,我这是专门照顾的,定期撒草木灰,加上骨头粉,以及各种肥料壮出来的。”

    “百姓要是种植,照顾不过来的情况下,就算土地肥沃,一株也顶多结个一斤左右。”

    “一斤!”

    老爷子有些失望,不过随即又反应过来。

    “一斤也够了,比种麦子划算多了。”

    “这玩意儿比较吃地,不能年年种。”朱瞻均又连忙补充了年年种植土豆的缺点。

    老爷子不在意的摆了摆手,“吃地算什么,总比吃人强,人都饿死了,要地还有屁用。”

    将土豆小心的放回托盘,老爷子又催促姚广孝把红薯拿过来。

    所有人激动的看着老爷子的秤杆,秤绳挂到5斤的位置才平稳。

    “万岁,陛下万岁,大明万岁。”

    所有人瞬间爆发出欢呼,老爷子更是激动的咧着大嘴,都有些语无伦次了。

    “好好好好,太好了。”

    看着丈夫那开心的模样,徐皇后心中都在想,恐怕当年她生朱高炽的时候,自己的丈夫都没有这般开心吧。

    “小崽子,快快快………告诉我这个一亩地能种多少。”

    老爷子丝毫不顾红薯上的泥巴,抱着最大的一个,眼睛通红的看着朱瞻均。

    朱瞻均略微回想道:“两者中的相差无几,不过这玩意儿也比较吃地。”

    “孙儿建议,3~4亩地轮着种,第一块地种,其他两块地种其他粮食养地,然后一块一块的轮着来。”

    “这样既保证了产量,又可以让土地喘口气。”

    “当然,孙儿个人建议,从工部以及各衙门中抽出人员,组成一个研究增强土地肥沃的部门。”

    “如此一来,既让天下百姓看到了朝廷对民生的重视,也可以研究出各种增加土地肥沃的办法,把咱们的土地保留下去给后世子孙。”

    “咱要所有人知道,咱们朱家起于布衣,同样也心怀天下万民。”

    “可不是只嘴上说说,而是真的会付诸行动。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为了继承先祖遗愿,我大明朱家愿意付出一切努力。”

    “说的好,朱家男儿理当如此。”老爷子激动的一声叫好,对朱瞻均叮嘱道:“这事儿你写个章程上来,回头我好好的琢磨琢磨,尽快实行而开,好为高产粮食推广做准备。”

    将怀中的大红薯交给了姚广孝,朱瞻均看着朱瞻均有些动容道:

    “小崽子,爷爷一直不相信有什么天降福报,但今日爷爷信了。”

    一把将朱瞻均抱入怀中,老爷子动容道:“你就是老天爷,给爷爷的最大福报。”

    看着眼前这个孙子,先是拯救了大明十万军团,又把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妻子救了回来,如今又带回了拯救整个大明的高产粮食。

    救军,救后,救民。

    这三样随便拿出来一个,都能功震天下,但他的孙子却都做到了。

    好圣孙,可旺三代。

    不知为何,老爷子莫名的想起了这句话。

    看着被徐皇后抱在怀中,亲的脸上都是印子的朱瞻均,他心中升起了一个异样的想法。

    有没有可能,这么多年来他误会了一件事。

    他爹跟他讲的好圣孙,有没有可能是另有其人?

    有没有一种可能,他爹托梦的时候,其实是想告诉他,他已经选择了一个好人选,正准备投胎轮回。

    结果他误以为了是其他人,算算两者出生的日子,再算算两者的表现,老爷子心里越来越觉得很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