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朱允熥
繁体版

051 乘兴而来

    靖江王虽然只是个旁系宗室,但也是郡王,与朱元璋一脉乃是五服内的亲属。

    所以,晋王为自己的嫡长子准备大婚的节奏就得放缓,或者说从之前的热热闹闹转为寂静一些。

    应天府内的皇族成员们,也要低调一些,不能因为一家人团聚了,而开怀畅饮。

    虽然有人在心里嘀咕靖江王死的不是时候,还是正月就要为不熟的亲戚服丧。

    可也得亏靖江王府的遗孤们识趣,低调办丧礼。

    不然,这份心中的不舒服,就会转化为对下一任靖江王的不满。

    不过嘛,老朱家作为皇室,享有平民甚至达官贵人们不能享受的特权。

    在皇帝的特旨下,可以以日代月,所以丧期很快就结束了。

    除了靖江王府仍“沉痛”于主人的“英年早逝”,闭门守孝外,其余皇子皇孙们,该如何,就如何。

    在诸王之中,以秦为长。

    只是秦王如今仍闭门思过,于是晋王府便打响了来朝后亲王宴请亲朋好友的第一枪。

    自晋王来朝之后,这晋王府可以说隔三差五就宴请朝臣亲戚。

    燕王府、楚王府、湘王府也趁着彼此间隙的日子请客。

    朱元璋是开国君主,又指着儿子们替他揽权,屏藩帝室,所以对诸王与朝臣的来往,他从不禁止。

    甚至朱元璋还写信告诉儿子们,对受自己节制的将领、官员千万别小气,要多加笼络。

    就是皇太子朱标,对弟弟们大肆请客的举动也没放在心中。

    朱标这是相信弟弟们对他的忠心,也自信于自己在朝中的威望。

    亲王们远在封国,几年才能回京一次。

    虽然有皇帝与皇太子的信重,没有哪个官员敢克扣朝廷下发给亲王们的钱物。

    可不代表,皇子亲王们就可以高高在上,不用与满朝文武交往。

    谁都知道,名爵是皇帝给的,可实实在在的分位是需要自己经营与获取的。

    不然为何,都是皇子亲王,晋王却比其他亲王更能在朝廷里吃的开呢?

    晋王请客过后,晋王世子朱济熺也没闲着。

    这不,趁着每旬一日的学堂休假,晋王世子朱济熺将自己的未婚叔叔、堂弟们请到了府中做客。

    晋王朱棡知道自己作为兄长、长辈,留在王府中会让这些人玩的不自在,便早早的出门访友玩去了。

    作为请客人的朱济熺则站在王府侧门门口,挨个迎接叔叔们、堂弟们入内。

    “三弟、五弟,真是对不住。

    本来想请你们去城外跑马的,如今只能请你们在王府校场内骑马了。”

    一见到东宫三位皇孙联袂而至,朱济熺便朝两个堂弟抱拳致歉道。

    毕竟那位靖江王才薨没多久,作为亲属的他们就算丧期已过,也不能太过于没心没肺。

    能在王府中设宴邀请亲人过府一聚,已经算是踩在底线上了。

    而且王府重地,闲人不得入内。

    外人怎么可能知道,这些龙子龙孙们在晋王府内是喝酒玩乐,还是在促膝长谈呢。

    至于朝廷配给晋王府的官员们,也早早被晋王放假,不在王府中。

    所以,他们这群年轻人可以放开玩。

    “二哥不须致歉,我还要谢二哥,让我能借机出宫游玩呢。”

    朱允炆闻言则一拱手,笑着说道。

    他没有说假话,朱允炆自幼长在深宫之中,对宫外的一切不可能不好奇,只是限于年龄,一直没机会出门罢了。

    “二哥,我可是一直记着那日你在我面前提及的,那些好吃的好玩的。

    今日可别让弟弟我,乘兴而来,失望而归啊。”

    而朱允熥却是一副没把自己当外人的样子,说道。

    “哈哈,两位弟弟放心,今日我府中佳肴管够,一定让你们尽兴。”

    朱济熺爽朗一笑,然后看向朱允熞,蹲下来说道:“二十一弟,甜食爱不爱吃?我让府中准备了不少甜食。”

    “谢二哥,我喜欢吃甜食。”

    朱允熞看了长兄一眼,见长兄朱允炆脸带笑意,便拱手回答道。

    “喜欢吃就好。”

    朱济熺说着,就站起身来,一边牵过朱允熞的手,一边领着三个堂弟入内。

    大明初年,国朝仍尚武,文风不厚。

    是以,无论是亲王府,还是开国武勋们设宴请客,玩的不是行酒令等文绉绉的玩意。

    而是以武戏为主,什么骑马、射箭,什么拳脚PK,什么投壶比赛。

    反正怎么能彰显武力,那就怎么来。

    朱济熺也清楚自家这些叔叔们好武的性子,直接将宴会场地设在了王府校场内。

    虽然主要邀请对象,是皇子皇孙们,可朱济熺也没忘了出自公主府的一干表弟们。

    若不是因为顾忌靖江王的事情,朱济熺还会把公侯伯的子弟们请来。

    为什么说出自公主府的那些表弟们?

    因为朱元璋长女临安公主,于洪武九年下嫁李善长之子李祺。次女宁国公主于洪武十一年,下嫁梅殷。

    所以,生于洪武八年的朱济熺,也是公主府那些表弟们的二表哥。

    从皇次女宁国公主的长子梅顺昌、次子梅景福,到已故皇九女寿春公主的长子傅荣,只要是年满五岁的表弟,皆被朱济熺给请了过来。

    在有明一代,公主的年俸只有一千石,远远不如亲王,甚至还不如郡王俸禄。

    但不能只看这些钱物,就说朱元璋不重视女儿。

    只是国情如此,在明初,亲王、郡王们对皇帝的助力更大,又是分封在外花销更多,所以需要多给钱。

    而且从宁国公主两个儿子的名字,也能看得出,外孙、外孙女们的名字也是朱元璋亲自取的。

    不像民间,堂兄弟、表兄弟们来往频繁,很是相熟。

    朱元璋的孙子们与外孙们之间,很少见面,也就是每年中秋年节时,会彼此见上一次。

    甚至,其中有几人因为,彼此还是第一次见面。

    因此,朱允熥一进校场,就看到几个陌生的面孔。

    幸好,朱济熺知晓三个堂弟的窘境,亲自带着他们三个,挨个介绍公主府的表弟们。

    根据公主们的序齿,从梅顺昌一直介绍到年纪最小的傅荣。

    朱允炆、朱允熥两兄弟还好,全部称呼为表弟就行。

    而朱允熞却是要自爆出生年月,与一干表兄弟序年龄,才好定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