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崛起之启程
繁体版

第11章 这是一段过往(二)

    乱局开始时,还只是表现在会议上的一些争论。一般的员工,能感觉到的就是会议室里面讨论的更热烈了,不过散会后,领导的脸色都不好看。

    到后来,会议越来越少了,但是章总和许总单独在办公室里面的沟通越来越多了。

    再往后,经常传出两个人争吵的声音,经常,其中一个人离开对方办公室的时候,满红耳赤。最严重的一次,摔杯子了。

    领导之间的争吵,对于普通员工而言,影响最大的还是心理上的。毕竟零星的,也能听到两人争吵的内容。章总认为检验团队不出成绩,应该裁员甚至于裁撤;许总认为检验团队正在研发战略性产品,而且即将成功,应该增加研发力量。

    没过多久,分歧就彻底公开化了,大会小会上,公开的争论变得多了。

    公司的元老,业务能力不一定跟得上公司的发展,但是在公司内部,通天的本事肯定比新人团队要强得多。

    于是,在接下来的季度全体会议上,章总请来了一位集团副总裁,面对着京研的全体员工,肯定了超声团队的业绩,同时也对检验团队的成果提出了质疑,有那么点儿一推定音的意思。

    在大多数人眼里,毕竟还是成败论英雄。检验团队在公司内部越来越抬不起头来,于是开始人心惶惶,许总与核心技术人员陆续被迫离开。

    除了许总外,负责算法、光学、试剂、电子等项目组的技术经理全部离职,工程师更是流失了二十多人,几乎占了全部技术人员的一半。而这其中的很多人,迄今为止,仍然在IVD行业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对于YM公司来说,这是一次极为严重的损失。

    更为严重的问题是,高端XQ刚刚完成原理样机的研制,马上要进入工程化阶段,同时也要开始产品报证。

    所谓的高端XQ,准确的名称是核酸荧光染色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

    XQ产品,在医院检验科中是最常见的设备,检查项目是血常规,用途是进行血细胞分类和计数。

    血常规检查,比较原始的办法,是用显微镜和血细胞计数板进行分类计数,操作繁琐,但镜下分类计数却是金标准。

    问题在于,镜下分类计数是手工做的,耗时耗力,一个成熟的检验师,一天能做百十个标本就不错了。做出自动化检测仪器,这是必然趋势。

    自动化XQ仪器主要有四个难点:一是如何识别出不同的血细胞分类,二是如何排除异形血细胞的干扰,三是如何准确计数,四是如何让仪器能够快速稳定的运行。

    世界上第一款XQ产品是库尔特公司研发的,基于库尔特原理,首次实现了血细胞的仪器识别,后面经历了三分类、光学五分类和核酸荧光染色五分类几个技术阶段。

    库尔特原理,解决的是准确计数的问题。三分类到光学五分类,解决的是血细胞分类的问题。

    而再往后发展,主要解决的是异形血细胞的干扰问题。

    这个问题,涉及到很多血液疾病的初筛,是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例如,光学五分类很难识别出异形淋巴细胞,在这类机型作为绝对主力机型的年代,曾经出现过大量的白血病误诊案例。很多人把问题归结在医院的水平不行,但医院确实有些冤枉。这不是医院的诊疗水平问题,而是仪器的检测原理导致的。

    世界上几家主要的IVD厂商,在光学五分类的基础上,各显神通,采取不同的技术路线解决这个问题。这其中,东洋国的SYM公司推出的核酸荧光染色五分类方案,临床符合性最好,方案取得了巨大成功。此后十几年,SYM在XQ产品领域一家独大,并依托XQ产品进行了深度的市场布局,一跃成为临检专业领域最大的跨国公司。

    而是否具备核酸荧光染色技术,就被业内作为高端XQ仪器的评判标准。

    面对SYM产品的技术先进性和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巨大的现实意义,国内数以万计的二甲级以上医院纷纷花巨资采购更新设备,更为重要的是,还要为日后的使用付出高昂的试剂和售后维护费用。SYM公司和国内的经销商体系,分享了技术创新的成果和独此一家的红利,即便到现在,各地那些已经“巨无霸”级的检验产品经销商,过去的历史中,基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

    作为国内较早从事XQ产品研发的YM公司,在当时已经完成了光学五分类XQ设备的技术积累,面对着SYM公司的对于技术的垄断以及巨大的市场占有率,决心突破这一战略性产品。而这一历史使命,就落到了京都研究院,落到了许总带领的核心研发团队肩上。

    除了基本的技术问题外,更为重要的是,要突破跨国企业的专利封锁,这种感受,就是你明知道路在那里,却不能走,只能自己用脚在趟出一条路来。

    从这个角度说,无论是YM公司,还是许总的研发团队,都是值得尊敬的。

    在那个年代,这是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的,需要耐得住寂寞,需要全身心投入,需要承受迟迟没有成果而遭受的非议和白眼,更需要承受项目失败而带来的巨大的压力。

    而这一切,随着许总的离开和核心技术人员的流失,似乎结局已定。

    这个时候,孙瑞芬所在的算法组,六个人走了四个,其中包括她很敬重的兆博士。她也开始不淡定了。

    作为医学检验的毕业生,还有多年医院检验科的工作经历,找工作是不难的。于是,投了几个简历,其中ZX公司的临床应用支持岗位,她最感兴趣。

    因为工作地点比较远,加上孙瑞芬那时对于林清是比较依赖的,收到了Offer,下班回家后跟林清商量了起来。

    林清听完对新工作的介绍,他能感觉到孙瑞芬是比较犹豫的。于是,在慎重考虑后,林清开口了:“老婆,我觉得你应该在YM坚持下来……”