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卷死在座的各位
繁体版

第43章 为了评先进

    1997年,一个先进的价值,几乎等同于半个金身。

    不过想要拿到这个名额,并没有那么容易。不但要有主管单位的推荐,还要有社会舆论的评价,甚至还得核心领导点头。

    这些东西,要是放在前世,方心同一样也拿不到。

    但这辈子么,只要徐徐图之,这块牌子简直是探囊取物。

    首先第一件事儿,就是给自己搞个好靠山。正是曲多多他爹--曲志强,背后的县工会。

    虽然改开之后,工会的地位和力量都大不如前。但是在系统级别上,一直是挂的高高的。

    县工会主席,常常是副职级别挂职,比一般的县局级,还要高上那么一点。

    曲大艺术家一听要自己去看旅店,差点没把鼻子气歪了。自己堂堂一个歌唱家,给重要领导做过表演的人,居然被小毛孩子给瞧不起了。就一句话——“不去!”

    “叔叔啊,你也不想曲多多考不上重点吧。我们可以做个交换,你让曲多多关注一下模考,看看我带的同学成绩怎么样。如果你要是答应帮我的忙,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我也可以把曲多多拉进我的学习小组。”

    曲老爹的心在滴血,这么多年奋斗得来的清贵,难道就要因为臭儿子,而主动放弃?

    “能不能换个别的,为啥让我去看旅馆啊。这么多年,我连一线都没下过,看个旅馆,我再给你干赔了。”

    “赔了就赔了呗,实话跟您说,我这个项目,本身就是公益性质的。找您过去看店,是为了挂靠,把我这个公益项目,挂靠在县工会之下,您作为工会的主管领导,直接进行管理。”

    曲老爹没听明白,这里头好像还有些弯弯绕绕。

    “细说!那不挣钱,你图个啥呢?图名的话,做个破旅店,能有什么名声啊?”

    “农民工!是不是也有一个工字?咱们城里还算太平,下面的乡村,可让这次大洪水淹毁了。所以我打算做个公益旅店,召集受灾的农民进城务工。所以,它就成了一个能扬名的公益项目。我也不知道自己高考会发挥成什么样子,如果能走保送,那这个名声对我来说,就会变得特别重要。我需要工会推荐我,做今年的优秀青年代表。”

    要不是方心同嘴边还没有胡子,曲老爹会认为面前的人,至少三四十岁了。

    他也思考了半天,觉得这招确实高妙。方心同这小子不简单,背后肯定有高人指点,自家孩子,还是应该多向小方学习。

    “先说好了,事儿我可以帮着办,但可不能保成。别看我位置清贵,但在单位,实际上没什么话语权。”

    “叔叔,到时候我会帮您写一篇项目申请报告,您负责递给领导就成。至于先进评选的事儿,我再另找别人。”

    除了工会这头,他还认识个郝半城呢。

    跟这帮成年人打交道,他最大的杀手锏,就是考试强训班。

    只要一模大家考出好成绩,所有的家长,都会被他捏住软肋。至少五中的家长们,会是这个样子。

    老曲回家之后,看见儿子在听新磁带,莫名其妙的的发了一通火,逼曲多多大周末的,自己在家做卷子刷题。

    方心同搞定了挂靠关系,就得研究社会舆论了。

    做了好事没人知道,那对于求名求利的人来讲,比锦衣夜行还难受。

    小破县城也没有报纸,就一个喉舌县电视台,也是日薄西山,一日不如一日。

    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剩下写锦旗和表扬信了,而且还得往区里写。

    这件事情,将来交给曲老爹也行,或者自己找个托,真戏假唱也没问题。

    不过,他记得在2000年之前,县城会出现一种广告类型的报纸--《供求关系》。

    如果自己提前做出来,虽然不能赚取气运值,但搞点小钱钱,那绝对没问题。

    想干这个事儿,就需要去找工商管理口的领导。想了半天,暂时身边还没有直接的资源,事情只能暂时放下。

    跑出来半天,觉得家里的酱牛肉,也应该好了。

    果不其然,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浸泡,牛腱子已经完全入味了。

    切一片嚼一嚼,满口生香。

    “老妈,就你这个手艺,说不定买酱牛肉也能发财。”

    方妈现在豆腐生意刚上轨道,可没有那个闲心。“我老儿子说的对,不过啊,我可不做给别人吃,这时候只能咱家人自己享受。”

    “今天又开了几家,现在豆花的市场,还没有人跟风吧?”

    “这才几天啊,就是想跟风,也得一个月之后。你爸今天又跑了三家,现在一早上已经能订出去十桶了。就是这个蘸料不好做,人家进货我们的豆花,就是图意比自己煮粥方便。所以买豆花的,都要求搭配蘸料。你妈我一天忙不了别的了,天天炒牛肉,炸黄豆。”

    他还没想到这个点,做蘸水不咋赚钱,反倒成了累赘。

    牛肉碎需要炒、黄豆需要炸、辣椒油需要做、芥菜丝需要切、葱花蒜末也少不了下刀。

    就这些活,单雇一个人都不算浪费。

    “要不试试再买个冷柜呢,雇两个小时工,一次性的多做一点,然后放冷柜里保存起来。”

    “那样不行,不新鲜了,味道就差很多。到时候反倒影响豆花的买卖,前面都白折腾了。”

    他得想个办法,让父母进城做买卖,确实是为了逆天改命,多赚点钱。但也从没想过,要让爹妈去累死。

    黄豆、芥菜丝和辣椒油都可以预制,葱姜蒜沫其实勉强也可以,就是这个炒牛肉碎不行。

    一旦冷藏,香味很快就会被凝固的脂肪锁住。不冷藏,夏天又很容易变质。

    最好的办法,其实就是雇人,或者进行外包。

    “老妈,你可以先试试批量的做一点。牛肉碎每天早上,你再用马勺热一下,味道应该就会恢复了。”

    忽然间他才想起来,自己的老爹老妈,还保持着农村烧火烧煤的习惯,怪不得做点蘸水这么累人。

    马上要吃饭了,方妈却看儿子往外跑。“你干啥去啊,一会你爸就回来了。”

    “不用等我,我出去办点事儿,给你们带点好东西回来。”

    这时候还是“气站”的时代,老百姓想用煤气罐,需要自己花钱买个罐儿,然后定期去“气站”换气儿。

    而且好玩的是,气儿是按重量销售的。

    方心同坐上公交车,直奔县里的气站。电灯电话,也没有煤气罐对生活的呃改变大。

    有了这个,才能随时开火,饿了就做,做好就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