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朱允熥
繁体版

042 殿下真是聪慧英睿

    定成君王奭虽然现在是国君长子,未来的高丽国君主。

    可在他父亲被扶立为国君之前,他们家也不过是普通的高丽贵族,而且他们一家离高丽大宗,血脉关系离的还有些远。

    所以,定成君王奭并没有一国长子的骄傲。

    他眼见面前这位大明开国公亲弟的常三爷不紧不慢的喝茶,立刻知晓是自己心急说错了话。

    为了挽回自己的错误,王奭很干脆的从袖口中掏出一份礼单,双手捧上。

    反正这礼物也已经拉到了开平王府门口,送上礼单也不过顺手的事情。

    “三爷,我曾听闻开国公经常在外奔波练兵,很是辛苦。

    恰好,我国人参有滋补功效。

    还请三爷替我将这些礼物,转交于开国公。”

    心中如此想着,王奭便开口说道。

    来大明国都后,王奭每次走访大明权贵府邸,都会送礼。

    而每次送礼的东西,都是以高丽参为主。

    单开平王府这里,王奭已经送了不止三次了。

    虽然礼物类似,但名目不同,比如送三爷、送三爷夫人、送开国公夫人等等。

    “如此,我就替兄长,谢过定成君好意了。”

    常森脸上露出一丝笑容,接过礼单放在右手的案几上,也没有打开看的意思。

    朱元璋对臣子严禁贿赂,而且常森自忖自己为皇太子外戚,为了不给太子、不给皇孙、不给家里惹麻烦,常森甚至是开平王府也从不收外人的礼。

    不过嘛,这次收高丽国使臣的礼物,是经过朱元璋默许的,所以常森每次都收了。

    怎么说呢,王奭对送礼还是经过慎重考虑的。

    如今大明上下拒绝贿赂的风气,也是传到了周边藩国的耳朵里。

    所以,在出发之前,无论是王瑶还是王奭,对于送礼的内容绞尽脑汁。

    送金银财货吧,他们没那个钱,国库和王室府库皆是李成桂管着。

    而且就算送金银财货,大明的权贵们也不一定会收。

    可送些普通的东西,又显现不出他们的心意。

    最后,他们决定送高丽参。

    高丽参可是畅销货,对人参,都只会觉得少不会觉得多,就算重复送,别人也不会嫌弃。

    而且王瑶作为王室成员,家中库存也多。

    因此,王奭一行人,带了好几车高丽参入京。

    只是这一路送礼,一路托关系,王奭高丽参送出不少,库存都快见底了,也仍不见哪位权贵有松口的迹象。

    其实,在面见大明皇帝的时候,王奭就向朱元璋提出了请大明出兵的请求。

    只是,朱元璋没有正面同意,一直顾左右而言他。

    就是一句话,藩国内部之事,大明不好插手。

    而之后,王奭再次见大明皇帝,就是在正旦宴席上。

    那时候,人多口杂,王奭也没有开口的机会。

    于是,这件事便一直拖延到了现在。

    王奭也不是傻子,他知晓大明权贵们许多人都是故意一边收礼,一边不露口风。

    可王奭能怎么办?

    这些权贵们,可能不一定帮你办成事,但替你搞砸可是个中好手。

    王奭只能心力交瘁的继续在应天府磋磨。

    将心中的复杂情绪,全部丢掉甩开,王奭挤出笑脸,不再询问自己的请托,而是开始与这位常三爷畅谈。

    之后,王奭也尝试着暗示自己所请托的那件事,但常森要么打哈哈,要么直接转移话题。

    再一次没有得到准确答复的王奭,离开时虽然笑容满面,但那失望之色,如何也遮掩不了。

    “三舅,看来这高丽国内,还没有到局势败坏的时候啊。”

    朱允熥从屏风后面走了出来。

    “殿下何出此言?”

    常森有些不解的问道。

    在他看来,王奭的脸色可比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要黯淡和憔悴不少。

    若非心力交瘁,怎么也不会成这幅模样。

    “三舅,咱们打个比方,我说的是如果哈,如果。

    如果,小明的父亲在家里被恶仆劫持,马上就要丧命。

    而这恶仆不要别的,要求只有一个,让小明的父亲死,然后再全盘接手小明家中的生意。

    小明家中的仆人,都向着这个恶仆。

    就算是有心向小明的忠仆,也被恶仆杀死了。

    这时候,小明唯一能做的就只能向邻居求救。

    邻居有钱,也身强力壮。

    如果出手,恶仆必定灭亡。

    可同样的,邻居也会遭受很大的损失,比如缺胳膊短腿,甚至会被其他邻居误会说,这邻居是觊觎小明家的财产。

    所以,邻居也很犹豫。

    小明便天天带着些小礼品、小补品去邻居家拜访,哭诉,请求帮忙。”

    说到这里,朱允熥向三舅,问道,“如果三舅是小明的邻居,三舅会答应小明的请求么。

    特别是小明家,在不久之前,还和另一个邻居眉来眼去,对这一位邻居爱理不理。

    在这种情况下,三舅会看在邻里的关系,看在小明送过来的小礼品、小补品的份上。

    冒着缺胳膊短腿,名声受损的风险去帮忙么?”

    “不会,我损失这么大,他只送小礼品,能弥补我什么。”

    常森立刻摇头道。

    话刚说完,常森突然明白了皇孙刚刚那个例子的深意。

    小明便是定成君王奭,恶仆是李成桂,而那个邻居便是大明,另一个邻居则是被大明打的逃之夭夭的北元。

    王奭想找大明帮忙,也一直在登权贵的门,疏通关系。

    可王奭,或者说王瑶所付出的,也仅限于此了。

    所以,朱元璋、朱标一直冷眼旁观,对于王瑶的处境,无动于衷。

    想要大明帮忙,高丽自身却不想大出血。

    此刻的大明,可没那么好骗。

    “殿下真是聪慧英睿。”

    想通了的常森,由衷的夸赞道。

    他看着外甥那张自信、英气勃发的脸,眉宇之间似乎看到了自己那英年早逝父亲的影子。

    “三舅,可别夸我,再夸,我就分不清东南西北了。”

    朱允熥摆摆手,一脸苦笑道。

    “哈哈,殿下,太过自谦了。”

    常森哈哈一笑道。

    他不是那种会嫉妒晚辈聪明的无能长辈,常森对自己有充分的认知。

    不然他也不会拒绝朱元璋给他勋卫的职务,而留在家中帮兄长处理杂务。

    否则以常森的出身,他此刻的官位也不会比那位徐增寿低。

    虽然常森也羡慕过别人披盔戴甲的英勇,可他也怕死。

    开国功臣子弟的确出身好,起点高。

    可因为出征在外,而战死他乡的人不在少数。

    如信国公长子汤鼎,蕲春侯康铎。

    他们二人,皆是功臣之子,一个是汤和的长子,信国公的承爵人,一个是故蕲国武康公康茂才的嫡子。

    二人皆是同辈中的佼佼者,备受皇帝朱元璋看中的未来将帅种子。

    可惜啊,都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